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六松”(正文)

太极拳“六松”

2012-09-25
核心提示:  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打太极拳时要做到全身放松。放松,对打好太极拳至关重要。太极拳有养生和搏击两大功能。从养生的角度讲...
  
 
  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打太极拳时要做到全身放松。放松,对打好太极拳至关重要。太极拳有养生和搏击两大功能。从养生的角度讲,只有放松,才能心平气和,脉顺血畅,强身健体;从技击的意义上讲,只有放松,才能反应灵敏,动作迅捷,劲力通透。
 
  太极拳的“六松”为:一松开、二松沉、三松散、四松净、五松通、六松空。
 
  一、松开
 
  杨登甫曰:“一个松字,最为难能,如果真能松净,余者未事耳!”又曰:“松要全身筋骨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所以,松开是练太极拳第一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大脑松净长空、灵慧方能生长。松应该是一生的追求,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松通、灵、空是不可能的。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
 
  王宗岳的《十三势歌》中有如下记载:“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肩周炎;刻刻留意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进门引路须口授,功夫无息法自修。”
 
  太极拳名家孙禄堂先生云:“塌腰能起全身力,腰不塌住灵活难”。彼虚我实,彼实我虚,腰一转忽变而为虚,虚者腰一动而又忽变而为实,‘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其有不胜之理”。
 
  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放松不是弱是骨节拉长,疲塌弱是病。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贯穿气血才能流畅。气血流畅才能通经络太极拳论云:“或疑不用力,何以能长力?盖人身有经络,如地之有沟壑,沟壑不塞而水行,经络不闭而气通”。所以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老师首先要告诉松开,然后以腰带手,无论练拳中何种姿势,以及进、退、顾、盼定中的各种步法及手法,都要以腰送出,并且要把力源告诉初学者。比如练习掤手,其力源在命门穴。通过骨节拉长的训练,对“梢节领透,中节通随,根接松追”。上下合一,完整一气,这一切对初练太极拳的人是大有用处的。
 
  太极拳论云:“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手动、腰动、脚动,眼神也随之而动,如是方可谓上下相随。太极拳总的要求,必须从松上下功夫,有松才能轻,有轻才能灵,有灵才能察觉细腻,有细才能无微不至。
 
  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先生在太极拳总说中说到:“太极拳本内家拳,不用拙力意当先。”通过意念的训练,把人体识神训练灵活,元神自然出现。为第二阶段松沉,打下了良好基础。
 
  所以说初学者打基础最为重要,就好象盖楼房打好地基是最重要的道理一样。太极拳十三势中的进、退、顾、盼、定中的五种步法,只要用腰就能得机得势。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讲的都是腰的重要性,腰其实是命门穴,人身只有命门穴意守能热,其他任何部分都不能热,只有命门热才能烤的左右双肾内气腾然,(因为肾属水),内气腾然举动方轻灵。太极拳谱讲:“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气宜鼓荡。命意源头在腰隙……”。说的还是腰,用腰力臂就长,力臂长,力的弹性就好,力量就大,拳味就浓,拳味浓练拳加工出来的八种劲力质量就高。
 
  二、松沉
 
  进入练太极拳第二阶段,也是练气的阶段。松沉不是动作的下砸,也不是动作的下蹲,而指的是丹田内气(炁)的下沉,并不是外气,当然和外气也有关系。因为肺主呼吸,肾主纳气,只有肾健康,纳气才能呼吸深沉,通过肺呼吸,深沉气机方能入骨,气机入骨内气才能腾然,练出来的掤劲十足纯正。人身,肾脏是父母给的先天之本,所以尽量不要消耗,一切以养为主。人体真气的消耗主要是七情六欲,去掉杂念杜绝妄想。正所谓“静养灵根气养神,养精养气见天真,修得丹田长命宝,黄金万两不于人”。练拳盘架时以丹田之气而运之。
肾脏在身体内是生命之根源,它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推动作用的动力是“命门穴”,也叫“肾阳”,而这一动力基础叫做“精”,因此肾是“藏精之所”。肾对体内的水液新陈代谢平衡起着主要作用。肾藏精,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的基础。精足者生命就旺盛,精亏者人就会萎靡不振,要想保护好肾之先天之炁,就要节制七情六欲,在和后天之气结合。

