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建的“雀地龙”拳照
膝盖的病痛是太极拳习练者最为常见的现象,与这项运动中腿部长时间处于半蹲姿态、负荷过重有一定的联系。更与训练不科学未掌握正确的技术要领有关。笔者在多年的习练和教授陈式太极拳过程中,针对膝盖痛这一现象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见解,拿出来与大家共同讨论,以求共同进步。造成此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练拳前热身准备不充分都可能造成膝损伤
科学实践证明,如果不做热身运动,骤然开始练拳,容易造成包括肌腱断裂等损伤。有些人从来不做热身运动,直接练拳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未发热还比较僵硬,动作幅度稍大一些就会造成膝关节的损伤。
建议:每次都要在训练前做正确充分的热身运动,如做关节操或慢跑5-10分钟,身体发热出汗为佳。尤其是膝关节的热身尤为重要,可多做一些。
二、膝关节姿势不正确是引起膝损伤的主要原因
1、膝盖超过脚尖导致关节受压过度(图1)
练太极拳时身法要求做到立身中正,沉肩坠肘,屈膝松胯,这样原先由髋部承受的一部分体重,此时便因为髋胯的放松而全部由大腿肌肉中的股四头肌(股四头肌具有伸膝作用)承担了。相应地加重了股四头肌的负担。髌韧带因为是股四头肌的肌腱延伸,所以会随着股四头肌的收缩而拉伸,股四头肌收缩越厉害,髌韧带拉伸就越剧烈。根据运动学中的肌肉肌丝滑动原理:肌肉被过度拉长和过度收缩时,肌肉处于无力状态(肌肉用不上力状态)。膝盖超过脚尖时,膝盖会过度屈曲<90°,股四头肌因过度拉长而变得无力。此时连接股四头肌的髌韧带也被拉伸过度,由于股四头肌无力,上身体重的压力大部分被髌骨韧带所承受。当股四头肌猛力收缩时,容易引起髌韧带自胫骨粗隆处撕脱而分离。所以膝盖超过脚尖最容易使髌骨韧带受伤,长期如此练习使股骨与髌骨摩擦过度而导致髌骨软化症(磨损症状)。这也为膝盖最忌讳的错误。另外身体过度前倾,亦可增加膝关节的压力。
建议:上身务必立身中正,在膝盖弯曲时保持膝盖和踝关节垂直,从侧面看支撑腿的小腿垂直于地面。功力强的膝盖可以稍稍前移至脚背上面,但绝不可超过脚尖。亦可采用脚底感受法:在练拳时,重心要放在脚心和脚后跟的中间位置上。即感觉脚掌和脚后跟受力均匀,若感觉脚掌受力超过脚后跟,脚跟又可轻易抬起,说明膝盖过屈了。对于初学者,一开始务必注意膝关节的姿势,检查支撑腿小腿是否直立,膝盖是否超过脚尖。单腿支撑时脚趾头肚可轻微抓住地增加稳定性,但不要屈膝太多。
2、膝盖未对准脚尖(图2)
膝盖是一个枢纽关节,只能在一个平面上活动,即膝伸展和膝屈曲。练拳时在膝盖弯曲的情况下,膝盖与过度的内扣和外撇会造成膝关节内或外侧承受压力过大,从而引起膝盖两侧肌肉群失去平衡而导致膝关节两侧副韧带和内外半月板的损伤。在陈式太极拳中有许多转脚、转身的动作。有的拳友只转脚,而膝盖并不随之转动,或者只转膝,不转脚。那么这时力就会过多压在膝盖上。如果膝盖先转动、脚尖随后才动的话,这个时间差也会造成膝盖部位横向受力,这些也是导致膝盖痛的原因。
[Next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