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当代精英 > 第四章 二下陈家沟(图)(正文)

第四章 二下陈家沟(图)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               ...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
                        ―――屈原

   安顿好妻子和刚刚满月的女儿,我匆匆奔向了朝思暮想的陈家沟。
   由于思师心切,到了车站,我顾不上买坐号便登上由哈尔滨通往北京的40次直达快车 ,  一直站到北京站,足足站了二十多小时,长时间的站立,感动了周围的乘客,也许他们 久坐疲劳的缘故 ,有的乘客主动给我让座,让我歇脚,真是雪中送炭啊!此时我的双腿已经麻木难支了。
(图:拳架是获取太极功夫的基础,只有细致入微的调整好拳架才会懂得什么是太极拳,师父就是这样对我的拳架一招一式精雕细刻)

   见到师父师母,如同游子见到亲人,此时旅途的疲劳顿时云消雾散了,我一股脑儿向师父汇报起两年多的练功历程、练功体会和遇到的各类问题,几次站起来要给师父练拳, 都被师父被拒绝了, 他老人家劝我先好好休息,可我多么希望师父早一点验收我两年来所下功夫啊!最后我还是说服了师父恭恭敬敬的站在他老人家的面前,敛气凝神演练了老架一路。
   室内静极了,只听见师父坐在中堂“叭嗒、叭嗒”吸烟声和我铿锵的松气震脚声,我试图将两年多来用汗水换来的成果凝结在这招招式式之中,展示给我朝思夜想的师父,师父看着看着,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收势后,我想师父一定会赞扬我,可师父却不紧不慢地说了句“还没走样,到调架的时候了。”当时我并不知到什么是调架,只是师父在日后漫长的调架中,在为我细致入微的修正架子中才领略到它的含义。
  调架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程。一般是在初步掌握拳架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说初级拳架是雕塑家刀下的雏型,那么调架如同雕塑家雕塑一件艺术品的细节,要求一个手型、一个步型、一个眼神都要精确到位。每当清晨,当我还在梦乡的时侯,窗前便响起师父那雄浑的中原乡音“国相,起床喽。”然后将我带到村东清幽深远的沟壑中。(图:陈家沟沟壑)

   这里的河床早已干涸,长满了绿草,远远望去像铺上一张绿色的地毯,高高的沟壁上古树嶙峋,乳白色雾气缭绕,真是练功的绝好去处。在这里师父给我讲授了陈氏太极拳螺旋缠丝节节贯穿的开合规律, 并手把手逐式为我调整拳架。每当定式时师父特别要求大腿坐平,身法中正无偏,在静止中体会虚领顶劲、含胸塌腰、松肩沉肘、屈膝松胯等拳式要领。师父要我明三节 (稍、中、根),体会拳式的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的身体感受,有时让还让我说出体内的感受来,一会儿汗水便浸透了衣衫。陈氏太极拳有“泛臀“之说,但是该怎样“泛臀”,我一时掌握不住,不是厥臀,就是敛臀过大,师父一手按着我的腹部,另一只手轻轻的向里推一下我的臀部 ,我的腰弓既起,师父说,臀向里裹一点就叫泛臀,并让我反复体会内部感受,这时我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言传身教,什么传叫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的道理。 调架中我还忍不住问及招式的用法,但师父从来不讲怎样打,只讲规矩。我疑惑了,不学打还算武术吗?是师父保守还是我资质欠缺,师父看出我的心思,语重心长对我说:“国相啊,我教徒只讲拳病,不讲打,拳无病不打自打,你脑子灵活,将来会悟到的,要记住:

