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文摘 > 太极茶社 > 太极拳与孔子/理论的困乏(正文)

太极拳与孔子/理论的困乏

2012-03-01
核心提示:  太极拳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运动。在今天的世界上,它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人们或受益于太极拳的保健治病效果...
  
  太极拳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体育运动。在今天的世界上,它几乎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人们或受益于太极拳的保健治病效果,或被它的“以柔克刚,后发制人”的拳理所吸引。然而太极拳为什么能够具有保健作用?为什么能够“以柔克刚”?这些问题都需要理论来回答。

  今天,在理论上对太极拳的探讨远远跟不上实践的需要。古人曾给我们留下一些经典的太极拳论,如王宗岳《太极拳论》,张三丰《太极拳论》,陈鑫《太极拳经谱》等,都十分精辟的规范了太极拳的基本原则。然而,古人用的语言十分简练,其要点原则大多点到为止,没有过多解释,而今天中国人的思维习惯已经完全白话化,不明白说清,理解起来就会有困难,并造成许多误解。至于说到应该用今天人们已经习惯了的理解方式来解释今天的实践时,太极拳的传统理论差不多需要整个地重新阐发。

  过去太极拳主要是家传、秘传,真正习太极拳的人并不多,理论研究的问题并不十分突出,听师傅的就是。今日太极拳对社会的影响已不同于过去,它已为一种世界性的体育运动。学习太极拳的人何止成千上万。然而,习拳不识理,只能成为拳手。太极拳妙处何止于此。若要想通过太极拳修身养性,就得习拳得理。在某种意义可以说,懂不懂太极拳,不在习拳时间的长短,也不在是否有名师指点,而重在一个理字上(师能点在理上者,才为明师)。

  恰恰就是理论方面,太极拳没有跟上发展的需要。

  面对理论的困乏,此文并无力全面讨论太极拳术。小儒只在“气沉丹田”这一关键点上,讨论太极拳与儒学的关系,以就教大方,希望此文对太极拳能走上儒家正轨有所帮助。
 
  现在市面上一般介绍太极拳的书籍,从理论方面看,其主要倾向是用生理学、力学等现代自然科学知识来解释太极拳。

我们随便引一段:

   太极拳采用“气沉丹田”,呼吸时膈肌和腹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腹压不断改变,如腹压增高时,腹腔的静脉受到压力的作用,把血输入右心房;反之,当腹压减低时,血液则向腹腔输入,这样,由于呼吸运动提高了心脏营养血管的功能,促进了血液循环,因而加强了心肌的营养作用,改善了心脏的营养过程,有助于保持心脏、血管和淋巴系统的健康。

───摘自顾留馨《太极拳术》

  读了这样的文字,我们是否对“气沉丹田”以及太极拳有些概念了哩?当然没有。反过来说,我们是否由此而增加了一些科学知识了哩?那也只有天知道。因为这些知识太零碎,对读者形不成一个准确的认识。而且,对于无法观察到心脏的具体运作过程的一般老百姓来说,这些说法实际上比太极拳本身还更神秘难懂。

  然而,这样的解释在今天已经很普遍,随处可找到许多。本来,为了具有时代特征,把一些不沾多少边的自然科学知识作为科学花边来贴一贴,这也无妨。但如果这些花边太多了,就把太极拳本身给全部盖住了。

  可悲的是,这种情况已经成了一个时代病。今天讲中国学问的人,一定要把中国学问放在科学的袋子里,似乎才算是有理,才算是进步,讲起来才理直气壮。这样一来,做学问的人自然是进步了,也理直气壮了,而它的代价是,中国学问必定要退步了。因为没有人能够通过掌握这些知识而学会或懂得太极拳。 

  “气沉丹田”是太极拳的一个重要原则。几乎所有太极拳老师都这样教导学生。要明白“气沉丹田”在太极拳里的重要性,首先必须弄清楚太极拳是干什么用的。

  陈氏太极拳理论家陈鑫把修练太极拳的基本目的归纳为:“内用以修身,外用以克敌”。“修身”是儒学的重要概念,为孔子所首创,其内容十分丰富。为了避免问题的复杂化,这里只论太极拳,而不过多涉及修身问题。
 
  打太极拳为什么能够修身?这是因为太极拳的修炼过程是一个培养体内正气的过程。认识到这一点,就能明白为什么打太极拳会有保健治病的作用。按照中国的气理论,病为邪气,健康为正气。打太极拳使正气充沛了,邪气自然无地生存,身体和精神状况自然就好。所谓“外用以克敌”,这也是正气运用的结果。太极拳又让我们获得一个很有用的认识,正气不但可以保健,而且可以克敌,只要你会用。总之,我们可以把练习太极拳的目的概括为一句话:培养正气。

  讲太极拳就不能不讲气。“气”是中国学问的普遍概念,而“气”成为了“正气”,则是儒学的特有概念。在今天,一讲到“气”,会招至无数的责难,以至于今天研究中国学问的人,一碰到“气”,许多人就不敢大声说话。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article/1122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