>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解析推手术语---粘手(正文)

解析推手术语---粘手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粘手(粘,音nian年),又名“乱环”,是一种近似散手的推手,比四正、四隅推手要难。因为四正、四隅推手都由若干式配套成龙,有一...
  
粘手(粘,音nian年),又名“乱环”,是一种近似散手的推手,比四正、四隅推手要难。因为四正、四隅推手都由若干式配套成龙,有一定的程序,而粘手不拘于何式。但在千变万化之中,不可违反沾、粘、连、随的要点。全身上下以“粘”为主,可以随感随化,随化随发。但一般不发大劲,通常以点动对方的重心为止,以使运动能继续为原则。由于这种练习方法突出表现在双方上肢或身躯的粘依不脱,所以叫做“粘手”。粘手的动作必须圆活,任何手法都呈大小、角度、方向和路线不同的环形,纷乱之中无不是环,所以又名“乱环”。

  学习粘手,必须待四正、四隅等各种定、活步推手熟练以后。如果缺乏推手基础,直接学习粘手,则不只招法很空,或有招无劲,而且关节僵硬,往往只会搭着人家腕部划圈,做一些毫无攻守内容的盲目运动。能粘腕虽也必要,但如只会粘腕,两人相距很远,如何运用各种招法呢?这不符合“拳打拢”的要求。所以粘手必须粘人中节(肘、膝)、根节(肩、髋),直至全身上下处处能粘。因此,全身关节必须松沉,否则动作僵硬,感知不灵,粘劲就差。拳谚说:“关节不松,处处被动。”这是很有道理的。而在整个粘手运动过程中,意识与动作都不离攻守的技击意义。《孙子兵法·势篇》说:“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乱环就是这样,在外观纷乱的手法中,无不是具有攻守意义的动作;而这些攻守动作,似乎是形成了一种条件反射,是随机应变的,好像不是刻意去支配动作的,仅仅运用“形圆”的阴阳辩证原理,来使自己不断地化逆处顺,达到自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借用兵法来作为“乱环”的注脚,也可说足“拳兵相通”的一个例子。

  所谓“斗乱而不可乱”,也即“形乱而实不乱”。如心意、手法或阵脚等都不可乱:心意一乱,指挥失度;手法一乱,盲目运动;阵脚一乱,更易失重,那就必败无疑了。义由于动作圆活而呈环形,才能取得“形圆而不可败”的效果。反之,若动作带有棱角,行动就滞涩不灵;同时,由于外形不同,内劲势必相应地出现缺陷、凹凸、断续等情况,这样就会被对方乘隙而进。清·武禹襄(1812—1880)《十三总势说略》:
“勿使有缺陷处,勿使有凹凸处,勿使有继续处。”这话也有强调动作要“贯串一气”“转接要一线串成”之意。因此,在外形卜也就出现“太极图”式的各种环形了。乱环的环,先练大,后练小,然后使大小结合,随意运用。这一点电是与太极拳“先求开展,后求紧凑”的练习程序相一致的。练粘手至功夫精深时,其感知与应变能力极高,能随化随发,使化发合一;有时外形似无环,而意中始终有环,这是注重意识锻炼的结果。即使意、气、劲三者合一,“始而意动,既而劲动”,使中枢神经系统指挥自如,全身传导反应灵敏,这样就逐渐形成了条件反射。至其有环、无环,也重在用意。环小则外形不显,故似无环;如环大而节节间断,则外形为环,实际尤环。关于环之形圆,不是专指正圆形,而泛指各种一气贯串的弧线,且纯是因敌变化,随意而动的。正因为如此,乱环功夫的深浅,往往凶师承和实践等原因致使各人功夫差距很大。《乱环决》也说“乱环术法最难通”,说明要精通乱环,是非下苦功不可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9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