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功夫:触之旋转自如(正文)

太极功夫:触之旋转自如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太极拳修练的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陈氏太极拳说是缠丝劲;赵堡太极拳说是背丝扣劲;杨氏、吴氏太极拳说是松软;杨、吴氏太极拳...
  

  太极拳修练的的核心究竟是什么?陈氏太极拳说是缠丝劲;赵堡太极拳说是背丝扣劲;杨氏、吴氏太极拳说是松软;杨、吴氏太极拳的某个流派将松软说发展到大松大软;有的人更进一步将大松大软说发展到了极端,大松要松到腰空了,不存在了,大松要松到全身处处毫不挂力,我认为这种极端的理论是完全违背王宗岳等人经典太极拳理论,因此是错误的;武氏和孙氏太极拳则说是一动无有不动。这许多不同的说法,不但使初学者无所适从,即便是修习太极拳已有多年的人,面对这许多说法也会感到困惑。

  中国的绝大部分武术都是以搏击为主要目的,或以力胜人,或以快胜人,或以招式胜人。太极拳是一种很特殊的武术,它的主要目的是是养生,《十三式行功歌诀》明确指出“推祥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搏击或技击则是第二位的目的,是不得已而用之的自卫术,王宗岳的《太极拳论》明确指出“察四两拨千斤之句,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所以太极拳的技击是反对以力胜人、以快胜人、以招式胜人,它追求的不是搏击是自卫,是以小力胜大力,是以弱胜强。因为太极拳的目的和技击都完全异于其它中国武术,所以太极拳是最特殊的中国武术,如果练太极拳练成了好勇斗狠,成天讲打打打,我以为这样的太极拳不是真正的太极拳。

  如何修习太极拳才能获得养生、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功能呢?这是摆在太极拳爱好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以缠丝劲或背丝扣劲为核心进行修习就可以获得这种功能吗?缠丝劲和背丝扣劲就是螺旋劲,八卦掌也是有着丰富螺旋劲的拳种,但八卦掌并不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能力,所以即使修成了缠丝劲或背丝扣劲也不可能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能力。大松大软及松到腰空了,不存在了,手脚处处都不挂力,这种样的修习太极拳,养生效果可能很好,但不可能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技击功能,推手实践就可以证明这一点。修习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的整体劲,形意拳就是具有整体劲的全身齐动齐静的拳种,但形意拳并不具有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功能,所以以整劲为核心来修习太极拳也不可能具有以弱胜强,四两拨千斤的功能。我以为太极拳要获得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的能力,正确的修习的方法应该从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所建立的经典太极拳理论中去探寻。

  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等人以《太极拳论》、《十三势行功歌诀》、《五字诀》、《走架打手行功要言》等论著给太极拳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使后来人修习太极拳时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可惜他们的大多数理论都太言简意赅,语言过于简略,初学者很难领会,而且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我个人认为,只有李亦畲的《走架打手行功要言》一文是为学者如何理解与修习太极拳的技击而写,文章写得也比较具体,如果你理解了这篇文章的精神,你就应该知道什么是太极拳的技击?太极拳的核心是什么?太极拳应该如何修习?

  《走架打手行功要言》开篇就讲:“昔人云:能引进落空,能四两拨千斤;不能引进落空,不能四两拨千斤。”明确指出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引进落空,然后就比较具体地阐述了如何修习太极拳,达到什么样的功夫境界才能获得“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的太极拳功夫。文章认为“欲要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己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才能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从李亦畲的这段话中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1.太极拳的技击特点是小力胜大力,即四两拨千斤,只有能舍已从人才能四两拨千斤,2.必须练成“触之则旋转自如”的功夫才能舍己从人,四两拨千斤,3.文章从“欲要引进落空,先要知己知彼。欲要知己知彼,先要舍己从人。欲要舍已从人,先要得机得势。欲要得机得势,先要周身一家。---------------的一系列论述则是阐明获得“触之则旋转自如”的太极拳功夫的修练方法。

[1] [2] 下一页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56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