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随想 > 读《脊骨论》的新启发(正文)

读《脊骨论》的新启发

2015-01-31   中国太极拳网
核心提示: 每次读常书范前辈的《脊骨论》,都有新的理解,因体验日增,学识日新,每次理解也不同。近日读之,感触尤深,记录于下,以立存照...
  
 


       每次读常书范前辈的《脊骨论》,都有新的理解,因体验日增,学识日新,每次理解也不同。近日读之,感触尤深,记录于下,以立存照。

       1、四肢松沉,脊柱起拔,才能解放脊椎。

       社会人的后天用力习惯为肢体局部力,芗老称之为拙力;原始人类先天遗传的脊柱发力做功,芗老称为良能。站桩换劲,太极的盘架子,都是通过松沉四肢,罢黜后天拙力,恢复先天良能。所以站桩并非一动不动,而是脊骨拉长、腰椎展开、尾骨垂放与四块松活。长期练习后,在小脑神经中枢唤醒先天用力习惯,一动则从脊柱发动,而非肢体手足局部之动。常前辈通篇未论如何解放脊柱,恢复先天良能,盖因芗老著作中言之甚明,站桩为换劲、试力即是试用脊柱新力之意。

       五脏六腑悬吊于脊柱之上,有植物神经透过脊柱传入脏腑。手足十二经皆联络脏腑,脊柱起拔,则脏腑放松;脊柱松活,脏腑强壮,此脏腑腧穴在脊柱旁侧之理。更有少阴之相火从第十四椎孔入督脉,上下熏蒸;太阳之寒水川流脊背,滋养筋骨,灌溉营卫,沐浴孔窍。筋得气血而柔顺,十二经筋因柔顺而伸张,伴行之十二经络得张而通。劳累了,首先表现在腰酸背痛,此即脊椎不通。故有脊正筋柔,脏腑、四肢百病皆消。此即芗老“功夫不亏人,不练拳是不要命的呆子”一语的真义所在。

       2、脊柱做功为人之本能

       孩童1周岁之内骨弱筋柔,不能支撑,则爬行;10岁左右,虽直立行走,遇到四肢不能承受之重体力活动,如推独轮车、摇辘轳等劳动,还是会本能地以脊柱做功;即使成人,推独轮车过沟坎时,也需要脊柱做功,才能过得坎去。老年之人下肢肌肉萎缩,或者因伤痛腰肌不能着力,会本能地选择弯腰驼背,让脊柱做功,牵拉部分体重,并将重心从后往前脚掌方向移动,配合弯腰驼背,以求得行进中的随遇平衡。

 
       3、动物搏斗利用脊柱弹力

       肉食动物捕猎过程中,脊柱起拔,如猫捕鼠,虎扑;甚至会半身近乎直立,如螳螂捕蝉;甚至如猎豹之横拉竖攻之术;更有鳄鱼、龟鼍之翻滚撕咬。凡此种种,脊柱做功的捕食过程发力不会中断,如巨浪翻滚,滔滔不绝,这是脊柱发力做功的特点。

       草食动物不善于用脊柱,仅有一招半式,如斗牛、如羚羊挂角;而擅长“蹄之”,这是后天的逃跑功夫,练出来的局部肢体力。脊柱没有松活,缺乏弹性,故草食动物易于捕获,力量缺乏变化,易为人制,故人类能斗牛,不能斗虎豹。

       4、脊柱松活与X型偏沉搭配

       四块放松,脊柱松活,四块与脊柱之间以筋膜牵挂。人体重心从固定位置的一个重心转换为五个不断移动变化的分重心的相互搭配,五个分重心合成一个总重心。这个总重心可以高度、位置随时随地调整变动。此即芗老所说的重心三七转换的真实内容,窍要全在夹脊与尾闾;偏沉则随,双重则滞,轻沉转换,单双重之调整与搭配。四块如鞭梢,脊柱如鞭杆,脊柱动则四块随动,脊柱静则四块松沉。脊柱中定,如地动仪之都柱。脊柱松活,有感皆应。搭手则僵,是将自身的一个分重心放在对手身上,自己如柱了一根拐棍;撒手则出,是自己收回分重心,对方不再承受分重心之地心引力,不能保持平衡而出。(此处为对芗老语录的解释“一搭手......一撒手......”)。混元桩练习脊柱松活之必由之路,降龙桩练习脊柱的X形动法为横,伏虎桩练的是脊柱的C形动法为纵, 扶按试力试用脊柱上下做功,为试力入门之法,神龟出水为试用脊柱S形做功,为试力之最高难度,为纵横合一的洄漩劲。

       5、不可忽视的丹田

       脊柱由谁供给气血?丹田;脊柱由谁循环代谢?丹田;脊柱为何松活弹抖,丹田;脊柱因何惊扎而起?丹田。丹田之作用岂容忽视?观虎豹猫狗可知之重要。心意拳的丹田功不可轻视。芗老拳学的“试声”,正是丹田充实之法。丹田是发动机,丹田是齿轮箱,丹田是万向轴,丹田是万吨水压机。开合呼吸之气动力由丹田传递,驱动脊柱如鞭杆,丹田是握住鞭杆的那只手。(此处理解还不透彻,机理仍不明晰。暂记于此。)

       舍丹田只论脊骨,或者只以单调的动作练习脊骨做功,不与呼吸开合丹田涨缩配合,恐会适得其反,有碍健康。 芗老在《拳道中枢》里不提锻炼筋骨,反而强调气血松和、不可板滞;不说锻炼脊柱,反而强调云端宝树、悠扬相依、腰脊骨垂线似,反复告诫我们“身心不可用力,稍有注血,便失松和,不松则气滞而力板,意停而神断,全体皆非矣 ”,并传下检验标准“只要呼吸一失常,横隔膜一发紧,便是错误”。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芗老所教之法,字面看来未提筋骨锻炼、未提脊柱锻炼,实则是务本之法。芗老曰“如依上述之锻炼,则全体之筋肉不锻而自锻,神经不养而自养,周身舒畅,气质亦随之而逐渐变化,其本能自然之力,由内而外,自不难渐渐发达”。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我辈后学往往自作聪明,发明种种捷径,不但有揠苗助长、急功近利之嫌,且可能造成生理之伤害!又与拉筋压腿跆拳道何异!
 
       后记:大约6年前就看了《脊骨论》这篇文章,当时十分认同作者的观点,追寻多年,得失若干。近日再读,有所启发,笔记于此。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652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