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功夫“其根在脚”(正文)

太极功夫“其根在脚”

2014-08-07
核心提示: 太极拳的术语是“劲起于脚”,那么劲怎样练习才能算是起于脚的太极拳练法呢?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太极拳真的是处处困惑。原因就...
  
 
    太极拳的术语是“劲起于脚”,那么劲怎样练习才能算是起于脚的太极拳练法呢?这对于初学者来说,学太极拳真的是处处困惑。原因就是身体没有修炼到“泥”一样的状态,而理解不出前辈们的体悟所在。故,一些人传授的太极拳练法,只能是为了健身之用,所以就导致了“练太极拳数年不能纯功运化者”多如牛毛的这种结局。太极拳的其根在脚并不是用骨骼支撑的僵劲,而是在身体自然放松的状态中内气下沉形成的一种支撑内劲,这种劲法来源于脚趾与小腿肚之间的拧转,使两腿之间形成缠丝形态,但不是两腿的骨头较劲。这样将裆撑圆后,再通过长时间不停息地左右弓不变换,会使骨盆中的耻骨缝隙慢慢地练开,这时体内的气息在上下行驶中才能畅通无阻源源不断。
    我感到身体的内劲运行,与吊车臂的伸缩原理相似,吊车臂的伸缩是靠泵为液体加压来完成的。而太极拳的体内之劲运行,则是靠弓步的转动来为体内之气加压,而脚与地面的拧转就是促使内劲由下自上的传导起点,只有这样练习太极拳拳架,方可以使拳架出现不丢不顶的掤劲,整个身体才能体会到自然灵活的功夫状态。否则,无论用身体的任何位置引动腰轴,拳架运动都会出现松、散、懈等软弱无力的表现。由此可见,陈式太极拳的运动变化是多么的微妙,只是一点点的误差,就难以入得太极之门了。所以《王宗岳太极拳论》写:“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之句,就是忠告太极拳修炼者不得自悟,要想成功就必须走“千里觅明师”的太极之路。
    当练陈式太极拳者使用双脚拧地时,身体的下盘就形成了像拱桥一样的弓步,这种步对上身的支撑劲非常大,在接住对方来劲的同时,即刻就将对方的来劲化解,同时牵引对方继续向前使劲,导致对方站立不稳而失根(平衡)。拱桥的力学结构原理也有好多人同样是不太清楚的,但是当你走到北京永定河上的庐沟桥时,讲解员就会讲解,这座桥的两边是用石象顶住的,意义就是象的劲大,使桥拱起成拱形而不会跨塌。所以我在模仿师父的拳架练法时,用两脚的全脚掌及脚趾抓地,用下盘弓步将裆部撑圆形成拱形。有好多人练太极拳多年之后,也没有明白太极拳架的上虚下实道理是怎么回事,所以总是将拳架的下盘练得不到位。其实经过回顾十年的学拳经力,身体上没有功夫表现之人的太极拳练法,就是忽视了太极拳“其根在脚”的重要性。我之所以能体悟到这种功夫练法,是因为我十年没有离开师父纠正拳架的这个过程。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564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