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一动无不动(正文)

一动无不动

2015-01-08
核心提示:   动与静是运动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又是高度的统一体,太极图完全展现了这一变化规律,动为阳,静为阴,太极图两个阴阳鱼统...
  
 

 

  动与静是运动相对立的两个方面,而且又是高度的统一体,太极图完全展现了这一变化规律,动为阳,静为阴,太极图两个阴阳鱼统一于一圆之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互融于一中
   
  佛家、道家之静坐练功(气功)是静中求动,用静坐之躯体,练体内的真气运行,以连通小周天,大周天,使真气运行全身,以达到养身、健身、延年去病之效。拳术是在动中求静,在动中也就是练习拳架中以求打通小周天、大周天的功效,使真气(中和之气,即内劲)运行全身,施放出来达到技击之用。进行太极拳的拳架练习,是熟悉掌握体内的真气转换运行与外在的技击之法之动,练习时要求神要专,心要静,气要沉,身要松。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体内真气的聚集运行与施放的技击之法。
   
  动与静又可分为神意的动与静和形体的动与静,形体的动与静是初学者初级功夫,是通过太极拳的拳架的演练来进行的,对整个套路来讲,拳架的演练从起式(起势)的开始,即是动与静变化的开始转换。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的起式皆是以无极式起始,从静开始而进入到有极(太极),有极就有阴阳,再进入到太极的境界,进入两仪阴阳运行变化。在盘架时就要求中间不能断,要如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到收式(势)才回收到无极境界。这一规律即是由无极开始--太极运行——回到无极,即是由静起始——运行于动静的转换中——到静止收势这一规律。拳架中的每一式,又都有起始运行到终止这一动与静的小的周期变换,要求中间不能断,要一气完成。即是在演练起始时,迈步进身,出手要同时完成,也就是迈步、进身,出手皆在动中完成,体现了一动无不动境界。其中虚时是蓄转蓄劲,实时击发。就如救火车的云梯(升降梯)虽由多节组成,但提升时不能一节一节的提升,而要求同时提升完成升的动作一样,然后开始使用,到用完收回。这样才能节约时间,加快速度,体现了一动无不动,从静转成动来完成,进身出手速度快、发力整的形整效果。练拳时则达到的外三合层次,当完成整个套路起始——运行——终止时,则由静经动到静,小到每拳式,亦是如此,静时而达到全止,全静,形体各部位完全停止,完成形体的一静无不静的境界。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35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