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事翡翠和白玉的经营者。从轩辕、神农、赫胥之时,以石为兵…….至“黄帝之时”它只是告诉我们:距今5500年前的黄帝之时----新时代晚期,古人使用的工具中已大量出现用玉石加工制成的器械。
中国玉器发展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向纯工艺品转变。古人把玉制成壁,“壁圆像天”这反映了古人把玉视作神灵的化身,玉壁则被认为是超脱自然与祖先神通的宝物。中国玉器的制作与使用,随着玉被不断地神化,玉器地位也很快上升。
玉器有多重文化内涵,德行操守,自古就有“君子予玉比德”的传统,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此外又有“玉德”之说“玉乃石之美者,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玉不仅被赋予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此君子必佩玉。以上谈了玉的德行操守,同时也是富贵的像征,在古代玉器是作为贵族身份、等级和财富的标志。玉器在古代作为一种礼器,本就有着祈求吉祥的寓义,吉祥终身伴随,人世间的旦夕祸福无法理解和抵御,便只能求助于神灵的保佑,而玉便是与神灵沟通的界体,祈求吉祥如意的一种瑞物。人类祈吉愿联系在一起的是驱邪避凶,人们相信玉就是可以免祸保平安,这也是由来已久的,而且仍有很多人笃信的一种观念。《玉记》作者陈原心讲:有次游晴川阁,从三楼掉下来,幸亏因佩带太公璜,得以不死。这样玉护人,佑人的例子,另有许多老人不幸摔倒,因手上戴了玉镯,玉碎人平安,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最后玉还能延年益寿:食玉可以长生不老,这是我国古代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古代所谓“琼浆玉液”、“神仙玉浆”、“玉膏”、“玉脂”等等都是指可食用的玉制品。目前市场上流行用玉制作的保健玉枕,据辽宁中医学院的临床观察报告称该院在《本草纲目》的关于玉石治病理论的启发下,运用保健玉枕治疗老年性常见疾病,经六个月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到100%,像这样例子举不胜举。玉是驻颜和美容及装饰之品:从医学文献记载看,宋代医学名著《圣济录》中就有这样的处方:“面身癫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则自灭。”难怪我在小巷子里看到小贩用自行车推着卖发夹及用岫玉做的推面珠很受欢迎,由此看来,以玉磨面,确可除掉脸上的癫黑。李时珍《本草纲目. 玉屑》中说:玉可润心肺,助声喉,滋毛发。做为装饰品来讲,许多女性手腕上都戴着缅甸翡翠玉镯,胸前挂着玉佩,耳垂下方,呈现碧绿的翡翠耳坠。
玉被赋予了如此众多的重要内容及道德文化内涵,玉不仅是一种“石之美者”而且也是道德的化身和象征,同时还是知祸福,兆兴忘的通灵神物。
平时生活习惯是晚睡晚起。偶然的一天,我一早起床了,去公园里透透新鲜空气,清晨一缕阳光,透过浓密的树叶,平洒在一处平地上,这时看到一人,穿着白色宽大的汉装在练拳,我抱着好奇心,走上前去一看,只见他一会疾步如雨,一会柔软如天上白云,有一点我看出了一点门道,他无论快慢,都是以球型活动,也就是整个套路以圆为核心,啊!这就是太极,这不就是古人以玉圆壁来祭天,我想太极拳和玉文化一定有相关的联系。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级、阴阳辩证理论为核心思想,集颐养性情、强身健体、技击对抗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结合易学的阴阳五行、变化、中医经络学,古代的导引和吐纳术形成的一种内外兼修、柔和、缓慢、轻灵、刚柔相济的拳术。这恰恰和玉文化中讲究儒、道之学是一致的,故此我迷上了太极拳。太极拳也是国家级非特质文化遗产,汉族传统拳术之一,
也是我的幸运,初学太极经友人介绍,拜入马国相师父门下,马师父除了练拳外,亦精通书法,他用哲学的道理,精辟了气与功、发与收之明理,并引用古之精言,深入简出的讲述了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陈氏太极拳,我受益匪浅。从此我爱上了太极拳到达痴迷之状。初练时,我动作生硬,就跟机械人一样,哪能谈得上“柔”,闲时,我看看自己收藏的玉,其中有硬玉,也有软玉,我看看它们晶莹剔透,翡翠(硬玉)就是看种质:即气和质地,质地和透明度,质地细腻纯净,水头还有一个说法“润”,润也就是太极拳里的柔,玉要温润,太极拳要柔,这是一个道理。太极拳要行去流水,玉同样要晶莹剔透。
从玉中得到启发,让我更好地领悟马师父教导的行拳要领,太极拳基于太极阴阳之理念,用意念统领全身,通过入静放松,以意导气,以气推形的反复习练,以进入妙手一运—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达到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强身健体、益寿延年之目的。
从入师门到现在我已练陈氏太极已有4年,跟随马师父的教导,按道家导引、吐纳之术,用意念引导气沉丹田,讲究心静体松重在内壮,也学习运用了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和中医经络学,以意行气,通任督二脉,总体来说太极拳以阴阳五行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变化,同样无论翡翠或和田玉,只要你带在身上、它们亦会有变化,越戴越润透。自从练习了太极拳以后,使我更加了解了玉的内涵,同时身体起了明显的变化,不再是晚睡晚起,而是清晨练拳,精神百倍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