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究竟是由那些部分组成的?准确地说,太极拳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那些?学习与传播太极拳无论是出自于何种目的,这一问题都是应该了解清楚的。因为如果这一问题在理论概念的高度上弄不清楚,那么,就现在而言,很可能初衷是为了学习或传授太极拳,结果却是学成了或教成了外家拳,或者是学成了或教成了与一般的健身舞操没有本质区别的运动,既不可能掌握与传承太极拳所绝无仅有的以柔克刚的实战搏斗技能,也不可能获得与普及太极拳所特有的健身强体的医疗养生效果。事实上,现在有很多太极拳名家所教的拳本质上并不是太极拳或不是纯正的太极拳,从视频上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些太极拳名家的武术示范与外家拳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都是一些力量起主要作用的主动技巧;而所谓的“养生太极拳”其实是与太极拳浑不搭界的柔和动作组合,甚至再加上一些胡编瞎造的所谓“内气外出”、“意念控制”、“内脏按摩”、“循经”等等伪气功借壳还魂的包装,不仅健身效果比一般的健身舞操好不到哪里去,甚至引发偏差发生了癔病性的神经疾病。我最近就了解到更有甚者有因为发生这样的疾病久治难愈而自杀的。而如果了解清楚了太极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一问题,无疑对于避免以上所述的情况、对于识别清楚是不是真正的太极拳,至少在大的方向上会有一个清醒可靠的保证。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代太极拳界对于这一问题普遍的是朦朦胧胧、含糊不清,因而层出不穷地滋生出了种种违反、歪曲太极拳的说法,出现了种种对于太极拳的误导。因此,这一问题是必须严肃、认真、明确地提出并在广泛探讨与辩论中考究清楚,从而形成主流共识的。这是当前太极拳生存与延续的十分必需。
(一)太极拳的本质核心内容
根据太极拳的古代经典和杨澄甫先生等近代太极拳家的论说与轶闻,我认为太极拳的核心内容主要可以分为沾粘连随、步法、接劲与内劲四个部分,除此之外的都是属于非太极拳本质的、外来吸收的。比如道家的内丹小周天功修炼,尽管也是属于学习太极拳所需要的,以至于现代有的名家还提出太极拳的特点就是有“内功”,讲“内功”的拳就是太极拳。然而,事实上有“内功”修炼内容的拳不仅仅是太极拳。而对照太极拳的古代经典,“内功”是不属于太极拳本质核心内容的。这就像智育必需配合体育,体育对于智育是不应缺少的,然而毕竟体育不属于智育,这是一样的道理。如此说来,太极拳的健身养生体现在哪里呢?这种疑问反映了对于健身养生概念理解上的机械、狭窄与片面。这就像我的小时候,长辈们都认为到单位里上班、到田地里干活等才是属于赚钱的工作与劳动之正业,而唱歌、画画、游泳、养花等等那都是属于不能赚钱的不属于工作与劳动的不务正业,这些长辈不知道唱歌、画画、游泳、养花等等也是可以属于能够赚钱的工作与劳动之正业的。沾粘连随、步法、接劲与内劲的锻炼何尝不就是很好的健身养生方法呢?因此这种将沾粘连随、步法、接劲与内劲这样的武术内容与健身养生对立起来的说法是很错误的。
如果确认沾粘连随、步法、接劲与内劲是太极拳的核心内容,那么,将沾粘连随、步法、接劲与内劲锻炼排除在外的现代所谓的“养生太极拳”与某些处处讲究使用主动技巧与力气实战的太极拳就不能认为是太极拳了。有人认为我这样的观点是“窝里斗”,认为太极拳应该多样化,然而,无论从尊重历史真实还是现代语言表述的细化、准确而言,实质为健身舞操的“养生太极拳”与某些处处讲究使用主动技巧与力气而实战价值高的非太极拳武术是没有必要非得戴个“太极拳”帽子的,不戴“太极拳”帽子同样也是可以生存发展的。而如果任何健身运动与任何拳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戴个“太极拳”的帽子,这就如同是鱼目混珠,珍珠必然会被湮没在鱼目中,最终鱼目与珍珠也就被当成一回事了。应该明白,随着太极拳知识的普及,世界上需要的是真正的传统太极拳。我就知道这几年有一位名家被一些美国的太极拳爱好者盛情邀请去教拳,结果到了美国一搭手,被称出了不合格的斤两,这些美国的太极拳爱好者第二天就请他打道回府了。现在也有不少人对太极拳发生了误会。比如国内某国家级体育科研专家就给太极拳下结论为是“不存在以柔克刚”的。而国外,对于太极拳原来十分崇拜的有的日本武术研究者看了某些名家的表演就认为太极拳也是“不过如此”。而“不存在以柔克刚”的、“不过如此”的拳怎么能够认为是太极拳呢?因而所谓的太极拳多样化难道不是对世界的欺骗与愚弄,从而自欺欺人最终害了、消灭了太极拳?所以,太极拳只能是形式的多样化,本质概念只能是追求纯正,是不能多样化的。而纯正的太极拳其本质核心内容就是沾粘连随、步法、接劲与内劲。为什么这么说呢?讨论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