 
  (一)是通过鼻息肺脏的呼吸,肾脏的纳气,从饮食吸收五谷之精,再由五脏六腑生出来的精气(如精、血、津液)。有以上这些才使腰部两肾之间“命门穴”。保持温热,体内膨松,内气自然腾然。
 
  (二)练功时,在体外形成一个强大的气场环,为下一步松散打下了坚定的基础。这时候,就应该把初期阶段的腰忘掉,意念气沉丹田。练太极拳以气运身时,就显得灵活多了,全身柔软的弹性就更好了。“无形无象,全身透空,应物自然,西山悬罄”。其实全身松透以后,和自然相结合就是在练气阶段,什么是气,意念就是气,意到气到,如果经常动用意念就会产生能量,产生感觉。比如,练太极拳右云手时,你用意念右手背贴气墙,形成一个大气场,气场穿过右手的劳宫穴,两手好似抱着一个大汽球,右手吸引球向上引动,左手在下轻轻扶尉向上滚动。(假设身前有一道气墙)用手背把气墙抹开,就会感觉手背阻力很大,手心有麻涨的感觉,其实也是真炁在血脉之中运行之感觉,当然功夫越深感觉就越大。比如吸气想命门,是通过肺主鼻吸,肾脏纳气的过程,此时丹田真炁有向上的感觉,其实是外气和内炁互相连接的过程,如果真炁耗尽,就不能和外气相连接,生命也就停止了。呼息时通过鼻把气排出,而真炁就往下沉,此时一下就松到脚心了。天长日久丹田真炁充足,就会向全身蔓延,自然给下一步练功夫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说松沉指的是真炁下沉。
 
  三、松散
 
  比松开、松沉、又进步一个阶段,这个阶段应该把腰带手忘掉,动中求静,静中求动,意念丹田真炁向外疏散。特别是推手时,首先精神要保持松顺,比如对方进攻时,身手都不要乱动,尤其和对方的接触点,一定要松柔,无论对方用什么样的力,对方多么凶猛,只要能调整自己的内气向左或右后画圆,对方肯定失重坠落深渊。比如对方右弓步左掌推我的左胸时,接触部位放松不动,只要意念随其来势微含后撤,对方必落空,因为对方用左掌推我左胸时,我的右掌早以轻轻的扶在对方左小臂外侧,对方只要用力,我右掌轻轻在对方左小臂向左上旋转,对方必跌出丈外。太极拳内功云:“发劲意何解,有如敬宾朋,用手轻轻扶,所指绝无空。”用文字讲看来是很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确实很难,没有老师的牵手引劲,和火侯的掌握是难以成功。要记住,放松不是弱,是骨节拉长;弱,就形成兵败如山倒,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
 
  练拳盘架时意念肩、腰、胯有三道气环,即肩环,腰环,胯环,随着功夫的增深,气环越来越大,当然是在全身松空、双目垂帘、神意内敛的情况下,功夫越深感觉越大。功夫深到一定程度时,三道光环象雨后彩虹一样五光十色,练拳推手时,内劲自动向外推出,五光十色其实是内脏健康的具体表现。比如红色、是心脏健康,气血流畅才能表现出来。黄色、是胃脾健康,是胃脏温和才能表现出来。白色、是肺脏健康,肺脏呼吸顺畅皮毛光润才能表现出来。黑色、是肾脏健康,肾脏纳气呼吸深沉,骨坚髓满才能表现出来。青色、是肝脏健康,肝气顺达筋柔肤嫩才能表现出来。人体五行配五色,这就是自然。道法自然,理为一贯。
 
  太极拳所练在神,拳谚云:“神为主帅,身为驱使,精神能提得起来,自然举动轻灵,架子不外虚实开合。所谓开者,不但手足开,心意也随之俱开;所谓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也随之俱合,能内外合为一气,则浑然无间矣”。
 
  练习松散阶段,应该练习太极拳械,比如太极刀、太极剑等;练习刀剑除了活开身法以外,和上下相随成一体。更主要是练习松散,如弓步刺剑要求力达剑尖,必须是丹田真炁向外催出,实际也是真炁散开,所以练拳的同时配合器械,会起到促进作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266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