   太极拳为空玄,
   玄是空空含玄,
   玄空本无形和色,
   摸不着窥不见,
   玄机妙理藏其间,
   若欲进入太极境,
   朝思夕揣刻苦练,
   法理渐明神自现。
   脑子里有打人之念是练不好太极功夫的。” (图:陈伯先先生为我的题字)
  师父的话深深触动了我,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弊病。难怪陈家人功夫高深莫测,他们是把练拳看作是修行,他们远离尘嚣,静默致远,无奢无求,纯朴谦逊,日复一日承袭着“忙来时种田,闲来时练拳”之家风,他们的胸怀像中原黄土地那样单纯与宽广,这也许是陈家沟高手辈出的原因吧。 我牢牢记住师父的话,默默耕耘,不问收获,跟随恩师徜徉在太极的天地里,功夫有了较大长进, 师父也十分满意,此时我的拳架已在师父雕细刻后达到了周身一家,节节贯穿。 之后师父 授我二路炮捶。
  陈氏太极拳二路(炮捶 )是陈氏太极拳系列中的重要套路,一般是在有了一路拳基础,并具备了充足内气后掌握的套路,此套路与一路拳相比拳式紧凑,动作复杂,难度性高,所表现的劲别与一路拳也不相同。一路拳拳动作缓慢、沉稳、以意行气、,由内及外,一动全动,身法中正安舒,动种处静,动中求静,轻柔和缓,运我虚灵。以捧、捋、挤、按四正手为主,採、列、肘、靠四隅手为辅;二路拳势快猛,活跃,蹿蹦跳跃,闪战腾挪,震足发劲的动作很多,以採、列、肘、靠四隅手为主,四正手为辅。一路以螺旋缠绕的大圈为主,注重缠丝劲内劲的锻炼,要求用意不用力,行气运劲以意灌注,由松入柔,柔中寓刚;二路运劲缠丝圈缩小,随显刚猛,但缠丝内劲隐于其内,速度快,爆发力强,以锤炼刚猛而富有弹性的弹抖劲和刚脆的内劲质量。
  师父演练的二路,中规中矩,一会儿轻灵缠绕,一会儿内劲突发,“裹鞭炮”震足惊炸,“飞花舞袖”轻起沉落,劈、斩、抖、截一气贯穿,雷霆万钧。观师父的拳架,所演绎的已不仅仅是拳术,而是对家学数十年彻悟后所厚积薄发的“黄河颂”,它似黄河一泄千里,像中原的黄土地一样坚实厚重。
由于我已有了一路拳坚实的基础,经师父手把手的言传身教,我仅用了一个多月时间初步掌握了太极二路(炮捶)。(图:陈伯先先生是我所见到的最出色的太极理论家,先生对太极拳有独到的感悟,每每交谈获益非浅 ,)
   师父是一位开明的老人,他不希望徒弟局限于自己的太极天地。为让我开阔眼界,提高我的太极素养,带我访明师,识高人,在师父带领下,我拜访了陈家沟“太极理论家”,“太极书法家”,陈世十九代传人陈伯先老人。那是一次难忘的会面,我在日记中写道: ]
  10月15日 
 “伯先老人五十多岁,中等身材,气度不凡,有学者之风,中堂上悬挂着先生手书的岳飞满江红条幅,他听说我已两次来陈家沟学艺非常高兴,立即吩咐其子女为我们倒茶,并询问我家乡一些情况,然后我们话题转到太极上,老人十分健谈,讲起太极来如数家珍。他说:
 ‘太极由易而化生,由无极而太极,由无相生有相,由静生动。太极十三式,捧、捋、挤、按,采、列、肘、靠为八卦,既四方四隅,进、推、顾、盼、定为五行,合八方五行统为十三式,为太极拳诀,太极拳的微妙之处在于一圈之中,每一诀都有每一诀的运用,每一诀功夫不到就运用不灵,太极十三式,式式相生,运用起来变化莫测,你不动,我不动,你愈动,我先行,只争一招先,既是守为攻,来,你体会一下,老人伸出右手,示意我与他搭手,他的手一旋我突然向一边栽去,老人告诉我;他只用了一个缠丝圈的棚挤之劲就打在了我的重心上,是以劲打招,一气贯穿,这样才能以巧降力,制敌先机。老人的话我虽然不能全部理解,但从他的身上我已感受并领悟到一些太极的奥妙。
  我们的话题又从太极转到书法上来,先生的书法龙飞凤舞造诣极高,有二王遗风,他是全国农民书法家协会会员,应我请求,先生为我题写了‘平心静气悟真谛’的条幅,当写到‘谛’字最后一笔悬针时,先生双足跃起,一气呵成,令我大开眼界。” (图:陈正雷先生文质彬彬,是一位儒气十足的太极拳老师 )
  10月29日
  “今天吃过早饭,师父让我到温县拜访全国陈氏太极拳冠军陈正雷老师,由于师父有事,我独自一人骑自行车来到温县县城陈老师的家,他的家住在供电局家属楼二楼,正巧在家中见到了他,陈老师看上去三十出头的样子。个子不高,白白净净,身着蓝色中山装,一副知识分子模样,当他得知我们是陈启旺的学生便热情接待了我,他亲自为我倒水,拿花生。我向他请教了陈氏太极拳的练功方法,他说:‘学习太极拳就像上学一样,由小学、中学到大学,要按序就班的进行,中小学课程学不好就无法接受大学的课程,你跟师父一定要把拳架基础打好,这是知己功夫,然后再学习推手,这是知彼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陈老师,太极拳有几层功夫?太极拳最高境界是什么?’我不停地问。
   陈老师告诉我,他撰写的《陈氏太极拳十段功法论》年底即可发表。他语调缓慢,操着浓重的乡音说:‘太极拳的功夫层次和境界陈鑫讲的最清楚: (图:陈伯祥先生是陈氏小架的代表人物,功夫纯正,理论独到 )

