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精妙的太极拳技法(正文)

精妙的太极拳技法

2013-11-08   吴永萍
核心提示: 太极拳从本质上讲是武术,是一种技击法,所以说太极拳既是养生术,又是杀人术一点也不错,不过是不同的人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太...
  
    太极拳从本质上讲是武术,是一种技击法,所以说太极拳既是养生术,又是杀人术一点也不错,不过是不同的人用在不同的地方而已。太极拳,追求的是变化中求胜,而显神奇。所谓:“虚实之机,其变生于敌,渊微之妙,鬼神莫知,然后能狃敌而成功。”

    当然,不论拳架、推手、散手,传统的陈式太极拳都体现了它固有的武术本质。拳法中的每一个招式都充满了技击含义。从拳架上看,它是太极拳全部功夫的基础,它是太极拳功夫的入手点,同时又是太极拳综合功能的落脚点。主要锻炼的是知己功夫;从推手上看,则是一种锻炼知彼功夫的方法,是锻炼听劲、懂劲、化劲的基本功,也是检验拳架各种劲力的试金石;从散手(徒手搏击)上看,它是太极拳功夫的最高表现形式。散手功夫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拳架和推手锻炼的基础之上。而要提高散手技能,就必须苦练拳架、单式(拆拳)、推手,以及进行内功和力量、速度等方面的训练。所以说拳架、推手、散手是三位一体的太极系列功夫,三者缺一不可。

    太极拳创建的战略思想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修习太极拳不是为了主动去进犯别人,相反练太极拳的人强调的是应击者的地位,也可以说是被动还击。即所谓的“我守我疆,不卑不亢”,“彼不动,己不动”。但是如果有人与我为敌,向我进犯,无奈我只好依其变,顺其势,借其力,化其力,以阴阳互济的、螺旋式的、松活弹抖的、化打合一的太极拳功夫对付对方的挑战,争取以其人之力还治其人之身。

    我们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探讨一下太极拳的奥妙之处:

   (1)彼此接触点上,都有我的“耳朵”

    既然是根据敌人的变化而变化,那么首先要做的就是了解敌人的意图,也就是敌情,正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太极拳特别强调的是“知彼”,只要和对方有所接触,就要找出对方的特点。所以学习太极拳推手,首要任务是练习“听劲”。我一只手上有九个力点(五指、大小鱼际、掌心、掌背),那么双手就有十八个力点。对方双手一旦接触到我身上,也就有十八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加上我的眼睛观察、加上上下肢的接触,这所有的接触点上(当然同一个时间不一定点点都接触),都有我的“耳朵”,都有我的“侦察兵”。锻炼推手时,在全身放松的前提下,时时刻刻想到这些接触点,以高度的敏感性,充分发挥这些“侦察兵”的作用,仔细听、认真看清对方力量的动向和变化,以便迅速运用相应的战术以应敌。“听劲”是太极交手的第一项基本功。

   (2)搭手即掤,八法相主

    太极拳各种劲共同强调的是掤劲。在交手的时候,太极拳不主张硬冲、硬拼、硬抗、硬顶,但是也不许丢,不许逃跑,而是先用一种弹性的、能伸又能屈的、柔韧性的、螺旋式的外撑劲,也就是掤劲,来接应对方的来力。这种掤劲不只是表现在手上,周身处处都有这种掤劲。掤劲的延伸一共有七种劲,不同的是使用的角度或者是使用的部位。这八种劲,相生相剋,都是因敌变化而变化无穷。例如双人推手时,对方进攻来力偏高,我即上掤之。如果从接触点上感到对方力弱,我即将来力向外掤之或随势拿之;如果来力较猛,而偏右,我即顺势向右捋之;偏左即向左捋之。如来力偏下,我即用下採法;如当我捋或採时,敌人变肘、变挤,我则按之;敌近身,我则走大捋;我捋敌,敌攻我,我则转腰走按劲。同样,敌人若採或捋我时,我也可以走肘、走*诸法,八种方法相生相剋,反复锻炼,以丹田内转的离心力带动全身,练得自己感到脚下有根,丹田气壮,内气鼓荡,周身皮毛向外膨胀,感到处处可以引化、处处可以爆发出松活弹抖之太极劲,才算初步“劲上身”了。所以说掤劲是太极劲的基本特征。

    (3)从锻炼能容、能吞、能引、能化人手

    一般人练推手时,往往是想把对方拒之门外,尤其力气比较大的人,不愿让对方来接近自己,要不然就是急于将对方发出,这样就很难练出太极拳的引化本领。首先,在精神上我们要敢于树立让对方进来的大无畏精神,敢于让敌人靠近自己身边,做到气魄要大,胸襟要宽,容量要阔。常道“能吞、能吐,肚量大,胸怀要宽”说的意思就是能把对方的来力放进来,当对方前倾了,失重了,要往回“撤兵”了,我则顺势发化(其中之要,在于机势)。要做到身前容量大,平时就必须下功夫练引化,因为这一点说起来很容易,但是做起来却有相当的难度。要求你能势子能高能低,把胸前的容量尽力加大,不论对方是按、是挤、是掤、是肘,我都敢放进来。对方两臂无非是那么长,不要怕,即使吃几次亏,输几次,也无所谓。练习能吞能容之后,再练能吐、能放、能发就容易了。尽量多练习大捋、大开大合,把身肢放长、放展,练习顺势而引,顺势而发的功能,做到融会贯通。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451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