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当代新论 > 陈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正文)

陈氏太极拳对周身各部位的要求

2011-10-09   陈正雷
核心提示:  一、 头颈部   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说:“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拳论》规定:“百会穴...
  

 

  一、 头颈部

  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说:“头为六阳之首,周身之主,五官百骸莫不体此为向背。”《拳论》规定:“百会穴领其全身”,“自始至终顶劲决不可失。”还有“虚灵顶劲。 “提顶”、“吊顶”、“头顶悬”等说法。所以用领、提、虚、灵等字来描绘头颈部位,主要是怕中气过于上冲,从而引起颈部肌肉僵直,失掉头部的灵活性,导致全身的僵滞。 

  从力学来讲,头处在人体上下垂直线上;从生理学来讲,头部的大脑是神经系统的中枢。如果练拳时头部东倒西歪,势必影响身体的平衡和协调,不但失去动作姿势的优美,也影响精神的集中。 《拳论》说:“腰脊为第一主宰,喉头为第二主宰。”练拳时,头颈部要领掌握得好,才能使精神集中,一招一势,举手投足,受着意识的指导,动作起来,才能使周身灵活。否则就显得精神涣散,动作失去完整和协调。就像陈鑫指出的:“一失顶劲,四肢若无所附,且无精神。故必领起,以为周身纲领。” 

  具体要求是:头部要保持正直,颈部肌肉要保持松驰状态,使头部有悬起的感觉。注意不要勉强和呆板,避免前俯后仰东倒西歪。身体移动和旋转时,头颈部与身躯四肢要上下一致,两目要平视延远。运行中,某手为主,眼神注于该手的中指端。下颏要微向内收,牙齿和口唇要微合。舌尖抵住上腭,以加强唾液分泌。耳听身后,兼顾左右。总之,处处要自然轻松,不可有丝毫急躁的情绪。 

  二、 躯干部

  躯干部指的是人体的胸背、腰脊、腹部和臀部。这些部位是人体内脏所在和内脏的保护性支架,在健身防身和技击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 胸背:

  陈氏太极拳对胸部的要求是要含、要虚、要松。陈鑫说:“胸要含住劲,又要虚。” “胸间松开,胸一松,全体舒畅。”胸部含虚和胸间松开,可以自然形成腹式呼吸,使呼吸深长舒畅。从技击意义上讲,”紧要全在胸中腰间运化。胸部虚含,锁骨和肋骨松沉,可以使上肢虚灵和身体重心向下降,于技击大有助益。 

  陈氏太极拳对背部的要求是:要舒展松沉,“用中气贯注”。人体背部呈微弧形,有脊椎骨上下连接,是脊髓神经所在部位。按照经络学说,背部是督脉的通道,督脉则属阳脉之海。练拳时,背部肌肉要注意舒展和向下松沉,要根据脊椎生理状态,随屈就伸,保持脊背的相对端正,以利于气血的通畅,做到“牵动往来气贴背”,便于及时使“力由脊发”。有的学派对背部提出了“拔背”的要求,笔者认为用这个“拔”字,容易使人产生误解。就字义讲,“拔”是向上提拔的意思。人体脊背部不论是上拔或前屈,都会使背阔肌和肋间肌拉紧前伸,迫使胸部向内吞缩,两肩前扣,形成弓背耸肩的错误姿势,既影响和破坏身法的优美,又使胸腔受到一定压迫,妨碍呼吸的顺畅。 

  2. 腰脊:

  人在日常生活中,行走坐卧,要保持正确的姿势,腰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腰脊的作用更为重要。有“腰脊为第一主宰”的说法。陈氏太极拳对腰部的要求是:腰劲向下塌。就是腰部椎弓要按生理特性,略向内收下沉,向下塌住劲,腰是上下体转动的枢纽。在含胸的情况下,向下塌住劲,能够使心气下降,下盘稳固。同时,还要注意两肋微内收,即拳论中的“束肋”。但是腰劲下塌不可用力太过。在陈鑫的论著中,一方面说“腰劲贵下去,贵坚实”,另一方面说“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他说:“腰为上下体枢纽转关处,不可软,亦不可硬,折其中方得。”如果腰部过于用力,会使腰大肌收缩,影响上下体转动的灵活性。 

  在塌腰的同时,还要注意使腰脊直竖,就是所谓“直腰”。成年人的脊柱由24块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软骨、韧带及关节紧密连结而成,由于直立的影响,从侧面看,有颈弯、胸弯、腰弯和骶弯四个生理弯曲。其中腰椎是向前弯曲的。又因为椎骨之间,有关节软骨和关节韧带相连接,活动性强,伸缩性大,容易受其他部位的肌肉牵引,而出现俯仰歪斜的现象。做好“直腰”,就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小腰弯曲度,避免在全身放松的情况下,影响脊椎的正常生理状态,维持立身中正,使腰脊更好地起到“车轴”的作用。拳论说:“心为令,气为旗,腰为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这里指的就是腰脊要象旗杆那样直竖着。需要说明的是,在练习过程中,腰椎以上的胸椎部分,根据动作的需要,有时虽然有些轻微的伸缩,但不可随意摇摆,要注意曲中求直。 

  3. 腹部:

  陈氏太极拳对腹部的要求是要“合”。陈鑫说:“中间胸腹,自天突穴至脐下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如馨折,如鞠躬形,是谓含住胸,是为合住劲,要虚。”又说“胸腹宽宏广大,向前合住,中气贯注。”腹部是丹田所在的地方,丹田是中气归宿的场所。练习太极拳时,周身之劲,往外发者,皆起于丹田。腹肋的左右气冲、维道穴、向气海、关元,中极虚虚合住,有利于中气出入丹田,有利任脉的通畅。有的太极拳家提出“腹松”;有的提出“空胸实腹”。实际上,腹部肌肉随着中气出入丹田有张有弛,两者并不矛盾,是“中气存于中,虚灵含于内”。 

  4. 臀部:

  陈氏太极拳对臀部的要求是要“泛”。陈鑫在《太极拳图说》中,曾多次提出臀部要“泛起”,要“翻起”。他说:“屁股泛不起来,不惟前裆合不住,即上体亦皆扣合不住。”在塌腰、合腹、开胯、圆裆的配合下,臀部向后微泛,有利中气贯于脊中,有利于腰劲、裆劲、腿劲的运用。泛臀绝不是撅屁股,不是突臀。泛臀是塌腰、合腹、圆裆、开胯、合膝的必然结果。“前裆合住,后臀自然翻起”。有的太极学派提出了“敛臀”,就是臀部微向里收的要求。敛臀固然可以防止撅屁股的毛病,但是,如果只注意臀部向里收敛,则前裆大开,后裆夹住,裆劲不能开圆,这会影响身体转动的灵活性。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太极图解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022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