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历史经典 >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打手歌》探释(12)(正文)

古代太极拳经典拳谱《打手歌》探释(12)

2011-08-31   魏坤梁
核心提示:(八)《打手歌》的重大启示《打手歌》对于太极拳的学练有着多方面重大的经典启示,除了上文所述的,还启示了:⑴太极拳并不复杂...
  

(八)《打手歌》的重大启示

 

《打手歌》对于太极拳的学练有着多方面重大的经典启示,除了上文所述的,还启示了:

 

⑴太极拳并不复杂

 

现代太极拳界的某些人将太极拳过于夸大与复杂化,比如将太极拳说成是“博大精深”的、是“哲学、医学、美学……的涵盖综合”。其实,任何武术对于哲学、医学、美学等等都是有关的,都是有体现的,都是可以从这些学科的角度加以研究的。但是,与这并不等于某武术中的某内容就是这些学科的内容。太极拳就是这样的一种武术,与哲学、医学、美学等等学科的关系并没有具有比其他武术有特别的关系。太极拳确实是非常难以说得清楚和非常难理解的,即使十分了解了也仍然是十分难学的。但太极拳无论理论与实践其实又是尤其简单的,太极拳古拳谱里很多篇幅的许多不同文字说的其实都是同一回事也反映了这一情况。《打手歌》的所述,除了“即出”之外,说的就都是同一回事。许多人之所以将太极拳说成是“博大精深”十分复杂的一个原因就是形而上学、支离破碎地理解太极拳的词语。比如没有将《打手歌》中的“上下相随”、“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沾连粘随”、“不丢顶”理解为是对同一回事的相互补充说明,而是都当作了各自孤立的不同的行为。那么,这些词语也就必然都被错误的理解了。现代许多人对于其它太极拳古拳谱的理解也是如此。比如《王宗岳太极拳论》整篇所论述的就是“沾连粘随”。然而现代许多人都形而上学地、孤立地理解拳谱里的各个词语,因而拳谱里的各个词语也就必然不能被正确、全面理解了。

 

⑵所谓“松空”与太极拳行为是文不对题没有关系的

 

《打手歌》反映了“沾连粘随”是太极拳之“松”与“柔”尤其主要的特征。或者说,“松”与“柔”主要是从不同角度对于“沾连粘随”的称谓。所不同的是“松”尤其反映了“沾连粘随”中肌肉的不紧张与肢体的沉重;而“柔”则尤其反映了“沾连粘随”中肢体的没有顶抗与灵活的被动。因此,如果所谓的“松”与“柔”脱离了“沾连粘随”就必然不是太极拳的“松”与“柔”。而发生于“上下相随”之“引进”时的“松”与“柔”,是既必须具有“任他巨力来打我”的承担能力,又必须具有能够实现“拨千斤”的被动能力。而如果将“空”理解为“落空”,当“落空”发生时,需要的是立即主动地发劲,这时的“松”与“柔”是不允许再“任他巨力来打我”与被动地“上下相随”的了。这反映“松”与“落空”是既有关系但又是绝对不可能同时出现的。然而现代有人标新立异地发明了“松空”这一新名词牵强附会地加于太极拳,这纯粹是在玩不符合实际、不符合逻辑的文字游戏。因为“落空”只发生于典型的“沾连粘随”将别人“引进”结束的最后之一瞬间。“落空”是绝对不发生于“沾连粘随”之开始与中间过程的。不然的话,“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沾连粘随”、“不丢顶”等就都无从谈起了。那么,不仅太极拳的“落空”无从谈起,连“人难进”也没有保证了。由此可见,现代才发明的“松空”这名词与太极拳的行为是文不对题没有关系的。这种称谓应该嗤之以鼻、视为垃圾地唾弃。

 

⑶使人“落空”与将人“发出”是两回事

 

太极拳的“落空”并不是与别人所接触之肢体的气体化与消失,而是由于敌人其自己的用力造成了我肢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造成其原来用力的方向与作用点被破坏所造成的。我的肢体空间位置的变化是“落空”发生的不可或缺的要素。如果没有我肢体空间位置的变化,“落空”是不可能发生的。而“落空”之人可能在瞬间其站立平衡被破坏,但也可能很快就可以调整而恢复的。如果别人“落空”,不加以“发劲攻击”,别人也是难以被“发出”的。即使一个人躯体能够“气体化与消失”,攻击他因此而站立失控的人至多就是原处扑地跌倒而已,也是不可能被“发出”的。“原处扑地跌倒”与“被发出”显然不是一回事。因此,“落空”与被“发出”也是两回事。“落空”是属于由于我的“沾粘连随”敌人被造成对其最不利的背势这种情况的发生;“即出” 是属于我“发劲攻击”敌人被“发出”等的发生。如果“落空”等于“即出”的话,《打手歌》也不必再有“合即出”了。现代某位名家说与别人一接触,由于他自己“松空”,在自己肢体外形与位置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别人就被“发出”了。在这种说法中,“沾连粘随”与“发劲攻击”被混为一谈了。“松空”则被说成了不需要肢体外形变化的一种似乎是气体化的消失。可惜的是任何人都不可能有这种似乎气体化消失的“松空”,而即使肢体能够气体化的消失也是不可能会有强大力量效应的。因此,这种“松空”能够“发人”的说法纯属胡说八道,是对太极拳的严重歪曲,是对于太极拳学练的严重误导。

 

⑷“主动”对于太极拳也是必需的

 

