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中华武术,人们常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来形容,这确实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但是如何继承和发展中华武术也是我们这些爱武者的责任。目前,中华武术有继承,也有发展,但也面临着危机。我为了便于称呼把中华武术分为两部分:一是官方武术,泛指国家武术机构、正规院校规定推广的内容,包括国家规定竞赛套路和散打等;一是民间武术,指流传在民间的传统拳种。官方武术是主流,主导着中华武术的发展,经过不断努力中华武术已经得到推广并走向世界,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继承方面却远远不够,国家整理的拳种有限,规定的过死,在某些方面走入了误区。民间武术采用师徒相授、父子相传的传统方法很好的继承了传统武术,但传播范围有限,有些拳种濒临灭亡,不要说发展,就是继承也成了问题。可见中华武术的发展已经危机重重,作为武术的爱好者多么希望武术走出现在的误区,真正的发扬光大。我谨代表一家之言,谈一谈对武术发展的一些看法。
一、什么是武术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不简单。不要说现在许多人被武侠片、动作片误导,给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是练武的人也不一定能说清楚武术到底是什么。武侠片中的“武术”不能叫武术,有人称武侠为成人童话,那么其中的“武术”就应该称为“神术”了;动作片中的“武术”虽然比较真实,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夸张,它们只是借助武术的一些东西,进行艺术创作,表面上是宣扬武术,实际却把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引进误区。当年李小龙的功夫片和李连杰的《少林寺》确实也推动了武术的传播,可这样的佳作少之又少,要想更多的人真正认识武术不能依靠影视。
一、什么是武术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不简单。不要说现在许多人被武侠片、动作片误导,给武术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就是练武的人也不一定能说清楚武术到底是什么。武侠片中的“武术”不能叫武术,有人称武侠为成人童话,那么其中的“武术”就应该称为“神术”了;动作片中的“武术”虽然比较真实,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夸张,它们只是借助武术的一些东西,进行艺术创作,表面上是宣扬武术,实际却把人们对武术的认识引进误区。当年李小龙的功夫片和李连杰的《少林寺》确实也推动了武术的传播,可这样的佳作少之又少,要想更多的人真正认识武术不能依靠影视。
对于武术的定义有很多种,我援引一二发表我个人的观点:
武术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理论基础,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动作为主要锻炼内容,兼有功法运动、套路运动、格斗运动三种运动形式的体育项目。(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
武术,是一种以踢、打、摔、拿、绊、跌等技击为主要内容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郑勤、田云清《神奇的武术》)
1988年12月,国家体委武术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武术学术专题研讨会,把武术定义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通过这些定义不难发现武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于技击格斗,具有攻防意义,功法、套路、技击三位一体。民间武术还保持着这种传统特性,而官方武术则由于比赛的需要三种形式被分开了,使一些人以偏概全,不能认识武术的真正面貌,有人练套路没有攻防意识,不懂应用,有人练散打不练套路,认为套路不实用,更多的人练武不练功。这里的“功”不仅指基本功,最重要的是内外兼修的功力练习。另外一点就是武术文化,武术与军事、医学、宗教、哲学、力学等众多学科都有密切联系,不但历史悠久,真可谓博大精深。但是有些人练拳不明拳理,也有人重武轻文,文化水平不高,这都不利于武术的继承和发展。我们要让更多的人全面的认识武术,只有真正认识了,才能加强了解,进而去继承和发展。
二、套路的动作越来越漂亮
套路的动作越来越漂亮不是错,因为武术本来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是漂亮不是它的本质,武术的本质在于它具有攻防意义,如果失去了攻防价值,那就成了体操、舞蹈。大部分传统套路保持了原有的特色,而现在创编的套路就各取所需了,以表演比赛为目的的套路为了得高分就增加了高难漂亮的动作,以健身为目的的套路为了便于推广就进行了简化,甚至有人为了独树一帜东拼西凑,有一部分内容已经脱离了武术的范畴。就拿太极拳来说,现在练太极拳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只知道太极拳的健身价值,而对太极拳的技击价值知之甚少,就连一些太极拳冠军也不知道太极拳中所讲的劲意。当然健身也没有错误,但精髓不能丢。无论是为了比赛,还是为了健身,都不要忽视武术套路的本质。
再有,在很多人眼里武术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有人练了几十年的套路却不敌街头地痞、流氓。其实套路能不能用,不在于套路本身,而在于学和用的方法上。一般来讲套路中的动作都具有攻防意义,所以学时要明确攻防意义,练时要一招一招反复练习攻防变化,用的时候既不能按套路一招接一招的打,也不能按要求刻意追求动作的规范、标准,要灵活变化。也就是说套路与技击本身就是一体的,不应该分割开,练套路就要活学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