  一阴九阳跟头棍,二阴八阳是散手; 
  三阴七阳犹觉硬,四阴六阳类好手;
  唯有五阴并五阳,阴阳不偏称妙手;
  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
  他边说边讲解,不时打着手势,这是我第一次听到陈氏太极五段功法论,他的讲解也是我闻所未闻的。使我受益非浅。
  之后,陈老师检查了我的拳架,并指出“金刚捣碓”一式有架肩之病,左棚右捋太过,没有左右护胸之意;“单鞭”、“懒扎衣”起伏过大,定式气沉到丹田后,下动即起,不应停顿过长,他说:‘太极拳是柔性武术,应以柔为主,人在母腹中的柔才是真柔,人出生后,工作、生活逐渐形成了后天的拙力、蛮力,练太极拳就是要化去这些后天之力,练出先天自然之力,这种力由气化生,蓄于丹田,输于四支百骸,不用则蓄,用则可发,在拳式的每个点上都可爆发出来。’他让我拿他的手,他的手软软的,我刚一使劲,他刚刚还略有抗力的手突然一转,我的手便由顺转背并被他紧紧拿住便跌在地上,他扶起我说:‘不管对方动作怎样快,不碰到身上也不管用,当对方接触身体的一瞬间,要突然螺旋走化,使来力落空并乘机而发,功夫深者,自己都不知怎样动的,对方已被打出去了,动作要比大脑的反应快几十倍。’”
  夕阳西下,我又向他请教了太极推手,便匆匆返回了陈家沟。
  在陈家沟学拳的岁月里,师父多次带我去陈发科之孙陈小兴老师家,小架高手陈伯祥老师家,陈振文老先生家, 我不但得到了他们的言传身教,还与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
  在师父的严格要求下,经过各位老师的点拨,我对太极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在陈家沟我发现了一个秘密,那就是在各位老师家中都供奉着先祖的牌位,香炉上香烟缭绕,我有几次看到师父虔诚的上香磕头的情景,从各位老师的言谈中无不倾注着对前辈的怀念与家学的珍爱 我在日记中写到:
  “陈鑫前辈在‘学拳须知中’开宗明义的要求学者;‘学太极拳不可不敬,不敬则外慢师友,内慢身体,心不敛束,如何能学艺。’陈氏太极拳博大精深,它不但有高深的理论和完善的功法,(图:陈振文、陈绪才先生是陈家沟的两位长者,拳艺老辣,功夫纯厚,自然得到人们的尊重,二老不服老,仍练拳不掇)
它的背后还隐约弥漫着高深莫测的神秘感,陈家沟村民世代敬祖敬神,供奉牌位,从他们虔诚的磕拜中,似乎在传达着某种信息或从中获取什么,这与太极功夫的传承有无必然的联系呢?这也许验证了心诚则灵,心想事成,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古训吧?”
   光阴荏苒,转眼已是冬季,此时家乡该是冰天雪地了,我时时挂念我久别的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女儿,他们身体是否安好,是否穿上棉衣,女儿弱小的身驱能抵御残酷的严寒吗?每当夜晚我久久难以入眠,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我在“相思”诗中写道:
  同室相依怨昼短
  孤身远游憎夜长;
  仰望皎皎明月色
  晓鸡何时才鸣唱。
  深冬,我告别了恩师,告别了陈家沟,踏上了返程的旅途。。。。。。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31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