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太极头条 > 首发!《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亮相了!(正文)

首发!《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亮相了!

2020-10-09
核心提示:110月8日,在我市举办的黄河文明与太极文化研讨会暨《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首发式上,《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正式与大家见面。...
  

10月8日,在我市举办的黄河文明与太极文化研讨会暨《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首发式上,《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正式与大家见面。

首发!《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亮相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作为首本太极拳蓝皮书,《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主要对太极拳的历史,在国际国内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太极文化的现代化、科学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进行阐述和分析,重点挖掘太极拳历史、文化、学术等深刻内涵、外在表现,并对太极拳在修养学、人类健康与社会进步方面的积极作用进行分析与预测。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常务副主编、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李闽榕介绍了编撰出版《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社会背景和立意,《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的内容结构。

《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主要由总报告、流派篇、区域篇、国际篇、综合篇和专题篇六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总报告,首先对太极拳的本质和丰富内涵进行系统分析,提出太极拳的基本定义,并对太极拳的历史发展进行概述。然后在分篇报告内容的基础上,对21世纪以来太极拳的发展状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进而展望未来,提出加快太极拳发展的主要举措。

第二部分为流派篇,入选报告的流派由传统五大流派和获批国家非遗的流派组成八大流派,具体是陈氏太极拳、杨氏太极拳、武氏太极拳、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李氏太极拳、和氏太极拳和王其和太极拳。8个单篇报告分别对其流派起源、历史发展、代表性人物及贡献、发展现状进行客观呈现。

第三部分为区域篇,从省域、市县不同视角,形成7篇发展报告。省域以北京、河南、河北、台湾和港澳地区为代表,呈现省域的太极拳传承发展现状及分析;市县以邯郸和温县为代表,呈现地(市)级和县级区域的太极拳传承发展现状及分析。

第四部分为国际篇,面对全球各大洲,以代表性国家和地区为视域,报告太极拳的国际发展历程、创新实践和创新贡献,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为综合篇,由太极拳运动发展现状与分析、太极拳文化发展现状与分析、太极拳科技创新发展现状与分析、太极拳产业发展报告4篇报告组成。

第六部分为专题篇,收录了太极拳名家分享13篇及有关太极拳研究方面的论文和报告。

《世界太极拳发展报告(2019)》,在七个方面具有鲜明的首创精神:一是首次从武术、康养、文化等不同属性和功能价值角度,对太极拳作出了客观、全面的定义;二是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展现了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李氏、和氏及王其和等太极拳诸流派的发展状况;三是首次从省、市、县域视角分析太极拳的发展状况;四是首次站在国际化的高度,以全球五大洲代表性国家和地区为视角,展示太极拳的传播与发展历程、创新实践;五是首次从太极拳运动、太极文化、太极康养、太极科技、太极产业等方面,呈现了综合性发展报告;六是首次提出了质量、标准和品牌建设目标,尤其是段位制、品位制、职位制“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以展现智库的作用与价值;七是首次提出太极文化与太极拳界通过《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开展“皮书与学术共同体建设”的理念。

汇聚国家级专家智库的太极拳及其文化研究成果,领导、专家作序,各流派名家详谈拳理、拳法及习练心得——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太极拳研究的里程碑

太极拳好,究竟好在哪儿?如何争取让太极拳列入奥运会竞技比赛项目?在国际视野中,太极拳对于全人类健康、文化的意义是什么?太极拳文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在哪里?太极拳在国内国际的发展现状如何?

如果您对以上问题感兴趣,《世界太极拳蓝皮书》可以给您最权威、最科学、最系统的答案。

《世界太极拳蓝皮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为什么它会受到如此重视?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及负责人,为您“剧透”《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的不凡“身世”及主要内容。

首发!《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亮相了!

这本书好在哪儿?国家级智库,研究之荟萃

太极拳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研究太极拳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为什么《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会被誉为里程碑式的太极拳研究巨著?

据介绍,《世界太极拳蓝皮书》是国家级专家智库报告的集合,也是国内太极文化学术界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扩大中国影响的重要平台。该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原主席、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主任顾秀莲,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慎明,中智科学技术评价研究中心理事长、主任李闽榕,市委书记王小平分别作序,从太极拳及其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让太极拳及其文化融入人们生活并走向世界,全面认识太极文化与太极拳的历史地位和价值,共谋太极拳发展、共铸根文化辉煌几个方面,进行了高屋建瓴、简明扼要的分析和介绍。

顾秀莲在黄河文明与太极文化研讨会暨《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首发式上致辞时说,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共同研讨如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明与太极文化,并同时举行《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首发式,这对于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具有特殊的意义。焦作是太极故里,太极拳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黄河文化中重要的瑰宝,是黄河智慧的动态符号,是黄河献给世界人民的美好礼物之一。

