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氏太极拳的弹抖阶段(正文)

陈氏太极拳的弹抖阶段

2012-01-17
核心提示: 既明蓄发,再沦弹抖。所谓弹抖功夫,是指陈氏太极拳发劲过程中的高级爆发力而言,它是太极拳内功的结晶及化发功夫的升华。拳谱中...
  
    既明蓄发,再沦弹抖。所谓弹抖功夫,是指陈氏太极拳发劲过程中的高级爆发力而言,它是太极拳内功的结晶及化发功夫的升华。
 

拳谱中云:“气未动兮,心先动;心既动兮,气即冲。心动一如炮加火,气动好似弩离弓。学者若会混元气,哪怕他人有全功!”在蓄劲的训练过程中,犹如炮卷硝石,卷得愈实愈紧,爆发的力量就会愈强,威力愈大。所以,培养混元一气,用于心意一动,全身之劲力集中在肢体的某一点迸发而出,即是陈氏太极拳弹抖功夫的要义所现。

 

    既明道理,再论法则。细心推求,所谓“弹抖劲”,又可分弹是弹劲,抖是抖劲。“弹劲”是指身体内部所团聚的混元之气,随着心意一动,驱使形体在一松一紧的阴阳开合中,生出一种韧性极佳、弹性极强的掤劲来,犹如弹簧的弹劲和回弹之力,又像充足了气的轮胎,利用自身的弹力,在有形不见形的条件反射下,产生自身的反作用力,在受力越重反作用力越强的基础上,蓄劲不动声色,惊乍难察征兆,具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河南方言称此为“绷劲”,即弹劲也。

 

    “弹劲”,河南方言又称为“圪颤劲”,犹如人在受到寒冷侵袭和惊吓时表现出浑身颤抖之劲,都属于圪颤劲之形态。正如拳论所讲:“莫道点气(即弹抖劲)零零星,需要全神运在中,如梦里着惊,如悟道忽醒,如皮肤无意燃火星,如寒侵腠理订战栗,如漫天云里闪电踪,想情景疾、快、猛。”其劲即人生先天之本能,没有练习过太极拳者,在充分的条件反射下也能激发产生,但只能象形而不能用于实战。太极拳功夫深厚者,由于气息能在身体之内上下凝合,团聚于中宫之内,由气聚而精凝,精凝而神会,神会则自然由内达外,混元贯通,周身无处不坚。初级混元气阶段可具有排打功之能效,勤学苦练,功积日久,在推手较技中即可达到“身挨何处何处击”的妙境。

 

    “抖劲”,河南方言称之为“抖擞劲”,所渭“抖擞劲”,其劲又包含两个内容,即抖劲与擞劲。抖劲是在周身外形放松的基础上,形与劲一起聚合蓄住劲,利用腰拧与腿蹬及手臂的屈伸,把身体内部的劲力,犹如抛物一样使劲抖出体外,如箭中的,即是抖劲。

 

    擞劲也是抖劲的范畴,它动作起来具有来回往返之意,所以陈氏太极拳又称它为“来回劲”,尤其是推手较技中更为多见,在技击中为了要实现声东击西或者避实击虚的连锁反应,采用其“来回劲”惊散对手来劲及惊晃对手的桩根和引空敌手。其劲,动作宜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前先后,欲重先轻,欲实先虚,欲擒故纵,反之亦然。其劲因为异方位或者折叠运行,基本上可以说是两个劲合在一起使用,从方位、角度上来看,具有来回象形之意,所以称它为“来回劲”。两劲虽然方向各自不同,但在运用中要求二劲归一,一气呵成。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弹与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弹劲与抖劲都具备着把身体内部气化之劲,弹抖出体外“中的”的特色,所以从理论上有“弹即是抖,抖即是弹”的说法;但是在外形表现形式上,又有抖劲的特殊性,因此也有“弹是弹、抖是抖”的说法。另外,从推手较技角度来看,“惊、颤、弹、抖”互为作用,互为转换,相辅相成,弹抖参半,阴阳扶助,虑实兼备,也可以称“弹中有抖,抖中有弹,弹抖互变,弹抖并用”。有些人称此劲为“灵空劲”,也是很有见地的。所以,拳论中有“贵在惊弹走螺旋”之句,一语道出了弹抖劲的奥秘。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87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