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要做到以腰为中枢,须学会练腰。以腰为轴,上下相随,辅以呼吸、身法、手法的配合,力求连贯、柔韧、缓和、轻灵、均匀。在练习时会用腰,通过腰的转动来带动上下肢的运行,能够达到轻松柔和连绵不断的境界。
一、以腰为中枢习练太极拳
1、了解腰部在太极拳动作中的重要性。
太极拳动作都是腰部向身肢运发辐射出来的,使各部相互协调统一的活动。运动中,腰对全身动作的变化和重心的调整与稳定,以及劲力的运发都起着主宰和中轴的作用。腰部要松、要沉、要直,保持这种状态,就容易练到动作圆活沉稳和各部协调统一,以达到“全身一家”和“一动无有不动,上下相随”的要求。
2、太极拳对腰部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视。
腰是身体上下转动的关键,对全身动作变化,调整重心稳定,以及推动劲力到人体的各部位都起着主要作用,太极拳内劲的运转是通过腰脊带动四肢运转的。
太极拳谱上与腰有关的论述很多,如“主宰于腰”、“转关在腰”、“命意源头在腰际”、“刻刻留心在腰间”等,腰为全身上下的枢纽。腰若松,就会影响内劲的完整。如果将太极拳比为舞长龙,那么腰部就是龙头,其它关节依次慢慢舞动,这就是“主宰于腰”、“刻刻留心在腰间”的意思。持久练习,就能达到“腰如车轴”、“活似车轮”的灵活效果。
3、重视腰部的活动。
太极拳要求腰部先动,带动四肢。但不少人受日常生活习惯影响,只在手上练拳,很少想到要用腰练拳,因而上身得不到松柔的锻炼,胸、肩等部很难灵活。如果腰部灵活,那么杠杆的力臂就会由手到肩延伸至腰,再加以两腿不断灵活地调整重心,就可以起到以小胜大、以柔克刚的作用。
二、怎样练腰
1、用意练习。
定势要内气下沉于丹田,下肢开裆,提裆。脊自然松沉,命门穴微后撑。肋骨以下的肌肉放松,绝不能绷紧。要使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只有发劲的一刹那间,腰围才立即绷紧,发劲后立即放松。
2、活腰练习。
要随外形动作而动腰胯,或左右转动,或侧旋转动,或立圆折叠,要先慢慢配合外形动作活腰。要势势揣摩,然后加速活腰练习,做到快慢以腰为主宰,腰缠丝促进四肢的缠丝。最终求达捧柔劲。
3、拧腰练习。
这是发劲画圆出方点的加速动作。先按照拳架特定的发劲动作练习,如“掩手肱拳”、“击地拳”、“护心拳”等。练习时要注意起点、中点、落点。起点腰部要放松,意念集中,劲力积蓄于丹田;中点是在放松的基础上,腰腹要分清虚实;落点腿蹬、腰绷、腹实、猛冲,动作要快如闪电,瞬息间,腰部要产生两种功能:送力功能和稳定重心功能。
4、单式练习转腰功。
先从无极式开始,左脚从侧方向左开步,两脚距离稍比肩宽,两腿屈膝,裆要圆虚,下蹲膝与臀平,蹲为90度为宜,体弱者可放高些。头顶百会穴虚顶,眼睛平视,两臂外旋屈肘缠丝里合,至腹前成搂抱状。两手指头尖相对,手心朝里,两指尖距离、手与腹部的距离,都约为20厘米。沉肩垂肘,松腰落胯,而后随着腰的左旋右转,向左右平抡转,两手距离要固定,眼睛要内视丹田,外视手掌平移转动,练习20次。
5、单式练习旋腰功。
从无极式开始,要求左腿向左移半步,两腿屈膝下蹲,上体前俯,头略低垂,两手握拳向右前下方伸出,然后上体以腰为轴旋转,两臂随着挺胸展腹,向左、向后、向右绕环。下肢虚实随上肢旋转而定,练习20次再向相反方向旋转。动作幅度要由小到大,速度要匀缓,周身放松,练习20次收势。
6、单式练习立圆折叠功。
从无极式开始,两手提抓握拳于胸前,两拳距离与肩同宽,出左腿向脚尖前方迈出一步,上肢两拳变掌,随下肢重心变换前推,成弓步时上肢停止,接着两手下按膝前抓握,后拉移重心至右腿,重心在右腿时,两拳向上再提至胸前变掌,这为1次,反复做15次;再做右势,与左势相反,亦反复练习1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