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 名:陈志强
出生日期:1974.5.18.
籍 贯: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职 称:陈家沟太极拳总会副会长、兼总教练、国家一级武术裁判
1997年11月,江苏省扬州高邮市。
秋风飒爽,落叶飘飘,美丽的高邮市显得更加迷人。
宏伟的高邮市体育馆门前,各种车辆来来往往,全国武术锦标赛在这里已举办了三天,今天进行的是冠军争夺赛,场面更加激烈,来参观的人将宽大的比赛场馆挤了个水泄不通。
场上正在进行的是本次比赛中最精彩的75公斤级冠军争夺赛,只见场上两名年青人你来我往正试图将对方击败。只见腰上系着红丝带的男子上场就猛扑猛打,眼看就要将黑方逼出圈外。人群中爆出一阵阵喝彩,为红方加油鼓劲,在人们的喝彩声中只见黑方向下一蹲,避开对方锋芒,稳住阵势,蓄劲在腰,达于肩肘,只听沉闷的“哼”的一声,场上的形势就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只见明显处于优势的红方像撞在弹簧上面一样,身体向后弹出仰面朝天,倒在地上。带着白手套的裁判,抓起黑方的右手高高举起向裁判席示意,随即场中的大嗽叭就播出了比赛结果:“黑方胜”。
人们又一次欢呼起来。
这位腰上缠着黑丝带的年青人就是来自太极拳发源地河南省温县陈家沟的陈氏第十九代太极拳传人陈志强。
少年习武
1974年,中国历史上罕见的10年动乱已过了高峰,但国民经济已遭受了很大的损失,在全国许多地方,人们还生活在衣食不足的环境里。但在温县这个一马平川的平原农业县,人们的生活已基本有了保障。
黄河岸边的陈家沟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这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季节,陈氏家族的人们纷纷聚集在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来庆祝陈根旺有了他的儿子。家族里的长辈们把孩子的包裹传来传去,人们纷纷议论:“这孩子长得眉清目秀,将来一定能成大器。”有的说:“这家伙长得这么瘦小,看来不是练咱陈家拳的料。”人们的议论不无道理。在那个时代里生了男孩自然是家族的喜事,但陈家沟习武之风由来已久,谁不盼望着有个男孩继承祖业,成为太极拳传人,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高大强壮呢?
不管人们怎么议论,陈根旺夫妇仍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管他呢,有苗不愁长。”
他们为自己的小宝宝起了个名子叫“志强”。
小志强为他的父母增添了不少麻烦。由于身体瘦弱,他三天两头不断出点小毛病,不是感冒就是发烧,在那个年代里,由于医疗条件落后,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小志强患上了气管炎。78年春节,当别的人家都在家里放鞭炮迎财神欢欢喜喜过春节的时候,志强的父母却围坐在志强的病床边为孩子输液,父母发愁地说:“小强这个病怏怏的样子,能继承咱陈家的太极拳吗?”
