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要求和规格的探讨(正文)

练习陈氏太极拳的要求和规格的探讨

2012-04-24   《武林》   孙嘉雄
核心提示: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陈氏太极拳作为各流派太极拳的始源,历代沿袭而经久不衰。更是近代陈家名师辈出,中外爱好者纷纷前往学习...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陈氏太极拳作为各流派太极拳的始源,历代沿袭而经久不衰。更是近代陈家名师辈出,中外爱好者纷纷前往学习。国家有关部门重视并专门研究,使陈式太极拳日益完臻。笔者有幸多次赴河南省陈家沟、上海等地学习,深得几位尊师的耐心指导,在拳路演习上受益匪浅。
  
  目前各地练习陈氏太极拳者越来越多,由于各种因素没有名师指点或没有认真地去揣摩悟明拳理。因此,在练习过程中不能真正地体现陈氏太极拳的特点与风格。不少练习者在演练时忽视规范的动作要求,有的糊里糊涂地带过,为的是活动活动筋骨,有的故意做作而成不伦不类,有的空谈理论而在实践中体现不出来,有的横气填胸和用后天笨拙的僵力肆意强求,更有些传授者故意玄弄误人子弟。不少同行著书立论,各类有关书籍杂志大都是拳论拳理上的名言名语。虽经同行努力讲解,总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此简俗的认识。这些太极拳的精辟要论一般以文言文为多,不少爱好者与初学者深感深奥莫测,并且都有一种似懂非懂又不甚理解的感觉。要学习和提高陈氏太极拳的技术水平,必须先从规范入手,摆正套路架子,明白拳路道理,而后通过持之以恒地练习逐渐体会内在的道理。最主要还是应该用正确的动作要求规范的、科学地进行训练。否则只能是徒劳,甚至背道而驰有损身体的健康。为此,笔者在征得教师的应允和指导下,就对初学者在练习陈氏太极拳基础拳架过程中的要求,根据前辈的经验,国家当前标准的规格要求,通俗地把它归纳为一体。旨在为陈氏太极拳的广泛开展和普及尽点微薄之力,让更多的初学爱好者认识陈氏太极拳,并且能够比较规范地进行练习。
   
  陈氏太极拳根据练习要求可把身体各部位划分为三节,即头顶到咽喉部位为上节;咽喉到腹股沟(大腿弯处)部位为中节;腹股沟到脚底部位为根节。

 
  (一)上节部位:

 
  头为上节,使人体的指挥中心,整个头颅要自然正。脖颈不俯不仰、不左不右、不僵不硬,头脑沉着冷静,无忧无虑注意力集中。

 
  1.头:颈部竖直,肌肉松弛:头虚虚领起似顶着一碗水,不可强为上顶避免颈部受到僵力,略有上提悬起之意;不可低头仰面或左右倾斜摇晃。下颏要微向内收,这样可以使头与颈部保持自然垂直。面容安详如常,不可使肌肉紧张或故作精神抖擞。

 
  2.眼:眼皮微松,两目平视并兼顾两旁,意向何去眼光先去。眼神要随主要的手(中指)足运行转动,选择目光的方位向远处凝视。神态自然不可呆板,要与手法、步法、身法协调配合,做到势动神随。

 
  3.鼻:用鼻子自然呼吸,发劲时可配合将气吐出(吐毕即合唇)。

 
  4.口:嘴唇轻轻闭拢,牙齿上下要微合,口腔肌肉要保持松弛状态。舌尖轻舔上颚,便于打通任、督两脉,起桥梁作用。唾液从舌缘两边分泌流出,使津液润喉,咽入胃脏利于消化,避免运动中口干喉燥。

 
  5.耳:两耳要静听身后兼顾左右两侧,头脑要保持清醒,思想高度集中不可有杂念。

 
  (二)中节部位:

 
  以整体来讲中节分为上肢和躯体两部分。要求人体的胸、腹、背及内脏各器官都放松,便于胫骨串联、气沉丹田。不能挺胸突臀,耸肩担肘,动作要求由里往外时以腰催肩、以肩催肘、以肘催手;由外往内时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以肩领腰。因此上肢部还可以分为三节,即肩为根节、肘臂为中节、手腕为梢节。

 
  上肢部:

 
  1.肩:两肩放松下沉,不可耸起和后张或前扣。要有意识地向外引申,使肩关节自然拉开放松,舒展肩部肌肉和韧带达到旋转自如。运动时两肩要平,不可有高有低左右摇膀,以防破坏身体中正。

 
  2.肘:肘为手臂缠丝之枢纽,要保持微曲自然沉重,不能僵直和抬起。沉时不可贴肋,使腋下保持有一拳的空隙。动作定势时肘尖与膝盖要上下呼应。

 
  常用肘法有横肘:以肘向横侧发力击出,另一手托护手腕,力达肘尖(如顺拦肘)。直肘:小手臂直立,由外向里并向前方旋转发力,力达肘部(如护心拳)。压肘:手臂由外向里上弧划圈并向前下方旋转下压,另一手配合护腕,力达肘部;或手臂直立由外向里旋转上提后突然下压,力达肘尖(如退步压肘)。叠肘:手大小臂相叠,肘部向前方或异侧方弧线发力,另一手迎击肘臂部,力达肘部(如腰拦肘)。

 
  3.臂:臂膊须舒伸外掤,呈弧形并向内或外旋转缠丝。单手或双手配合进行掤、捋、挤等常用臂法的练习。
 
  4.腕:手腕要松沉、柔和、灵活、不失掤劲、可折可凸,并具有韧性不能强硬,硬则滞板。随着运动中的需要可灵活多变。常用腕法有竖腕,如懒扎衣、斜行、单鞭等势;有坐腕,如起势、六封四闭、抱头推山等势;有折叠腕,如三换掌、六封四闭中的过渡动作;有旋转腕,如野马分鬃、倒卷肱、金鸡独立等势。

 
  5.手:拳术中手最为灵活,手法的变化最多,应用最广,陈氏太极拳的手型一般为掌、拳、钩手三种。运行时手须松柔圆活,不能直来直去或僵滞机械形成断劲,要外走圆走弧线,内走螺旋缠丝。除朝下或朝左、右两侧没有约束以外,朝上或内向(向胸前侧)不允许超越界限。向内应以鼻子尖和肚脐上下为中线,两手各在一侧不得越界。当单手或双手经过胸前时,眼睛不能看着掌心。手腕应自然舒展,不得随意乱转,这样容易使手和臂膊分割开来。因为手、肘、肩是个整体,它的运转直接影响肩和肘。一般情况下是做到高不过眉毛低不过膝盖(某些动作例外,如撇身捶、跌岔、金鸡独立等)。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意是怎样练成的
    下一篇: 太极拳技击原理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66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