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的眼法(正文)

太极拳的眼法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拳家有两大分支:求保健、养生、长寿者,其动作松柔、缓慢均匀;行之有效,从之者众。求承传功夫、习练技击者,研内劲,...
  

  太极拳家有两大分支:求保健、养生、长寿者,其动作松柔、缓慢均匀;行之有效,从之者众。求承传功夫、习练技击者,研内劲,学功法,师法不一,流为各派;但多半止于同门推手,师友切磋;其中问题颇多,彼此阻断难免,因为种种缘由,师门绝技,未必能倾囊相授也。年复一年,代复一代,求太极拳之真,就颇有艰难了。太极拳眼法之几近失传,就是其中一例。

  太极拳练习与应用,颇重眼法。太极十三势,无一势不与眼法有关,而以后三势“顾、盼、定”集其大成。为强身健体而练习慢动作太极拳,无论杨式、武式、孙式,按师父所教,尾闾中正,虚领顶劲,双眼自然朝前方平视自己的动掌。如此眼法,当然不足以论技击。如果拳式要求自己转动腰胯幅度很大,必须由前方转视后方,目光已经离开前方之对手,当然是技击之大忌。无对手而自在自为,行云流水,优哉游哉,眼睛望向哪里,那倒都是尤关紧要的。

  以习武而从事技击,其眼法则人不同;太极拳十三势中,在八法、进退之外,又单列出“顾、盼、定”三势,其理不言自明。

  太极拳的眼法,有其特殊性、复杂性、系统性,变异性,所以才能够以“顾、盼、定”三式之名,与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进退”并列,而跻身于十三势也。

  太极拳的眼法,在杨澄甫遗著《太极拳之练习淡》中略有所述,曰“目光虽然向前平视,有时当随身法而转移,其视线虽属空虚,亦为变化中一紧要之动作,而补身法手法之不足也。”这段话,相当重要,惜乎语焉不详,难知其究。其大要,在于习练太极拳过程中,其眼法须臾不可离,是身法、手法、整体拳势的确机组成部分。练太极拳自起势始,即有眼法在。初练时,眼珠位丁眼眶正中,平视;如无对手,可视远处,但是眼神却必须向左、右、上、下四个方向扩散,以左右为主,以上下为辅,决不可偏左失右,或偏右失左,取下忘上,视上失下。太极眼法之要点,在于眼珠基本不动,眼神却要扩散,这是第一个“眼观四路”。无眼神扩散的练习,则双眼只能同时看到狭窄而专注的对象,而不及其余;那就不沾太极拳的边了。
开始练习眼法,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阶段。以左右方向为例,可能眼神只能照顾到各10度、各20度、各30度,到双眼神达到左右各90度时,练拳者的“日光虽然向前平视”,实际眼神所及,已经是180度了。

  眼看上、下这两个方向,则无须上及天穹、下达地面,其眼神扩散,大抵向上比对方人头略高,向下,则能注意到对方小腿即可。但无论眼神对上下左右方向的照顾有多大范围、多少度数,习练太极眼法时,自己的眼珠必须停留在眼眶正中,基本不动,而直视正前方。颈项则不可随意转动,去将就左方或右方:更不可用拙力。

  学太极拳,练习眼法,没有通体松软轻灵,没有尾间正中,没有周身一家,没有节节贯串,是练不成的。勉强去练,十分辛苦,假以时日,大抵废然而止,因为练之无效,徒增庸人自扰之苦也。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61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