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的松与是松而不散不乱,轻松、愉快、舒服,松通顺畅、缓和而无阻碍迟滞与紧张。其松是要先放松心情,使精神愉快,仪态自然,腹式呼吸顺畅。而后全身肌筋关节自然松活,以意导之相对放松拉长关节股筋,屈伸收缩,弛张轻松柔顺,使气血循环周身毫无阻碍,全身肌筋关节韧带弹性潜能增强,一遇外力侵害,即刻作适度反应而不顶撞,外形松柔而内劲刚强,所谓棉中包铁是也。
怎样修炼“太极松功”?太极拳在行功走架中,要遵循“先在心,后在身”的原则,放松先松心,心松则一松百松。也就是整体的松,是通过思想意识的作用,达到最大限度的放松。盘拳练推手都是如此。尽量从心意开始松,随着心意的松,神才能松,体也随之而松。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心松—-精神松 心松—精神松是放松的关键,精神是松的灵魂,精神如紧张,全身就都紧张了。练拳时在松、稳、慢、匀的基础上,根据内功太极拳的要求,逐步学会运用内气,达到松散通空。要顺其自然求自然,从精神、骨节、肌肉都要放松。 保持松,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动,特别是接触点要松柔,对方来力过猛时,我们把内气向左或向右后划圆,对方坠深渊。对方来力触及我身体任何部位,我意念一--想该部位,即为意之双重,对方来力我不反抗,接触部位不动,意念随其来势微微后撤,对方即落空。如果想发放对方,随彼之后撤,我用心意轻轻跟随即可,也即是发,对方必跌出丈外。拳决云:“发劲意何解,有如敬宾朋,用手轻相扶,所指绝无空。”总之,练内功太极拳,在精神上不要一味的追求功夫,精神自始自终保持松,这才是“顺其自然,求自然。”
2、骨节松 用意念把全身的骨节,都对拉拔长,是用意念使它慢慢舒展开。上肢,先从手指一节节的松,一节节舒展,然后再松手腕,把腕关节松开后,松肘关节,肩关节,最后意念想两个肩井穴放松,此时肩关节以下至手指全放松了。太极内气或内劲的运行是发于脚、行于脚,主宰于腰,运化在胸,灵活于腕,行于手指。可见,只有把九大关节放松干净,放松匀称才能形成整体。所以,有的拳家把肘和腕的放松看成是运气运劲的锁匙。腰为主宰;胸为运化之关,胯为承上启下、胯不落、腰不松、肩也不松,胯也是一关。
3、肌肉松 全身的肌肉都不要用力,精神不支持它,但要注意松不是弱、也不是疲塌,而要求肌肉永远保持松柔,由于有意识地长期令肌肉放松,肌肉反而能形成膨胀,肌肉膨胀骨节松开,身体内的浊气、病气就能不断地由身体内散发出来,浊气散出一点,体内的元气就占据一点,因此练习太极拳,每天都在不断的放松舒展,这对于保健养生、身心健康非常有益。特别是练内功太极拳,从练第一乘功夫开始,就应该注意在演练全套内功太极拳的过程,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全身的松静。
4、五脏六腑松 五脏六腑的放松,使五脏在体内好像悬浮起来,由此而产生一种虚灵顶劲。从以上分析可见,太极拳要求的松,但不是弱,也不是懈。对肌肉神经来说,实际是要求保持松弛状态。对骨节来说,则要求松开。松,是内功太极拳的基础,不能彻底放松,内功在体内永远也形成不了。 总之,练拳时须静心体会周身是否松净,是否沉稳,是否舒通。每动要静想须如何始能将意送到彼身,如何始能入里透内,久之当可进步。为此,一定要走轻灵虚无、稳静松软的练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