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太极推手十二要素(正文)

太极推手十二要素

2011-12-13
核心提示:  太极推手不仅是一种健身形式,更是一种实用的技击手段,认为练推手不打、不拿、不跌、不发、不放的想法是片面的。本文所包含的...
  

  太极推手不仅是一种健身形式,更是一种实用的技击手段,认为练推手不打、不拿、不跌、不发、不放的想法是片面的。本文所包含的拿、跌、发劲、放人等推手技巧,仅供爱好者参考。

 

 

一、拿法是太极功的基本要求

 

    太极拳主要特点在于文静流畅,柔中寓刚,后发制人。其中拿法是它的基本要求。原来,拿法是以拿脉、抓筋、反骨为主。后来为避免伤害,已不轻易传授和运用。推手时要求点到为止,以拿住对方劲路,拿成能顺势胜人的机会便可。这里还包括跌、发、放都要适可而止。

 

    功夫高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能圆转、柔和、轻灵地控制对方的劲路,使对方失去取胜的机会而处于劣势。我则可顺势发劲,或乘机变化寻找新的时机。这是控制对方劲路的高级技术,一般来说,用履劲化开对方的挤劲或靠劲时,动作蹲身下坐,身法保持中正不偏,足尖翘起,腿肚下压,随势起落可管住对方双足,使用跌法时十分方便。这一起一伏,一来一去,腰腿的运动量极大,双方都要把握好自己的位置。

 

二、太极推手阴阳兼备

 

    目前,许多人都认为太极推手是一种健身运动。其实,除健身外,更主要的还是一种技击手段。

 

    阴与阳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矛盾统一体。它们相生相克不断转化发展,太极理论本身就产生于阴阳学说。阴表示着静柔虚轻缓,阳表示着动刚实重急,太极推手要求动静结合、刚柔相济、虚实并用、轻重得法、急缓有序,都是阴阳学说的运用。练太极,首先要注意阴阳兼备。阴不离阳,阴以阳为主,阳不离阴,阳以阴为根。之后再逐步要求勿阴勿阳,阴阳无迹可寻的境界。所以,练拳或推手,既不能偏于刚,也不能偏于柔,要阴阳兼备。求得化力松静,发劲干脆,浑然一体。

 

三、推手掌握基本要领

 

    推手时必须立身中正,不偏不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正中,裆劲满足,沉肩坠肘,含胸拔背,上下相随。百会穴与会阴穴始终保持垂直,上下一条线。脊柱要节节松沉又虚虚对准,腰部松沉直竖微微转动,不可软塌,不可摇摆,在身法的任何变化时都要保持中正,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能八面支撑。气贴背力由脊发,主要在于腰。不能前俯后抑,左歪右斜。运动中要注意调节平衡的重心。以腰为发力的主要来源。练好推手,腰活是关键。

 

四、与推手相关的四种手法

 

    1、缠丝转圈要宽大。力求圆满柔顺,无凹凸丢断或顶抗之势。初练时易慢不易快,有了一定功夫后,再逐渐将圈收小,能慢能快,急能急应,缓能缓随。

 

    2、沉肩坠肘意在先。肩关节始终保持松柔圆活而下沉,肘关节时时保持下坠。全神贯注,用意不用力。无论进退,都要做到手臂松柔,灵活无滞,让对方找不到力点。以粘着点作轴心旋转,一般是先引后进或半引半进。着力时意在力先,用内劲不用外劲,使对方欲进无势,欲退不能。

 

    3、松静轻柔练入手。推手与练拳一样,日久功夫深。两肩松柔,肘尖下沉,前手去后手跟,两手旋转似螺纹。两手交替活动的目的是管住对方双手,控制住关节。腕关节称稍节,肘关节称中节,肩关凶为根节。看好这几处关节,粘随不脱,似柔非柔,似刚非刚,外柔内刚。这正是擒拿的巧处所在。

 

    4、曲中求直把力发。推手主要是做曲线运动。对方发力时,我以曲线化之。在曲线运动中寻找进攻的机会,一旦有机会,则以直线攻之,这叫曲中求直,先蓄而后发。

 

五、要掌握好虚实变换

 

    一张一弛一虚一实是推手的起码要求。掌握虚实变换,要以腰脊命门穴为轴心做左右转动。内劲不为人知,腰是发力的根源。在身法应用上,主要讲究粘连粘随,不能硬顶硬抗,彼按我朋,彼挤我履。这朋挤履四字,在推手中反复使用,循环无穷。须长期练习,分清各自的劲力,这是练推手的基本功。

 

六、推手的步法

 

    推手时步未能要与手法相互配合,做到上下相随。所谓上与两臂相系,下与两腿相随,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浑然一体,上下一致,整个动作完整不乱。动必进步,进必套插。套是前足管住对方前外侧。插是前足插入对方裆部中间,这叫套封插逼。足进肩随,大履大靠,应用采裂肘靠四法适时发挥。放劲时身手步和眼神一起到位,膝尖、足尖、鼻尖、手尖与神态用于同一方面,使力点集中,让对防不胜防。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59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