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练习推手需注意四项(上)(正文)

练习推手需注意四项(上)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为什么学习推手要循序渐进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不论学习...
  

  为什么学习推手要循序渐进

  《老子》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说明不论学习什么学问或技艺,都应从点滴做起,循序渐进,先打好基础,再求进一步的发展。学习太极拳推手当然也不例外。可是有的人爱走“捷径”,不从单手推挽学起,而直接从四正推手开始。结果往往练习多年,依然分不清掤、捋、挤、按四手;不是“四手不全”,便是“四手不正”。本来学习推手,在姿势正确以后,首先从“听劲”和“换劲”入手,关键在于引活劲路,懂得沾、粘、连、随,不犯顶、抗、瘪(原作“匾”,一作“扁”)、丢,熟习柔化斜闪,然后再试劲发放。

  而今有些年轻人,往往一学推手便热衷于发劲,与人推手时,拙力僵劲充满经络,全凭蛮力硬推硬拉,这样最易发生误伤,更谈不上提高太极拳推手的技艺水平了。因为太檄拳推手纯是一门技巧之学,如能单凭力量胜人,那义何来“耄耋能御众之形”和“四两拨千斤”之巧呢?所以前辈太极拳名家对推手教学,历来强调循序渐进,反对囫囵吞枣。他们常常把学习推手比作儿童学习书法,认为应该从描红、印格开始,由简到繁,从易入难,渐至临摹碑帖和白手作书;并在学好楷书以后,再学行书、草书。这样基础打得牢固,日后造滑也就渐趋精深,由熟习推手招法而逐渐进入“懂劲”阶段,由懂劲而进一步达到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神明”阶段,所谓“三年小成,十年大成”,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反之,即使推手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仍是一双“硬手”,始终化不掉僵劲,或者依然分小清四手和屡犯“双重”毛病。所以,循序渐进地学习推手,这足初学推手的人所必须注意的关键问题。

  推手运动中会不会发生误伤?

  有些人很想参加推手运动,但又觉得这么推来推去一定很容易发生误伤,以致产生了顾虑而不敢参加。

  其实,推手运动中发生误伤的可能性,远比摔跤、足球等体育竞技性运动要小得多了,而且是完全可以避免的。然而任何体育竞技,要避免误伤事故,首先要从思想上端正对待体育锻炼和竞技的态度,太极拳推手也不例外。如果没有良好的拳德、拳风,不问情况一味逞能,甚至蓄意伤人,那实际上就不是什么“误伤”了。

  所以,首先要有团结友爱之心,把练习或竞技的对手当作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好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误伤事故。

  尤其对于旧时代有关比武的故事传说,应该历史地分析批判对待,而不应生搬硬套到今天的体育竞技中来。其次,要遵守推手运动规则,我国各地民间历来都有一些约定俗成的口头性规则,如不准使用踢法、打击、撞膝、顶肘、抓闭以及反关节等有伤害性的技击方法,也不准使用摔跤运动中的一些摔法等等。凡属县、市以上体委或武协正式举办的推手竞赛,一般都应遵照国家体委审定的《太极拳推手暂行竞赛规则》办。

  近代太极拳不断向养生保健和医疗体育的方向发展,因此,推手练习或竞技一般也是十分讲究“安全第一”的。再次,在推手技术E要注意不犯“双重”的毛病,先要由柔人手,即学会掌握防守的柔化技术,然后再去学习进攻的发放技术。而且应该把对练与竞技明显地区别开来,对练发放通常应是熟识的同学或拳友,而且事先应有口头协议。否则轻易发放,即使小伤人,也会伤害感情,甚至引起纠纷。同时,也要学会一些自我保护措施,以及不断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凡能确实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太极拳推手一般是不易发牛误伤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8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