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拳架越低越好吗?(正文)

太极拳架越低越好吗?

2012-04-11
核心提示:  太极拳行功走架,是低点好还是高点好?历来说法不一,很难一概而论。通常来说,老年人体弱多病,以健身为主,宜练高架;而年...
  

 

  太极拳行功走架,是低点好还是高点好?历来说法不一,很难一概而论。通常来说,老年人体弱多病,以健身为主,宜练高架;而年轻人身强力壮,讲求功夫,架子可以适当稍低一些。但是不是越低越好?越低就意味着技击性越强呢?


  首先,从起源来看:太极拳究竟创自何年何人?可以说至今尚无定论。但就大的轮廓说,趋于共识的,那就是——太极拳的拳理、拳论源于道家,功法、功架也是出自道家。这一点,从太极与老子的《道德经》合解中即可看出。


  老子有“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之言,太极拳则有“以柔克刚”之说;


  老子有“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之方,太极拳则有“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己先动,舍己从人”之说;


  老子有“不争而善胜,不召而自来”之言,太极拳则有“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之说;


  老子有“曲则全,枉则直”之言,太极拳则有“曲中求直,蓄而后发”之说……


  凡此种种,可以看出:太极拳是道学说的形象记载,是道家理论在武术实践上的具本运用或展现。因此,太极拳的功架要领理所当然地应合乎道家的基本思想。“无过不及、抱中守一、中和平衡”是道家之前现无为而无不为思想的基本要求,而习练太极拳的架子过低就不可能保持于中和平衡。所以,太极拳的架子越低越好的观点是有悖于道家思想的。


  其次,从拳的基本特征看:太极拳早年亦名:绵拳,是一种以柔为主,用意不用力的内家拳法。它注重气血经络的疏通和内劲的积累,并不过分地讲究外形。当然,初学初练先求其功架端正规矩是必要的,但练至一定程度之后,则非常强调顺其自然。就杨式太极拳则言,历代先师授拳无不告诫“切忌用拙力”。为了谨防出现拙力,上肢出拳、击掌,下肢左右分脚,或站或立,自始至终无不是处于似直非直,似曲非曲的悠然自得状态,尤其是腿部下蹲时,最忌出现死弯。对此,《拳论》的要求是“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所谓“中正”,即高低适度,立身适中,功架端正,无重心偏斜,不左右摇摆;由此方可于安舒中求其行气致柔、不用拙力。否则,架子压得过低,腿部势必会出现死弯,失去应有的弹力,同时也有违于中正,难以安舒,就更谈不上能支撑八面了。


  其三,从养生与技击方面看:架子地低,内气臃于胸腹间,必然会压迫五脏六腑,由此一来呼吸不畅,内脏易于受损;二来下盘负荷过大,易疲早衰,久而久之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就技击而言,架子过低,进退、旋转、起落难以自如,并不利于攻防;况且,太极拳的技击并不在于外形的高低,关键是看功力的强弱或内功的大小,功力大的人即使身体站立,瞬间机会,也可迸发巨力,一招制敌;功力小的人,即便卧身极低,出手也未必有多大的威力。


  总之,习练太极拳的架子,无论是从养生还是从技击的角度看,以适中为好。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56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