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立圆四正推手如何“掤”(一)(正文)

立圆四正推手如何“掤”(一)

2012-05-19   魏坤梁
核心提示:立圆四正推手如何“掤”(一)——四正推手经验体悟点滴(1)【提示】 本系列专题博文是我对自己一整套太极拳推手的经验体悟进行...
  

立圆四正推手如何“掤”(一)

             ——四正推手经验体悟点滴(1)

 

【提示】

 

    本系列专题博文是我对自己一整套太极拳推手的经验体悟进行总结与介绍的尝试。我的这些经验体悟同已经出版的许多太极拳推手书籍与音像有很大的不同,甚至是格格不入、大相径庭的。我的这些经验体悟既有得自于洪雪珍(牛春明先生再传弟子)、金仁霖(叶大密先生弟子)、何基洪(叶大密先生再传弟子)等老师的悉心指导的,也有得自于我自己严格按照太极拳经典原理在推手实践中摸索探究的。我认为这些经验体悟与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杨氏老谱关于太极拳特点的阐述是相符合的,也是能够以此实际地体会到太极拳效果的。因此,多年来,我始终认为如果认识、了解了这样的太极拳推手,十分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了解太极拳。我希望这一系列专题博文能够起到这样的效果。这些博文的写作我主要是根据思索。尽管我努力周密地模拟回忆实际中的一点一滴,很可能对于实际操作活动仍然会有思考不到的、总结不恰当的、用词不准确的,因而叙述中很可能会存在遗漏、不完善与不正确之处。另外,由于是初稿并且主要着眼于叙述周密、不致使人误解,难免会存在凌乱、不够精简、重复等等不尽人意之处,因此,这一系列专题博文我在今后很可能会有补充、纠正等修改。所以,希望对这一系列专题博文感兴趣的博友们暂时不要转载。

 

【正文】

 

      太极拳四正推手大致可以分为立圆的与平圆的两种。太极拳立圆四正推手的掤,会由于对方所用劲力的大小、方向不同,自己脚的落地位置不同,因而掤过程中自己手的最高位置会不同、手臂的形态也会不同,体位以及某些体内反应也会不同,从而引起接着以捋将对方引进落空的形式也会不同等等。因此与四正推手中的捋、按、挤一样,实际变化正如很多老师所说的是无穷无尽的、没有固定程序的规律可循的,实在是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述清楚的。但是,我觉得可以选择设定其中几种形式作为特定典型,来以管窥豹地对于太极拳推手的总规律与要领进行分析概括与以一翻三、触类旁通地理解。当然,必须明白实际上的推手对于设定的几种形式而言大都是相互兼有的、在相邻几种形式之间的。我在以下的叙述中均设定自己的步型为右脚在前、掤开始的搭手为我的右手腕与对方的右手腕交叉接触这样的形式;对于掤的叙述则从对方双手变按时开始。这样,以我在掤的过程中手的最高位置与手臂形态的不同,我将立圆四正推手的掤设定为四种特定的形式。为了叙述与理解的方便,我将这四种特定的掤分别称为直掤、斜掤、架掤与挤掤加以讨论于下。

 

(一)直掤

 

      直掤是属于手向上运动最开展的掤。直掤往往出现于对方按于我右手肘部的左手辅助其按于我右手腕部的右手将我的右臂往我的胸正中线方向、同时又是水平偏上的方向直推,也就是对方的右手是将我右手的腕臂部向着我约胸骨上缘至颈部这样的高度直推的这种情况下。这时,我与对方的两手所接触的我的右手臂、右肩、整个胸腹部必须完全与静态放松姿势相同不能有丝毫的用力,从手到胸腹部没有丝毫企图通过自己手臂主动作用对方比如将对方的手往某一方向“引”等等的反应,就是说自己的手与手臂是完全没有任何预定的活动目的与运动方向之静态的;两手臂的肘、肩关节就像是橡皮筋所连接的毫无主动的;身躯仅仅是微微的由下而上的暗暗含胸而已;但我接触对方右手臂肘部的左手臂必须有一定静态放松状态的向前圆撑的掤劲。这样,在对方主动力量的作用下,我的右手臂就必然会发生以手指领先的向上直穿至手臂完全伸直,双方的胸部发生贴近(或者是对方的身躯逼过来,或者是我主动将身躯向对方贴近),从而在我的放松不用力与对方的主动用力下,对方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始终感觉到像是在推按浮于水面上的一条木头而不能将力量落实,既感觉到实实在在地按在我的手臂上,却又遇不到抵抗的阻力不能得力,原先推按的方向是水平正对前方我的胸颈部,结果不由自主地被其自己的用力改变了方向,变成为推向我的头上方了。因此,这种直掤是属于沾粘连随的掤。

 

      我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对方往往发生身躯前移,我的身躯一般是没有前后移动与左右转动的,我的右手腕(与对方的右手腕)的运动轨迹会是一条由下而上的垂直线。但在某些情况下这一过程中我的身躯也可能会在对方力量的作用下,为了不使得对方的力量作用到自己的身体重心而身躯有很微小的被动后移。这种情况中,我右手的运动轨迹会是一条由下而上的微微向后倾斜的直线,对方右手的运动轨迹则会是一条由下而上的微微向前倾斜的直线;而与我右臂肘部相接触的对方左手的运动轨迹(对于对方而言)、我贴于对方右臂肘部的左手的运动轨迹(对于我而言)就都会是一条由左向内向上的弧线。这一过程开始时,我的右手掌心是朝左后上方的,在向上伸直的过程中会有微微被动的外旋,至完全伸直时右手掌心是朝向正后方的;我的胸腹部则是始终正对着对方。或者说,如果对方也是正对着我的,我的两肩连线与对方的两肩连线同侧的两端相连接就始终是一个方形,只是这个方形当两人胸部贴近时变成扁方形罢了。

 

      这一沾粘连随的直掤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对方的右臂肘部被我的左手所控制而难以往下往外移动,而我的右臂后端被我的肩部所限制不能往后移动,对方的力量主要是作用在我的右小臂段,我的右小臂、大臂与肩部则放松得就是像是断离开用橡皮筋相连接似的,因而对方作用于我右手臂的力量使得我的右臂以右手领先向上运动要比使得我的右大臂与肩部向后运动容易多了,结果就发生了我的右臂以右手领先被动的向上运动、同时带动我的左手也跟着弧形向上运动的现象了。如果以劲力的大小分虚实,那么,直掤中我贴于对方右肘部的左手臂为实、贴于对方右手腕部的右手臂为虚。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86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