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当代精英 > 我跟郝振铎学练武式太极拳(正文)

我跟郝振铎学练武式太极拳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我热爱中国武术,且以武式太极拳,…为最。近代太极拳的传播主要以杨氏祖孙三代的教材、教法为多。而对于拳理的钻研、总结与发展...
  

我热爱中国武术,且以武式太极拳,…为最。近代太极拳的传播主要以杨氏祖孙三代的教材、教法为多。而对于拳理的钻研、总结与发展,首推武、李二氏,较之王宗岳《太极拳论》之抽象性概念给予了高度概括、具体、丰富和发展,故在其基础上有继承,有发展,乃自成一家。
    武式太极拳其特点是:姿势紧凑,动作舒缓、步法严格,分清虚实,胸部、腹部的进退旋转始终保持中正。完全是用内动的虚实转换和内气潜转来支配外形,左右手各管半个身体,不相逾越,出手不过足尖,拳路中有跳跃动作。
    武式太极拳于民国初期传人北京,有些习练者把它称之为“李架”,待郝为真之子郝月如及其孙郝少如1928年去南京、上海教拳时也有些习练者将其称作“郝架”。郝月如有太极遗作多篇。武,李后辈多不专研太极拳,武式拳遂由郝代传习。吾随恩师郝振铎练武式郝架太极拳40余年,体会不断,得有浅识。总之,要想练好武式太极拳特别要注意拳的身法,这是至关重要的部分。练习武式太极拳必须有正确的身法。否则,轻则事倍功半收效甚微,重则可导致生理伤害殆祸终生。
    武式太极拳对身法的要求是:提顶、吊档、松肩、沉肘、含胸、拔背、裹档、护肫、尾闾正中。腾挪、闪战、气沉丹田、虚实分清此十三条。如下分别述之:
    (1)提顶:意向上虚领顶劲,自然地提顶全身,头不低,身不前俯后仰,精神集中。
    (2)吊裆:两腿虚实要分清,裆如吊空一样,臀部有前送之意,小腹有上翻之势。
    (3)松肩:两肩自然松开,不可上纵,不可用力,两肩要自然下垂。
    (4)沉肘:两肘尖自然下沉,使肩、肘、手腕都能灵活运动。
    (5)含胸:两臂关节自然松开,胸不可前挺,两臂微前合,胸有内含之意,但不可前俯。
    (6)拔背:两肩关节要灵活,脊骨似有上涨、鼓起之意,不可低头。
    (7)裹裆:两膝有内向之意,两腿分清虚实。
    (8)护肫:两手各护半胸,两肋有微微内收之意,使胸中感觉舒松。
    (9)尾间正中:头向上虚领顶劲,脊尾骨向前托起丹田,身不前俯后仰,不左右偏倚,百会穴和会阴穴上下自然垂直。
    (10)腾挪:虚实变化自如,进退能随机应变,有动之意而未动即预动之势。
    (11)闪战:动作一气贯通,身体四面旋转灵活,发劲迅猛,所向无敌。
    (12)气沉丹田:如能做到含胸、拔背、松肩、沉肘、提顶、吊裆、尾间正中,就能以意行气,气能顺通、自然地注人丹田,使底盘稳固。
    (13)虚实分清:两腿虚实必须分清,虚并非全然无力。实不是完全站煞。精、气、神要贯注于实腿,有上领之意,身法不可散乱。
    如上十三条身法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对于练习太极拳者至关重要。做到了尾闾正中,便能够“立如称准”,活似转轮,全身轻松自如,才能支撑八面,否则腰不能竖直,轴心不能稳定,不是前俯就是后仰,不是左偏就是右倚,气不能顺畅地向丹田下沉,意不能提领全身,四肢不能运用自如,弊病百出。如此,不但对身体无益,反而有害。例如前俯可使肺部受到压挤,心脏同时也受到压挤,造成肺呼吸不畅而使人体所需的氧气供应不足,从而影响了人体不能正常地吐故纳新。心脏受到压挤,使血液不能顺畅流通,造成新陈代谢受其影响,久而久之必然危害身体。所以在练习太极拳时脊要竖起来,有了稳固的轴心才能坐胯转腰,才能灵活地变化运用。松肩沉肘,两肩自然下垂,则肩、肘和手腕都能灵活运动,两臂关节松开,胸有内含之意,两膝内向,有护裆之意,两手各护半胸就能做到含胸、拔背、裹档、护肫。
    能做到尾阊正中,也就有了稳定的重心,在四肢的配合下,在不断地变化的运动中完成每一个太极拳动作,同时也能顺利地自然地注人丹田而下达,两脚能着地生根,使底盘稳固。
    太极拳要做到每一个动作虚实分清不可双重。如虚实分不清,动作就不能一气贯通,必至散乱。由此可见身法正确,身体就能四向旋转灵活,八面支撑得力,也就能做到腾挪、闪战。从而,达到得机得势之最终目的。
    在注重十三条身法的同时还应注意身体的外三合和内三合,即为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三合为: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内三合因没有外形而看不见,只有久练功夫到一定的程度才能体会到。
    武式太极拳与现代体育相通,练拳时不可有迷信思想,只要苦下功夫,细心研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这样一个过程,久而久之必有飞跃,就可不断地提高身体运动素质,增长技击本领。身体的运动素质就是指人体运动能力,从事任何运动,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都是为了增强这种能力,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使技术起作用,而技术正是为了发展发挥素质而采取的方式方法。现代体育运动理论把人体运动的基本素质分为力量素质,速度素质,柔韧素质和灵敏素质。这些素质虽然各有特色,但彼此相互关联,任何一种素质的提高,都会对其他素质的发展产生良好的影响。相反,某种素质低劣,必将妨碍其他素质的提高。
    上述各种素质就是为了训练提出一个初步的依据,使之明确在练习武氏太极拳时该提高什么,并针对自己的情况制定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开展训练。也可对镜训练,看到自己的动作是否符合拳论要领和在推手中实际体会用法,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自己,才能真正体悟武氏太极拳的真谛。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17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