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当代精英 > 报春梅花几经寒—访杨式太极拳传人王福章(正文)

报春梅花几经寒—访杨式太极拳传人王福章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今年盛夏以来,我市休闲广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太极拳晨练热潮。数百名晨练者每天早上5时便云集广场,学练杨式太极拳。那壮观的场面...
  

今年盛夏以来,我市休闲广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太极拳晨练热潮。数百名晨练者每天早上5时便云集广场,学练杨式太极拳。那壮观的场面常常让过往行人驻足观望。教练太极拳的老师便是杨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王福章。

    王福章的太极拳架,身法中正,动作刚柔相济,姿势轻灵圆转,舒展大方,让学员们感叹不已。
他们说:“看王老师打拳真过瘾!”许多学员在集体练完后,仍不肯离去,缠着王老师个别教练,王老师则百问不烦,一遍遍示范指点,耐心纠正,每天8时以后才能回家吃饭。

    王福章何以学得这般武艺?师承何人?为什么要如此不辞辛苦的传于世人呢?近日,笔者走访了他,得知了他那带有传奇色彩的不凡经历。

    王福章1962年出生于枣强县王常乡东裴庄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衡水鞋厂工人。1976年,东裴庄村从上海回来一位解放军军官苏炳晨。此人70多岁,解放前曾任上海市警察署武术教官,有一身过硬的少林功夫,文革中受到冲击。他的到来给东裴庄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原来东裴庄位于清凉江河畔,这一带历史上受“小刀会”、“红枪会”影响,素有习武之风,出过不少武术名人,至今武风未断。如今来了这么一位能人,小伙子们怎能不动心呢?但是迫于当时形势,成年人谁也不敢提及此事。当时只有14岁的王福章和他的小伙伴们可不听那一套,他们初生牛犊不怕虎,愣是天天到苏炳晨劳动的菜园里磨。然而老人一把死拿就是不教。磨了个把月,小伙伴们急了眼,竟然故意推撞,逼老人出招,闹得老人没了辙,只好答应让他们“偷艺”。于是,每天晚上夜深人静时,王福章和他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偷偷溜出家门,悄悄钻到老人家里,关门闭户开始学武,直到午夜才回家睡觉。人在十四、五岁正是贪睡的时候,但是为了学艺,几个小伙伴毅然决定,每天鸡叫头遍起床,到村外偏僻的空地上练功。练到大人们要起床了,他们再溜回去睡一会儿,这一练就是四年,从未间断。

    王福章老师18岁时接父亲班来到衡水鞋厂工作。环境变了,他凌晨练功的习惯始终没变。但是鞋厂的大门夜间不能随便出入,他就翻墙而过,到滏阳河南大堤下的沙滩上练功,每逢月休假再回家跟老人学。就这样,王福章跟苏炳晨老人学会了站桩、少林弹腿和八卦掌。

    1980年,王福章在晨练场结识了人称“八级刘”的民间艺人刘更力,开始学习“八极拳”。3年后,刘老师又将他引荐给我市著名武生刘章恩。刘章恩老师心胸豁达,性格坦率,与天性质朴、聪明勤奋的王福章十分投缘,他拿出看家本事“陈式太极拳”、“通背拳”和“太极古套路对练”,倾囊相授。老师一招一式,精雕细琢,一丝不苟;学生千锤百炼,刻苦钻研,毫不懈怠。俗话说:要学惊人艺,须下苦功夫。师生二人天天晨练,雷打不动,雨雪不停。有一年冬天下了大雪,王福章想提前打扫场地,早晨5时便赶到练功点,没想到刘老师早已打扫好场地在等他。刘老师的关怀呵护令王福章至今回忆起来仍感动不已。王福章跟刘老师学了七八年,拳艺大增,为日后深造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太极拳这块武林瑰宝也有了初步认识。

    随着拳艺的提高,王福章学艺的劲头越来越大。三次从师的经历使他深深意识到“名师出高徒”的道理。为了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他开始了寻求名师的艰难历程。

    1990年,王福章通过朋友结识了在石家庄工作的孙新成。孙老师是陈式太极拳李经梧的亲传弟子,熟知陈式太极拳精要,武艺高强。但是衡水到石家庄路途遥远;当时王福章还是鞋厂工人,孙老师也只能在周日休息时有空闲。王福章便和孙老师约定好时间地点,每逢周六晚上,他提前与孙老师电话联系,没有特殊情况,周日清晨4时坐火车赶到石家庄烈士陵园,学到上午10时,再赶火车回家。

