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劲力运行中的蝴蝶效应及拳势中的水性(正文)

太极拳劲力运行中的蝴蝶效应及拳势中的水性

2012-07-04
核心提示: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
  

 

 

    蝴蝶效应是气象学家洛伦兹1963年提出来的。其大意为:一只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引起一场龙卷风。其原因在于:蝴蝶翅膀的运动,导致其身边的空气系统发生变化,并引起微弱气流的产生,而微弱气流的产生又会引起它四周空气或其他系统产生相应的变化,由此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其他系统的极大变化。此效应说明,事物发展的结果,对初始条件具有极为敏感的依赖性,初始条件的极小偏差,将会引起结果的极大差异。

    世间的万事万物均不会无端发生。两年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也许不被很多人在意。两年后今天的全球金融海啸着实让世人领略蝴蝶效应的神奇。数日前墨西哥哪只猪不经意打个喷嚏绝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谁也不会想到如今全球为之恐慌,连奥巴马也不得不站出来说话。有现在,是因为有过去,而未来是因为有现在,说现在,其实已包含过去,也蕴涵未来。

    我们在观赏一位乒乓球手或是一位羽毛球运动员漂亮发劲时,定会为其完美的发力叫绝。可能不少人只注意到结果,很少有人分析他们的发力过程。若将他们发力的过程用慢速若干倍的摄像机拍下回放时,我们不难发现其力量一定由足趾节节贯串到脚、腿、腰、手臂、手、再贯串到拍端击球,一节贯串一节,不抢先、也不落后,全身的力量一气呵成。一般人未经训练,手或臂会抢先,于是只能发挥手或臂的力量,与全身之力相差甚远。所谓全身之力,是累积由脚到手的能量,也是累积过去,用于现在。

    我曾在太湖边上打拳。为了不影响别人,同时不被人影响,我特意走上远离湖滨宾馆的泊船的码头。码头伸到湖中约有两、三百米。伫立四面环水的码头,近观晨风中波光粼粼、秋风吹皱的湖面,远眺四面青山,水洗朝霞的美景,顿觉心旷神怡。有点画在眼前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如此美景不去尽情享受着实可惜。我先饱了一下眼福,随后打起我的太极。不知是无意间我置身水中,浑然水性使我不由自主,还是看到连天水域让我触景生情地想去感悟水性,我有意无意地看着晨风中流动的水行拳。因为没人打扰,也无人可打扰,效果特佳。好像我在感悟着水性在练拳,又好像波光粼粼的太湖水在行拳。说玄一点真有点天人合一的感觉。

    与湖水共拳的感受是温和的,若是有机缘看着海浪拍岸、怒涛汹涌行拳可能又是别样的感觉。

    因水性的缘由,水形、水势的运行均为节节贯通,(若无阻拦)应是毫无断续和冲突的(不丢不顶),因为无为,不会抢先,也不会落后,刚刚好(沾粘连随)。且水的能量源于自身的重量,即便受阻,不会硬拼,只会升高水位,累积势能,待到越过阻拦,便一泻千里,摧枯拉朽(松静自然)。此乃水性。

    太极拳是内含水性的武艺,所以太极拳的每个动作都是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之于手”的。全身松开,则重量能沉到脚底,这样的重量,才是可以被利用的自身重量,有了这个重量,再节节贯串传递到手,不必抢先、也不能落后,无不为水性的体现。

    在推手中,若是对方大力相抗,我迎头而上,结果只能是两牛较力。若我以重量敷于对方,对方力量涌出,我顺势吞吸;待对方力尽退潮时,我升高的势能便一注而下,顺势吐出,对方难有还手之力。太极拳用意、用重量而不用力量,全是水性的运用。我们行拳、推手时不着意于行拳,不拘泥于招式,一切如水势自然流淌,自然阶及拳无拳,意无意,无拳无意是真意的神明太极之境也。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216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