再看具体内容,同样异彩纷呈。《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由总报告、流派篇、区域篇、国际篇、综合篇和专题篇六部分组成,主编为李慎明,副主编为李闽榕、宫松奇、苏敬斌、刘高升,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近年来推出了系列蓝皮书,如《经济蓝皮书》《社会蓝皮书》《法治蓝皮书》《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蓝皮书等,都是该领域的权威年度报告。蓝皮书通常代表的是学者的观点或者研究团队的学术观点。

李慎明在黄河文明与太极文化研讨会暨《世界太极拳蓝皮书》首发式上致辞时表示,太极文化在健康领域的体现重在修、养、调、治,强调人体和机体的协调、和谐运行,这是全人类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抗疫期间,基于钟南山院士的肯定和推介,加之广大太极拳人的一系列努力,太极拳“提高免疫力”“改善气血和肺功能 ”的抗疫价值得到突显,成为广大民众防疫抗疫的重要选项。

太极拳好在哪儿?文化之大成,健身之“哲拳”

人人都知道太极拳好,但究竟好在哪儿,恐怕就没多少人能说出个一二三来。《世界太极拳蓝皮书》给出的答案全面、权威、系统,让人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了解太极拳里蕴含的丰富文化、康养基因。

太极拳里有博大精深的文化?没错!太极拳及其文化是黄河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集《易经》的阴阳学说、老庄的道法自然、儒家的中庸之道、兵家的虚实论、中医的经络原理等多元文化之大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识,蕴聚着东方文化的精髓。太极拳运用中国古典哲学的阴阳观念处理其中的一对对矛盾元素,如内外、开合、攻防、练养、快慢等,强调太极拳的运动规律就是阴阳的变化法则,既倡导“和”“合”“包容”“接受”,而不是“阴阳对立”;又蕴含“阴阳互为其根”而相互转化的思想;还主张“柔中有刚”“以柔克刚”的防御自卫思想。太极拳蕴含浸润的“道法自然”“天地一体”“天人合一”“天人合德”“形神一体”“心物一源”“阴阳和谐”等中国特有的深厚凝重的哲理,都是中国哲学深刻理念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丰厚底蕴的直接体现。太极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里及外的形体表达,被称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哲拳”,当之无愧。

太极拳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与我国传统医学有着直接的血缘关系。它具有卫生与健康、武术与体育、文化与修养三种属性,在提高健康水平、促进体育经济、开展文化教育等方面具有很的同一性和完整性,是老少皆宜的优秀传统健身项目。

如何让太极拳惠及更多人,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标识?该书提出如下建议:国家制定太极拳战略规划,将太极拳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推进太极拳产业发展的同时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开办太极文化大学,建立国家级太极拳分级评审机制,建议以《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为平台建立太极大师的交流机制,继续做好太极拳申遗工作,争取列入国际奥运会竞技项目等。

太极拳如何习练?各流派名家,深入谈拳理

太极拳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值得梳理,太极拳在当今国内不同区域、国际洲际的发展现状更值得关注。在区域篇、国际篇里,该书分别就太极拳在北京、河南、河北、港澳地区、台湾地区、温县、邯郸市及在五大洲的的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

在广大拳友关注的习练环节,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朱天才、和有禄等各流派的名家分享了太极拳的拳理、拳法、练习心得。

陈小旺认为,习练太极拳可分为五层功夫,从初级套路开始,逐步解决误差,由大圈至中圈再到小圈,最后达到无圈,即有形归于无迹,达到炉火纯青、登峰造极。

陈正雷认为,太极拳既大又小、既刚又柔、既动又静、既矛盾又调和,找到转化中的平衡点,达到动态平衡、整体协调,是最本质的内涵

王西安认为,三三原理是太极拳习练必须经过的三个阶段、三种劲别、三种演练方法的科学原理,即初学者招熟阶段以套路为主的明劲在演练方法,懂劲阶段以气催形的暗劲的演练方法,神明阶段在灵劲的演练方法。

朱天才认为,太极拳有三种“语言”,即身语(肢体语言)、口语(口述的拳理、拳法)、心语(思想感受、气感体会、气场感觉),三者完美结合才能随心所欲、意到气到拳到力到。

和有禄认为,和式太极拳行功走架中正安舒、宁静坦荡、阴阳知变,如孩童玩耍一般自然纯真,方可促进内外兼修、阴阳相济、承大道、固根本。

首发!《世界太极拳蓝皮书》亮相了!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2174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