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氏太极拳的“蓄劲”与“发劲”(正文)

陈氏太极拳的“蓄劲”与“发劲”

2012-01-17
核心提示:“发放”是将对方腾空掷放出去或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跌出,是陈氏太极拳推手较技中最重要的技法。太极拳注重不击则已,一击中的。击...
  

“发放”是将对方腾空掷放出去或使对方失去平衡而跌出,是陈氏太极拳推手较技中最重要的技法。太极拳注重不击则已,一击中的。击法随势而拿,拿法随势而发,千变万化层出不穷,惊、战、弹、抖威不可挡。尤其是推手较技中的拿法,不仅只限于反骨与抓筋拿脉,而且还侧重于拿住对方的劲路,这要比一般拿法巧妙得多,难度也大,只有功力高深的人才能做到。为此,从人体骨骼和力学原理上看,能串死对方腰脊、牵动人体重心的最有效部位是肩部,坟武术上有,“金肩”“银胸”“稀拉肚”之说。推手较技中“拿”与“发”多是找“梢节”,制中节”,串死“根节”,不管是快劲慢劲,多能事半功倍,一一奏效。

 

    欲求发放,光先明蓄劲。拳论曰:“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蓄而后发。”因而,要求蓄劲过程中,首先将周身之劲蓄得住,蓄得足。又要肢体具备五张弓之能,蓄而后发。但是,必须做到以腰弓为主,其余四弓为辅,并且还需要五弓之劲合为一体,阴阳转换,松紧得当。所以在蓄劲训练过程中,要将周身之气聚集于丹田之内,体内之劲除顶头悬外全部松至脚底,以助脚底之劲上翻传导。拳论有云:“擎开彼劲借被力,引到身前劲始蓄,松开我劲勿弛屈,放时腰腿认端的。”由此可见,蓄发时要细心体悟揣摩,以求得引而始蓄、蓄而后发,蓄发连续,不可断劲。在此原则指引下,必须明其聚,贵其速,神其用,适其发,方能运用得当。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87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