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太极图中蕴涵的哲学理念和太极拳“揽雀尾”这一组动作中隐含的太极图
太极图的原理,不仅是太极拳的指导思想,而且在杨式太极拳85式和府内派太极拳108式的”揽雀尾”中.都蕴涵着太极图的图形。下面给大家解析—下揽雀尾的整个过程。
从揽雀尾的左拥式开始,收右手、右脚,然后抱球.右脚向前迈一步.右手手背向前、左手手心向前跟在右肘内侧。
重心前移.两手由左下向前向右上作弧形棚.同时向右转腰,成弓步。接着,两掌到尽头时间时翻掌.身体后坐,腰向左转带动大臂、小臂、两掌,由右上向左下依弧形做捋,此时棚和捋形成了空间的圆。拥的时候是阳鱼,捋的时候是阴鱼。接下来,左掌合于右腕内侧两掌交叉.形成了阴阳之间的分界线,然后两掌平抹下按画弧向前推出.形成了空间的立体太极图。
在做揽雀尾的过程中,拥和捋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要画一个圆。挤的时候把左手贴在右手的内关处,即阴阳的分界线和交接处。两掌平抹后按的就是两只鱼眼,在做按的时候有一种练法是两掌向上画弧带回,然后再推出去.这样作不正确。因为从字义上理解.“按”是向下用力。所以.“按“应为在作完“挤”后两手平抹向下画弧随身体后坐然后随弓步两掌向前推出。这样就体现了一个侧立的阴阳鱼。
太极拳的揽雀尾要把身体内外结合起来.肢体动的时候丹田也在动。做拥的时候重心向前腰向右转,做捋的时候重心向后腰向左转,做挤的时候腰转向正面,丹田恢复正常。向下做按的时候丹田内收,在小腹内做立圈,随向前按的动作鼓荡。这样,在完成“揽雀尾”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外的棚、捋、挤、按。所以,太极拳是阴阳表里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转化、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一项运动。
那么.上述阴阳辩证统一的太极哲学思想在太极拳运动中的统帅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7它贯穿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阴阳在套路演示、练习中的要求;
(二)是阴阳在推手和技击中的体现;
(三)是阴阳在修习养生功或其他功法(包括动功、静功)中的掌握。
首先,阴阳在套路中的要求是严格的。我们把阴阳分成两个对立的方面.可见的为阳,不可见的为阴。阳为上,阴为下;阳为前,阴为后:阳为左.阴为右。在练拳的时候.要求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都要相互协调、对称。例如:做杨式太极拳85式的搂膝拗步时,不能只注意前面的手和上面的手,而不注意下面的手和后面的手;只注意左边的手,懈掉了右边的手。这样上下、前后、左右不对称.套路表现不美观,甚至很别扭。外形不美观,形体不协调.内劲就不顺畅。所以,套路练习首先要求每个动作的上下、前后、左右必须要协调一致.互相呼应.通过外形的协调带动内在的协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