    这时,王福章早已结婚,二儿子刚上学。妻子张惠清开了个小卖部,经营副食烟酒,他工资低微,小卖部收入也不高。外出学艺光花不挣,还无暇顾及家务。回忆起那段时光,张惠清感慨地说:“那时候俺真难死啦!开小卖部得每天早晨5时蹬三轮去进货,他一出门,孩子没人看,扔在店里又不放心,只好拉着孩子去进货。十冬腊月,天寒地冻,孩子在车里冻得直哭,那滋味真是百爪挠心,苦水伴着泪水往肚里咽。”为此,她经常和丈夫争吵,反对他外出学艺。但是这时得到陈式太极拳真传的王福章已经像个拳痴,无论有多少愁烦事,一提太极拳马上精神百倍,眉飞色舞,那劲头就像抽大烟上了瘾,想让他终止学艺,那真是门也没有!闹来闹去,妻子也渐渐意识到,丈夫已经入迷,随他去吧!便偃旗息鼓,默默地担起了家庭重担。而王福章虽然痴迷拳术,但是眼看家中的困境,心里也是万分愧疚,他仗着自己身强力壮,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到货场卸车扛麻包,卖苦力挣钱,补贴家用。但是无论生活如何艰苦劳累,他跟孙老师学拳的事却丝毫没受影响,而且一直坚持了6年,直到学会了陈式太极拳传统套路,陈式太极推手,陈式内功心法和陈式太极大杆。这时,王福章在练习陈式太极拳上已经有了较深造诣,拳艺突飞猛进,成了衡水市很有名的拳手。

    太极拳这块武林瑰宝,门派众多,内容博大精深,学无止境。王福章没有满足自己的成就。1997年,企业不景气,他停薪留职到景县广川镇铁塔厂跑业务。王福章机敏地抓住这个契机,四处访友交流,开拓视野,博取众长。

    几年来,王福章跑业务去过北京、天津、山东、四川、陕西等地。别人跑业务都讲究住宾馆,赏美景,他呢?每次外出都随身携带练功服、武学书。每到一处,不管条件优劣,专找有晨练点的地方住宿,以便早起晨练结识新朋友。忙中偷闲还不忘转转书店和音像店,购买了近百种武术光盘和大量武学书籍,回家后,有空就看,受益匪浅。这期间,他有幸在山东淄博市得到陈式洪派太极拳宗师洪均生亲传弟子范老师的指点,在北京受到吴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李秉慈老先生的指点。

    199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又使王福章的武学生涯翻开了新的一页。

    那年秋天,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唐守金的入门弟子展杰夫来衡出差,到中华公园晨练,王福章听说后,马上赶到中华公园与之交流切磋武艺,二人互相钦佩,十分投缘。王福章首次领略了杨式太极拳精髓,迫切想见唐守金师傅,展当即电话告知师傅,得到允许后,第二天便陪同王福章坐火车奔赴安徽省淮南市。唐师傅亲自到站把他们接回家中。并抽出两天时间陪同王福章游览淮河胜景,品尝名吃,但就是不提过招之事。原来,唐师傅收徒非常慎重,仔细观察了他两天,第三天才主动提出与他过招。唐师傅深厚的功力,让王福章心悦诚服,当即提出要拜师学艺。唐师傅高兴地答应了,为他举行了隆重的拜师仪式。仪式结束,唐师傅马上遣散众人,关门闭户,亲传85式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学了7天,唐师傅到永年县出席太极拳国际友谊赛,王福章终止学业返回衡水。赛事刚结束,唐师傅又立即赶到衡水继续授业,一连20多天,不仅传授了85式杨式太极拳传统套路,还传授了杨式太极刀套路和杨式太极内功心法,同时还特意讲解了杨式太极拳历代承传的祖训“勤”、“恒”、“礼”、“诚”。他谆谆教导王福章,太极拳能使人强身健体,不仅要自己学好,还要弘扬出去,造福人民。

    王福章谨记师傅教诲,勤学苦练,几年来,没有极特殊状况,不许别人在晨练时打扰他。唐师傅对王福章也抱有殷切希望,每年都要亲自来一趟衡水,给他耳提面授,精心栽培。就这样,王福章就像一枝报春的腊梅,以他那超人的毅力,经受了28载的风霜雨雪,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太极功夫。从前由于功夫来之不易,他很少传教他人,但由于师傅的教诲,他不仅提高了武艺,而且开阔了胸怀。他认识到全民健身,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把太极拳弘扬广大,造福人民,才能报答师恩,报效国家,自己活得才更有意义。所以他才绽开腊梅风姿,出现了文章开头所说情景。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前不久,王福章向市领导提出成立“太极拳研究会”的建议,得到市委领导和各有关单位及太极拳爱好者的大力支持,目前人们都翘首以待,希望“太极拳研究会”早日成立,希望王福章老师将太极拳这枝武林奇葩开遍桃城,在我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大放异彩。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17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