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试论太极拳之“统一”(正文)

试论太极拳之“统一”

2014-06-21   搏击   胡继军
核心提示: 申遗,太极拳申遗,今年又一次擦肩而过。当太极拳申遗再次止步,使我们静下心来,去回顾和思考太极拳申遗工作,给我们带来怎样的...
  

                                                                                                                                

       申遗,太极拳申遗,今年又一次擦肩而过。当太极拳申遗再次止步,使我们静下心来,去回顾和思考太极拳申遗工作,给我们带来怎样的课题,需要去认知和完善什么。简单之,必须有“统一”的定义和标准。
  在今天的社会中,存在着各姓式流派太极拳、国家简化太极拳、新编太极拳、国家国际竞赛太极拳等等。各种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个性,同时也有其共性。太极拳“一家”好,还是“百家”好,是不是能“统一”,需有一个共同的界定。笔者从不同的角度试论之,不妥之处,请各位前辈同仁们指正!


  一  太极拳的传承性


  “自然传承同根源,天下太极是一家”。现在广为流传的诸多传统太极拳,追溯它们的根源,都是同一个根、同一个源,都是陈式太极拳的延续和发展。据史料记载和历史学家以及太极专家的考证,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沟第九世祖陈王廷在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村沟——陈家沟孕育的。在其传承发展演变的过程中,产生了诸如杨式、武式、吴式、孙式、和式等传统风格各异的太极拳流派,从历史传承的角度,它们是同根源,是“太极一家亲”。
  在传承的过程中,各姓各式太极拳,都遵循太极的阴阳学说、导引吐纳术、中医经络学说,儒、释、道的思想,这是它们的共性。说明太极拳的灵魂没有变,它们的本质共性是相同的,循阴阳之理,天人合一之道。从外在的形态上,都要求松柔、轻灵、阴阳开合、阴阳相济、圆弧运动;从内在的内涵中,由丹田为核心,由内到外、以内引外、内外相合,以修炼内在的“意、气、神”为本源,追寻修真之大道。这就是太极“一家”、太极“统一”的精髓所在。


   二  太极拳的时代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太极拳在传承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并延伸出各式简化太极拳及太极扇、太极舞、太极操等不同形式的运动项目,这从不同的层面,反应出太极拳是时代的产物,是人们日常生活之中,,独具中国特色的健身运动项目。
       风格各异的传统太极拳流派,能在防身、健身、养生等方面,在保持“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整理创编入门、简化、组合太极拳,使习练者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选择地去进行太极拳练习。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适应时代的发展和自我的创新,各种传统流派太极拳都在寻找适合社会、适合自身流派发展的特性,同时在共性的基础上,去体现自我流派鲜明之处。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有侧重的去创新发展太极拳的内涵,有的从松柔去发展、有的从舒展去发展、有的从轻灵去发展,虽然发展的方向不同,但都离不开太极拳的共性。
  “脚下千条路,目标是一个”,因为人的思维逻辑不相同,以致对事物的接受、学习、创新能力也不尽相同,因人因事,自我疏导,符合自己的是最好的,但目标是相同的,所以说:“太极百家齐修练,统一太极共发展”。


 

  三  太极拳的相融性


  风格各异的传统太极拳流派,在传承和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体系和风格。从外在的形态上,能适应不同人群、年龄段的爱好者,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呈现出不同风格的套路形式和技术要领。从技击的角度,表现出千变万化,不同体系的技击内涵;从养身的角度,各有侧重点和方法。在口传心授的过程中,因为师资不同、学习者体质、文化素养、品性、认知程度、出发点等等因素的影响,同一个流派的太极拳传承,也呈现出不一样的技术风格。对待学习的目的、目标不同,对学习太极拳的态度也不一样。所以,各个流派的太极拳,都有其独特的传承和风格特点。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太极拳认识的提高,以及在太极拳上有建树的传承人,在吸取百家之长时,融入了许多精华,和各自对太极拳的理解,认知理念以及具体的技术,这样,丰富了自己流派太极拳的内涵,同时也呈现出不一样的风格特点,形成了诸多自成一家的太极拳风格,有的被国家认证、认可,有的在民间流传,被传承者、习练者所钟爱,真是百花争艳,层出不穷,使人们无法去分辨太极拳的标准是什么?可能太极拳需要我们认知、学习的知识和技术太多了,因为太极拳主道家一脉,旁及儒、释、医、武等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博大精深,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去阐述太极拳的内涵,都能传承太极拳的精髓,因为太极拳的包容性是无限大的,点点滴滴的方面,都能与太极拳相融、相连、相合。
  “万变不离其宗”。我们从太极拳的本质去理解,太极,阴阳也,阴阳是太极的根。风格各异的传统太极拳流派的发展和变化,都离不开太极之阴阳,虽然外在的形态、特点要求、训练体系千变万化,但是内在的精髓、内在的“精、气、神”、“意、气、力”的追求是相同的。虽然入门的练习方法各有千秋,但是目的是相同的,所以说:太极拳是能相融的,融本质、融内涵、融目的,在相融中找出共性的所在。理性的去认知个性的存在,在共性和个性之间去理解风格各异的流派太极拳之间的相融关系,去寻求太极拳之“统一”,融大同存小异,共同描绘出一幅“天下太极是一家”的美满太极图。
   
(作者胡继军 ,江苏省宿迁市人,江苏宿迁市洋河陈式太极拳协会会长。师承南京太极拳名师凌志安、北京太极拳名师田秋田)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537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