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谓“缠丝劲”
提起“缠丝劲”,大多数武术爱好者并不陌生,但若问其详一——什么是“缠丝劲”,却不一定能回答上来。那么,什么是“缠丝劲”呢?我们从字的表面意思可以把它理解为像缠丝线(或缠铁丝等可缠绕物品)一样的劲力。在现实生活中,缠绕丝线(或铁丝等)我们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丝线缠绕在同一水平面内;另一种是把丝线(或铁丝等)缠成螺旋状,这种螺旋状不一定规范,可能形成上升弧线,也可能形成下降弧线。如果是横向缠绕,那么就会形成或左或右的伸缩式螺旋状弧线。这种现象来源于生活,因此我们比较容易理解。那么在武术运动中又有什么不同呢?就我个人的理解:从武术动作本身出发,身体的某一部位在同一平面内沿着弧线运动可称之为转;而身体的某一部位沿着纵向或者横向螺旋式弧线运动则可称之为旋。在武术动作中,由旋和转动作产生的劲力都是呈弧线或螺旋状的,都可称之“缠丝劲”。
二、“缠丝劲”是太极拳独有的吗?
由动作的旋、转产生“缠丝劲”,而旋和转是武术动作中普遍存的运动方式。以长拳中的冲拳为例:长拳中的冲拳多是从腰间向外发出的。一般情况下,拳在腰间时拳心都是朝上的,向外冲时,通过手臂内旋翻转成拳心朝下、拳面前领、发劲而出,力达拳面。拳的路线虽然是直线,但是拳的力量却是成螺旋式向前发出的,从力的运行方式上来说,这种力也是一种“缠丝劲”。在其他传统武术流派中,这种力的运行方式也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劈拳和钻拳在形意拳中是最常见的基本技法。劈拳的动作是由三体式开始,在步法的配合下,一手下按回带,另一只手前探翻转下劈,动作以翻转为主;钻拳则是一手翻转盖压,另一手向前上方旋转而出,要求小指一侧上翻,动作以旋转为要。前者的翻和后者的旋所产生的劲力也都可称之为“缠丝劲”。在八卦掌的基本技法中也有翻转的要求。以单换掌为例:其身形要求拧转,其掌法则要求翻转外撑。其身法的拧转和掌法的外翻所产生的劲力也可以看成是缠丝劲。就连被人们称为外家拳的少林派,在其动作中也同样存在着这种缠丝旋转的劲力。在其拳诀中就明确要求“拳宜滚出滚入”,这种滚出滚入本身就是旋转,旋转产生的劲力也可以称其为“缠丝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缠丝劲”不是太极拳独有的劲力方法,其他武术流派中也同样存在着“缠丝劲”。
三、太极拳的“缠丝劲”与其他武术流派的“缠丝劲”有何不同?
“缠丝劲”不是太极拳独有,但是我们常说“太极拳特有的‘缠丝劲’”。我觉得这种说法并不矛盾。“缠丝劲”是普遍存在于武术动作之中的,其他流派动作中的“缠丝劲”与太极拳的“缠丝劲”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并没有什么区别。只不过在其他武术流派中,大多以讲解和传授动作技法为主,而把劲力方式放在次要地位,甚至有的门派因为着重于动作的技术要领而忽略其劲力的介绍,劲力只是蕴涵于动作之中而已。相反,太极拳却是把“缠丝劲”作为指导训练的核心纲领,把它当成衡量太极拳技术的一个常规标准。它是太极拳劲力的统称,因此“缠丝劲”是太极拳特有的提法绝不为过,而且是恰到好处,“缠丝劲”三个字全而准确地概括了太极拳劲力体系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