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在探讨问题时,抱着科学的眼光,会更有益于看到问题的实质。
我们先来看以前的《太极拳全书》中的各式太极拳,它们是怎样叙述套路练习的眼法的。
陈式:无眼法叙述。
杨式:眼神要关度、顾及、关顾、略顾。
吴式:眼视某方向,视线方向。眼视具体部住仅出现几次。
武式:面向某方向。
孙式:眼看某手,眼看食指尖,眼看食指中节。

陈式:眼看某手、眼看某掌、眼看某脚。
杨式:眼看前方,眼看后方。
吴式:眼看某手。
武式:目视某方向为主,随视两掌。
孙式:眼看某手,眼看某拳。
四十二式:每定势几乎都目视某掌或拳,目视某方向很少。
前后比较:陈式增加眼法叙述。吴式加强眼法叙述。杨式进一步淡化眼法叙述。武式“面向某方向”与“目视某方向”没有本质区别,保持老样子。孙式没有变化。四十二式几成“眼拳”。
打拳时,“面向某方向”和“近视某部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传统太极拳套路简单、朴素、沉现代太极拳套路华丽、复杂、花哨,手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画弧幅度越来越大。形杂、多,有利于形象的表现和神意发散;形简、少,有利于意的落实运用和抻意内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放在这一面,那一面就不能不受影响,分配给形的精力多了,留给意的精力就少了,形、意此消彼长,发散、内敛此消彼长。
在改革创新理念的驱使下,渐行渐远的是“面向某方向”,“简单、朴素、沉稳”;渐行渐近的是“近视某部位”“华丽、复杂、花哨”。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见仁见智,值得研讨。在太极拳里而,现在增加或强化的内容,很可能不是简单的是否多余的问题。正如平时行走,如果定要加上“迈左腿则必要同时抬右臂”的有意指导,它再也不是是否多余的问题了。
有人批评说现代太极拳是体操。对于这个批评,我们要认真对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四十二式是太极拳的风向标,它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若十年后太极拳变成什么模样,我们这一代人是要负责任的。要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