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无极桩、开合桩、升降桩、虚实桩的几大区别(正文)

无极桩、开合桩、升降桩、虚实桩的几大区别

2015-04-07   转载
核心提示:一、无极桩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
  

 
 
     一、无极桩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处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无极桩功与太极桩功一样,是意识训练和体能训练同步进行的一种内功修炼,即可增加内功又可增加腿部力量。“站桩如插柳,根繁枝叶自然茂盛”就是说站桩就好像插柳一样,只有根部旺密了,树枝和树叶才能茂盛起来。站桩是固根,是在增加自身的稳固性,更是对自身极限挑战。练习方法如下:脚步与肩同宽,双手呈抱球状或双掌心向下外撑置于胸前或腹前,两肩放松,沉肩坠肘,身体下沉,两腿微微下蹲。虚领顶劲牙齿微拢,舌顶上腭,下颌微收,双眼虚视两掌心,其要领如下:
 
      意守丹田像球旋,“气海”“关元”四指间。
 
      凝结玉带随腰绕,上虚下实何等闲。
 
      随着缠丝螺旋劲,大圈小圈四梢尖。
 
      形断劲断意不断,劲断形断意再连。
 
      无极桩功中身法,挑战极限功可圆。
 
      无极桩功在意识及形体上要求:“上虚下实”和“劲走螺旋,达于四梢”,上虚是指上肢各节要放松,下实是指下肢肌体要稳牢。四梢是指四肢之梢节的两手与两足。两足是固已之根本,两手是击敌之重器。将劲传于四梢之根本就是要用意识去支配。只有意达才能神达,换句话讲只有意达才能劲达。在练习过程中下肢肌体和膝关节一直处于亢奋状态,肌体血液也比较充盈并会加速血流量,使周身热血沸腾。
 
      二、开合桩
 
      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从太极桩动作开始,两手五指指尖相对,徐徐向外拉开,使两臂与胸部连成大弧形,如抱大球状,目视前方。然后,两腿缓缓屈膝半蹲,重心均落两腿之间,同时两掌向内相合,与头同宽,掌心相对,指尖朝前,目视两掌中间。
目的:促使丹田与命门的沟通。
 
      要求:开吸合呼,起吸落呼。呼吸要深、长、匀、细,动作要柔和、饱满,开时似两手中指指尖系细橡皮筋向外柔缓地拉开,很好地体现“运劲如抽丝”;合时好比挤压打足气的大气球一般。
 
      三、升降桩(或称起落桩)
 
      站平行步(同“太极桩”),两腿自然伸直。“升”时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与肩同高、同宽,自然伸直,肘微下垂,手心向下,指尖向前。“降”时两腿缓缓屈膝半蹲,两掌同时下按至与腹部同高,两掌与两膝、两脚均相对。目随手而动。
 
      要求:呼吸为升吸降呼,上下肢配合为举臂伸腿,按掌屈膝。一升一降为1组,动作升降要有水涨船高、水落船降的感觉,或升起时好像把一根下端踩脚下,上端系于手腕的细橡皮筋拉长扯起似的;降时则似欲将漂浮水面的一块木板按入水中那般。初练时,可先练3一5组,日久递增。
 
      四、虚实桩
 
      动作:开步站立,重心慢慢移向右腿,身体微向左转,左脚跟提起,两手向左上方慢慢提起,左脚左前伸,脚跟着地成虚步,两手前后合抱于体左前方。
 
      左脚轻轻收回,重心慢慢移向左腿,身体微向右转,右脚跟提起,两手下落两胯旁,然后向右上方慢慢提起;右脚右前伸,脚跟着地成虚步,两手前后合抱于体右前方。
 
      右脚收回,由此反复做若干次。
 
      要点:脚步轻提轻落,两脚虚实要分清。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89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