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手型
(一)拳
五指卷屈,拇指压于食指、中指第二指节上。握拳不可太紧,拳面要平。
(二)掌
42式、杨式、孙式、吴式:五指自然舒展,掌心微含,虎口呈弧形。
陈式:大拇指根合向小指,指尖后仰,其余四指依次向手背方向舒展错开。
(三)勾
42式、杨式:五指第一指节自然捏拢、屈腕。
吴式:拇指、食指和中指尖自然捏拢,微屈腕;无名指和小指屈向掌心。
陈式:五指指尖自然捏拢。
二、主要手法
(一)拳法
1.冲拳
①冲拳:杨式、孙式、吴式、42式:幸自腰立拳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胸,力达拳面。
陈式:拳经胸前内旋弹抖打出,拳心朝下,力达拳面。
②反冲拳:杨式、吴式、42式:臂内旋拳眼朝斜下,经耳旁向斜前方打出,高与头平。
2.栽拳
杨式、陈式、孙式、42式:拳自耳旁向前下方打出,拳面斜朝下,拳心朝内,高与膝平,臂自然伸直,力达拳面。
3.搬拳
杨式、42式:屈臂俯拳,自异侧面上,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翻至体前或体侧,手臂呈弧形。
孙式:前臂翻转握拳平屈于体前,拳心朝下,拳眼朝内。
4.撇拳
杨式、吴式、42式:一手握拳屈臂,拳心朝下,自异侧向前上方翻臂撇打,拳心朝上, 臂呈弧形。
5.贯拳
杨式、吴式、42式:两拳自下经两侧,臂内旋向前圈贯与耳同高,拳眼斜朝下,两臂呈弧形。
单贯拳同此要求,拳略高于头。
6.砸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上向下砸;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7.侧崩拳
陈式:臂呈弧形,拳自内向外斜下弧形弹抖打出,拳眼向内,力达拳轮。
8.双拳横抖
陈式:两拳向左(或右),左(右)手臂外旋,右(左)手臂内旋,向左(右)横抖打出;左(右)拳心朝上,右(左)拳心斜朝下,力达拳眼。
9.双分横抖
陈式:两臂外翻,双拳由左右向下弹抖打出,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10.握拳
孙式:两拳的拳心朝下或朝上,自腰部向前撞击,力达拳面。
(二)掌法
1.推掌
①单推拿:杨式、孙式、42式:掌须经耳旁臂内旋向前立掌推出,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陈式:臂内旋立掌或平价前推出,立掌掌心斜朝前,力达掌根;平掌掌心朝下,力达掌外侧。吴式:拇指一侧朝上,单指朝前经耳旁内旋向前推出成立掌,掌指高不过眼,力达掌心。
②双推掌:两掌自胸前同时向前推出,掌指朝上,宽不过肩,高不过眼,力达掌根。
2.搂掌:掌自异侧经体前弧形下搂至膝外侧,掌心朝下,掌指朝前。
3.拦掌:杨式、陈式、吴式、42式:掌经体侧向上,立掌向胸前拦,掌心朝异侧,掌指斜朝上。
4.分掌
①平分掌
杨式、陈式、42式:两掌屈臂交叉于胸前,两臂内旋经面前弧形向左、右分开,两掌高与耳平,两掌朝外,掌指朝上。
孙式:两臂屈于胸前,手心相对,两手向左、右内旋分开,掌心朝外,掌指朝上。
吴式:两腕在头前上方交叉,掌心朝外,向身体两侧弧形分开,拇指侧朝上。
②斜分掌:两手交叉或相抱,斜向上下或前后分开。
5.云掌
①立云掌:两掌在体前上下交替呈立圆运转。
②平云掌:掌心朝上,在体前或体侧呈平国运转。
6.穿掌:侧掌或平掌沿体前、臂、腿穿伸,指尖与穿伸方向相同,力达指尖。
7.架掌:手臂内旋掌自下向前上架至头侧上方,臂呈弧形,掌心朝外,掌高过头。
8.抱掌:杨式、42式:两掌合抱,两臂保持弧形,两腋须留有空隙。
9.插掌:杨式、吴式:一手自上向前弧形下插,臂自然伸直,掌指朝斜前下方。
10.开手
孙式:两手掌心相对,手指朝上,指尖高与肩平,两手平开与肩同宽。
11.合手:孙式:两手自左、右向胸前合拢,与头同宽。
12.挑掌:杨式、孙式、42式:侧掌自下向上屈臂挑起,掌指向上,指尖高不过眉,腋部须留有空隙。
13.捋:臂呈弧形,单手或双手向左(或右)侧后把,臂须外旋或内旋,动作走弧形。
14.按:单掌或双掌自上而下为下按;自后经下向前弧行推出为前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