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运动三字经秘诀(正文)

太极拳运动三字经秘诀

2014-08-20   新浪健康博客
核心提示:  太极拳运动三字经的内容是什么?  太极拳,稳重心;初学步,后学身;先练形,再用心,意气劲,渐追寻。弓坐腿,中规矩;虚...
  
 
  太极拳运动三字经的内容是什么?
 
  太极拳,稳重心;初学步,后学身;先练形,再用心,意气劲,渐追寻。弓坐腿,中规矩;虚实变,贵自然。腹松净,头顶悬,肘节坠,尾椎垂。含勿过[1],莫耸肩;呼吸气,沉丹田。步如猫,形如鹘,上下随,内外合,气应敛,神宜舒。盘架子,功问己,习推手,练双人:先在心,后在身。心为令,气为旗,神主帅,身驱使,身虽动,心犹静,意不断,势相连。其根脚,发于腿,主宰腰,劲顺遂。松非松,柔化功;展未展,却从容。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务知己,养吾气;及知人,引落空,无不及,随屈伸,气未到,意先吞;意气君,骨肉臣。若中庸[2],理为-[3],立平准[4],气势腾[5]。练千遍,义自见,少理论[6],勤实践。研修法,重桩功。三性备[7],涵其中。首健身,略铺陈:正稳舒,圆缓柔,通心脉,畅血流,下肢壮,泵力张;活肺泡,息深长[8],腹内压,摩肝肠,精神爽,容颜养,中气足,代谢强,升免疫,医道彰。任何式,源一宗,若此法,效相同。偏见者,贬新编,古即好,不分辨。今传统,旧创新;世间事,日日新,与时进,理当然。明道理,善继承,去糟粕,取其精,再提高,更昌盛。
 
  注:
 
     [1]含胸自然舒展,不可着意做成寒背。
 
     [2]中庸是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 “不偏不倚,不疾不随”, “无过不及,随曲就伸”等等理念就是中;松静自然,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一切以平常姿态对待就是庸。可见儒家思想才是太极拳运动的哲理基础。
 
    [3]王宗岳《太极拳论》: “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
 
    [4]《太极拳论》:“立如平准,活似车轮”。
 
    [5]李亦畲《五字诀》:“气势要有腾挪,精神要贵贯注”。
 
    [6]杨家太极拳衣钵传人,杨澄甫的高足董英杰先生曾很有见地地指出: “工夫昔人好,理论今人好;实在理论一多,工夫不专,进境反少矣。练功时最好少求理论,多做工夫。”
 
    [7]即武术文化的三属性:健身性、实用性和表演性。
 
    [8]息是呼吸,一吸一呼为一息。
 
  我在学与教太极拳过程中,读了一些太极拳理论参考书籍,不少的“论”、 “歌”、 “诀”写得都甚是简练,但文字大多颇让人费解,不少地方要推敲猜度。而且它们所述内容相互间多有雷同,尽管提法不同,实质内容则相同。其中比较重要的大抵只有《十三势行功歌诀》(佚名)、《十三势行功心解》(武禹襄)、《太极拳论》(王宗岳)、《走架打手行功要言》(李亦畲)、《五字诀》等5篇。这些所谓经典理论,其实逻辑性不强,要讲明白的内容完全可以精炼文字,撮要阐述,或更详细地解释清楚的。笔者把一些拳论共通性较强的内容浓缩成一篇,用三字韵文的三字经形式,把对太极拳锻炼的实质、练法、要领、目的及其发展的认识记录下来,供太极拳爱好者作参考,不致被那些文字眼涩而虚泛的众多拳谱所累。《太极拳运动三字经》原文见刊于2005年二月号《武林》杂志。然而,每句3字,同样是把需要说的话的内容浓缩,易记,但理解就不一定人人相同。因此,要对其原意作些解释,令读者更明白,对指导锻炼实践起点作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570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