在不断的吃药治疗过程中,小强慢慢地长大了。他和小伙伴们一起跟在太极大师的后面东跑西颠,学着样子比比划划,在玩耍的过程中,耳濡目染地练会了几招,然而由于先天身体比较弱,他常常受到小伙伴们的戏弄,成为他们的“靶子”。
1981年,陈家沟业余体校开始招生。志强的父母商量:孩子身体不好,就让他去学拳吧!干啥不干啥,把身体练好就行。
谁知道,父母这句话,竟决定了陈志强走上了职业太极拳师的道路。
立志成材
俗话说:太极十年不出门。没有顽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要成就太极拳事业是不可能的。小志强人小志气大,一心想成为太极拳强人,他不怕苦不怕累,早起晚睡,日不间断的盘架子、下功夫。
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他感到功夫长进不快,就向老师请教,在陈小星、陈皂森老师的指导下,他对拳术又有了新的了解。如此这般反复了几次,他的拳技大有提高。但是,在当时练拳的小伙伴中,他还是比较瘦弱的一个,以致于他的老师在组织学生进行推手实战训练时,怕师兄弟们伤到他,就让他和另一个比较弱的小伙伴站到队外,说:“你们俩个一边玩去吧!”谁知道在那些当时的师兄弟之中,这个“旁听生”却脱颖而出成为太极高手。陈志强在谈起这段经历时说,正因为“旁听”,更加激起了我练好太极拳的强烈自尊心,更加倾心于祖先留下的太极拳术,更加刻苦的训练,才成就了今天的事业。
德艺双全
陈志强的太极拳术日益精湛,在太极拳新秀中渐渐绽露头角。并在高手如云的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担任了教练,91年陈志强开始参加县里组织的一些武术比赛。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温县为了弘扬太极拳,发展传统武术,举办了声势浩大的国际太极拳年会,在这次年会上太极拳新秀陈志强脱颖而出,在比赛中,他力克群雄,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得传统太极拳推手比赛冠军,从而一举成名。先后代表陈家沟武术队,在河南省运动会武术比赛中获剑术、枪术第一名,国际太极拳年会选拔赛70公斤级冠军,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65公斤级冠军。之后,在陈正雷、陈小星、陈皂森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拳技又有长进,并又在94年全国武术锦标赛选拔赛中获65公斤级冠军,95年河南省武术大会演比赛中获太极拳第一名和70公斤级冠军……
1995年7月,陈志强在宁波获得全国武术锦标赛70公斤级冠军,受到前国家武术院院长张耀庭的赞扬。
1993年,陈志强应江苏常州市武术团体的邀请,开始了他的外出教拳生涯,之后,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海南、广东、福建、浙江、湖北、山西等地,直接受教的学生多达数千人。1999年,陈志强应邀在广东省教拳,在当地的武术界颇有影响,广东省花都市总工会邀请陈志强和他的徒弟在该市庆祝“五一”劳动节的大会上作了传统太极拳表演,300余名太极拳爱好者举手顿足尽显太极拳雄风,赢得了满堂喝彩,万余人的体育场一片沸腾。
艺高人胆大。陈志强独身一人仗剑走天涯,当然也会遇到一些麻烦,有些爱好武术者一听说陈志强来自陈家沟就想和他“比划比划”,在切磋过程中,陈志强既不能出手太重,伤了江湖义气,又不能小手小胆,丢了陈家沟门风,于是处处小心,结下了不少武林好友,在他的朋友中,有一个老家浙江的海南汉子,练拳多年,从没遇过对手,在海南武术界享有一定声誉,陈志强在海南教拳时,他找上门来想和陈志强交交手,他说,即便你是神手,10个回合我也要赢你两三个回合。
海南的黎明悄悄地来临了,高大的椰树在海风的轻吹中沙沙地响着,红彤彤的太阳慢慢地从东方海平面升起。陈志强和这位海南汉子来到了一片茂盛的橡胶树林里,各自练了一套,然后各自一抱拳,陈志强说“请”。经过多年的练习,陈志强的太极功夫已到了相当的境界,两人刚一交手,这位海南汉子的手脚就不听使换,攻守之中,陈志强气沉丹田,身往下行,右手上引,右脚插裆,这位海南汉子的身体已经落在了志强的右肩上,只听见大叫一声“不好”,刹那间,他的全身已经飞了出去,又谁知半空中伸出一只手又将他拉了回来,这位汉子拉着志强的手一个劲地摇着说:“佩服,佩服,看来,我一次也赢不了你。”后来这位朋友成了志强的一个徒弟,在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中,他获得了65公斤级推手亚军。
如今,血气方刚的陈志强是国家一级武术裁判员,并在多次国家级、省级武术比赛中担任执行裁判,被全国各地多家武术团体聘为顾问、教练、总教练、会长等职,并受到多家新闻单位的采访。
陈志强,这位陈家沟土生土长的青年武术家,在老一辈太极拳师的教导下,深知太极武术须练到老学到老,他知道,自己面前的道路还很长很长……
陈志强更多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