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拳以载道 感悟太极(正文)

拳以载道 感悟太极

2012-03-19   李正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文化拳,前几年我曾经出版了《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教学片,许多拳友来电话、来信对这部教学片表示欢迎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
  
     太极拳是文化拳,前几年我曾经出版了《太极拳内功心法》的教学片,许多拳友来电话、来信对这部教学片表示欢迎并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应大家的要求,我总结了十个问题,针对拳友们提出的问题和大家共同学习讨论。

  一、太极图中蕴涵的哲学理念和太极拳“揽雀尾”这一组动作中隐含的太极图


    我们先讲—一下太极图的原理。我们看到由红黑两条鱼组成了一个圆.在这个圆中红黑(阳阴)两个方匿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黑的在逐渐转化为红的,红的也在逐渐转化为黑的;在红鱼中眼睛是黑的,也就是阳中有阴;在黑鱼中眼睛是红的.也就是阴中有阳。太极图展示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太极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方砸组成的,阴阳两个方面在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中一定要相互平衡、协调,阴阳之间在运动的过程中互相包容、互相转化。我们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也要遵循这个原理。于是,我们的前辈创造了太极拳。


    太极图的原理,不仅是太极拳的指导思想,而且在杨式太极拳85式和府内派太极拳108式的”揽雀尾”中.都蕴涵着太极图的图形。下面给大家解析—下揽雀尾的整个过程。


    从揽雀尾的左拥式开始,收右手、右脚,然后抱球.右脚向前迈一步.右手手背向前、左手手心向前跟在右肘内侧。


重心前移.两手由左下向前向右上作弧形棚.同时向右转腰,成弓步。接着,两掌到尽头时间时翻掌.身体后坐,腰向左转带动大臂、小臂、两掌,由右上向左下依弧形做捋,此时棚和捋形成了空间的圆。拥的时候是阳鱼,捋的时候是阴鱼。接下来,左掌合于右腕内侧两掌交叉.形成了阴阳之间的分界线,然后两掌平抹下按画弧向前推出.形成了空间的立体太极图。


    在做揽雀尾的过程中,拥和捋不是直来直去.而是要画一个圆。挤的时候把左手贴在右手的内关处,即阴阳的分界线和交接处。两掌平抹后按的就是两只鱼眼,在做按的时候有一种练法是两掌向上画弧带回,然后再推出去.这样作不正确。因为从字义上理解.“按”是向下用力。所以.“按“应为在作完“挤”后两手平抹向下画弧随身体后坐然后随弓步两掌向前推出。这样就体现了一个侧立的阴阳鱼。


    太极拳的揽雀尾要把身体内外结合起来.肢体动的时候丹田也在动。做拥的时候重心向前腰向右转,做捋的时候重心向后腰向左转,做挤的时候腰转向正面,丹田恢复正常。向下做按的时候丹田内收,在小腹内做立圈,随向前按的动作鼓荡。这样,在完成“揽雀尾”的过程中,形成了内外的棚、捋、挤、按。所以,太极拳是阴阳表里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转化、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的一项运动。


    那么.上述阴阳辩证统一的太极哲学思想在太极拳运动中的统帅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7它贯穿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阴阳在套路演示、练习中的要求;


    (二)是阴阳在推手和技击中的体现;


    (三)是阴阳在修习养生功或其他功法(包括动功、静功)中的掌握。


    首先,阴阳在套路中的要求是严格的。我们把阴阳分成两个对立的方面.可见的为阳,不可见的为阴。阳为上,阴为下;阳为前,阴为后:阳为左.阴为右。在练拳的时候.要求身体的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都要相互协调、对称。例如:做杨式太极拳85式的搂膝拗步时,不能只注意前面的手和上面的手,而不注意下面的手和后面的手;只注意左边的手,懈掉了右边的手。这样上下、前后、左右不对称.套路表现不美观,甚至很别扭。外形不美观,形体不协调.内劲就不顺畅。所以,套路练习首先要求每个动作的上下、前后、左右必须要协调一致.互相呼应.通过外形的协调带动内在的协调。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太极用意四法
    下一篇: 太极短论二则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1369.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