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眼法(正文)

太极拳眼法

2008-05-30
核心提示:1988年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全书》,该书是合编本,合编了此前已经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编著)、《杨...
  
        1988年2月,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了《太极拳全书》,该书是合编本,合编了此前已经出版的《陈式太极拳》(沈家桢、顾留馨编著)、《杨式太极拳》(傅钟文演述、周元龙笔录、顾留馨审)、《吴式太极拳》(徐致一编著)、《武式太极拳》(郝少如编著、顾留馨审)、《孙式太极拳修订本》(孙剑云编)。编者编写各式太极拳书,都力图让读者相信,在传承过程中,他们没作增补,保持了原汁原昧。客观地讲,太极拳有这么多式,讲解又是这么细,谁能做到没有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由陈式衍生出杨、吴、武、孙等就是“有意无意加入自己的观点意愿”的产物。

当我们在探讨问题时,抱着科学的眼光,会更有益于看到问题的实质。

我们先来看以前的《太极拳全书》中的各式太极拳,它们是怎样叙述套路练习的眼法的。

陈式:无眼法叙述。

杨式:眼神要关度、顾及、关顾、略顾。

吴式:眼视某方向,视线方向。眼视具体部住仅出现几次。

武式:面向某方向。

孙式:眼看某手,眼看食指尖,眼看食指中节。



陈式:眼看某手、眼看某掌、眼看某脚。

杨式:眼看前方,眼看后方。

吴式:眼看某手。

武式:目视某方向为主,随视两掌。

孙式:眼看某手,眼看某拳。

四十二式:每定势几乎都目视某掌或拳,目视某方向很少。

前后比较:陈式增加眼法叙述。吴式加强眼法叙述。杨式进一步淡化眼法叙述。武式“面向某方向”与“目视某方向”没有本质区别,保持老样子。孙式没有变化。四十二式几成“眼拳”。

打拳时,“面向某方向”和“近视某部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

传统太极拳套路简单、朴素、沉现代太极拳套路华丽、复杂、花哨,手法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画弧幅度越来越大。形杂、多,有利于形象的表现和神意发散;形简、少,有利于意的落实运用和抻意内敛。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放在这一面,那一面就不能不受影响,分配给形的精力多了,留给意的精力就少了,形、意此消彼长,发散、内敛此消彼长。

在改革创新理念的驱使下,渐行渐远的是“面向某方向”,“简单、朴素、沉稳”;渐行渐近的是“近视某部位”“华丽、复杂、花哨”。这是进步还是倒退?是锦上添花还是画蛇添足?见仁见智,值得研讨。在太极拳里而,现在增加或强化的内容,很可能不是简单的是否多余的问题。正如平时行走,如果定要加上“迈左腿则必要同时抬右臂”的有意指导,它再也不是是否多余的问题了。

有人批评说现代太极拳是体操。对于这个批评,我们要认真对待,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四十二式是太极拳的风向标,它有强大的导向功能,若十年后太极拳变成什么模样,我们这一代人是要负责任的。要慎之又慎。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5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