《打手歌》明白反映正是如李雅轩先生在他的《随笔》中所说的太极拳是既有被动又有主动的。“被动”对于太极拳是必需的。“任他巨力来打我”、“沾连粘随”、“不丢顶”都尤其明显地反映了“被动”。如果没有“被动”,也就没有了太极拳的“松”与“柔”。“被动”是太极拳的“松”与“柔”尤其重要的形成要素。在“沾连粘随”中,“被动”不仅反映为手臂对于别人而言是“被动”的,而且反映为手臂对于自己的脚与其它部位而言也都是“被动”的。然而,“主动”对于太极拳也是必需的。《打手歌》所说的“牵动四两”就是存在于“沾连粘随”中的“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由腿而身”之“如练一气”的“主动”。太极拳如果没有这“牵动四两”的“主动”,就不可能有“不丢顶”的“牵动四两拨千斤”。而“发劲攻击”之“即出”也反映太极拳对于敌人而言,全身是“如放箭”之“主动”的。“即出”时的“被动”仅仅是表现为手臂对于自己的脚与其它部位而言。这也就是说在“即出”的“主动”中也中包含着“不动手”的“形于手指”的“被动”。而现代太极拳界的某些人绝对片面化地奢谈“被动”,瞎说太极拳只有“被动”,没有“主动”。这种说法显然也是一种对太极拳严重歪曲的空谈,也是对于太极拳学练的严重误导。

 

⑸将“沾连粘随”当作主动的行为是错误的

 

现代太极拳界的许多人都或明或隐地、有意无意地将“沾连粘随”当作是主动的行为。更有讽刺趣味的是有一位口口声声讲“被动”的名家实际上处处表现为实质上的主动。尤其反映出这种挂羊头卖狗肉之“被动”的是有一则录像记录了他在有一次讲课中解释太极拳打了一个比喻,他叫别人去拿他的面前桌子上的小水瓶,而当别人向这小水瓶伸手还没有接触到这水瓶时,他就凭借就近用手将这小水瓶移去了,说太极拳就是这样的。这一比喻演示中,在别人根本就没有与这水瓶接触之时这水瓶就被移动了,显然是将《打手歌》所说的“任他巨力来打我”、“沾连粘随”、“不丢顶”等等一股脑儿全部都否定了的完全的主动,活脱脱的就是外家拳的表现,却被说成了是太极拳的表现。显然这类说法是对太极拳的严重误导。现代太极拳界中的心口不一、言行不一、有语言没有内容、正确概念被偷换、抽象肯定具体否定等等滥竽充数、不懂装懂的现象尤其的多。上述这一个例子就十分典型与发人深省的反映了这种现象的冰山一角。

 

⑹“不丢不顶”不是完全被动

 

现代太极拳界的许多人将“不丢不顶”当作了是完全被动地顺随着对方、始终与对方相接触着的行为。比如在被称为的“推手”中,一方主动地将自己的手臂以自己的身躯为圆心向自己的身后移动,另一方则将手始终与对方的手腕部相接触着被引向对方的身后从而被引得站立不稳,这样的练习是错误的。因为在这种练习中 ,主动引的一方完全违反了“任他巨力来打我”的“舍己从人”,而被引的一方也完全违反了“上下相随”是为了“牵动四两拨千斤”地实现“引进落空”。《打手歌》明白反映:太极拳的“不丢不顶”是一种被动地引导对方从而将对方“引进落空”的方法,而古拳谱又指出:太极拳实现这样方法的“上下相随”是有着严格的外形姿势前提的。就是说太极拳的外形姿势不论如何变化都是符合古拳谱所谓之“开合按势怀中抱”的。由于这种姿势,人体的外形就会始终如一个球体,不是使得对方始终被包裹在这个球体之内,就是使得这个球体沿着对方滚动,从而我能够在“沾连粘随”中始终与对方保持最大范围的接触,使得自己有了很大的化解与伺机攻击的回旋余地;同时能够始终由上往下、由外往内地包围、控制着对方与始终将自己最佳的攻击方向对准对方的身躯中轴。因此,太极拳“不丢不顶”的“粘随”是不能“舍近就远”而应该“粘随”近而不“粘随”远的,是不能完全被动的。

 

⑺太极拳的根本是“沾连粘随”而不是“内劲”。

 

现代太极拳界主流的另一个错误极端观点是认为“内劲”是太极拳的根本与锻炼的核心。然而十分明显,《打手歌》全篇论述的中心是“沾连粘随”而不是“内劲”。《王宗岳太极拳论》则更是全篇论述“沾连粘随”,没有涉及到“内劲”。当然,这不是反映“内劲”对于太极拳不重要。“内劲”对于太极拳自然也是不可或缺之重要的,因为太极拳的克敌制胜最终还是必需要凭借“内劲”的。但是“内劲”的十分重要不等于“内劲”就是太极拳锻炼的核心。因为其一、太极拳这种特殊“内劲”发生作用是必需依赖于“沾连粘随”的,因此“内劲”不是太极拳克敌制胜的根本基础。其二、太极拳这种特殊“内劲”并不是其他武术绝无而仅为太极拳所独有的。因此这种特殊“内劲”是不能作为太极拳主要特征的。其三、太极拳无论是关于武术还是养生的锻炼主体与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放松的有氧运动,不是发劲。因此,将太极拳的根本与锻炼的核心说成“内劲”是错误的。

 

⑻脱离《打手歌》》所谓的“慢练”是错误的

 

现代太极拳界主流的一个错误极端是许多人练太极拳将“慢练”当作太极拳唯一的锻炼速度。《打手歌》反映脱离了“任他巨力来打我”、“不丢顶”、“牵动四两”等等所追求的“慢”与“快”都是不属于太极拳的。“慢练”确实是太极拳学习从一开始直至最上乘阶段都必须要保持和需要坚持的主要锻炼速度,但是太极拳并不排斥“快练”,因为太极拳武术应用所必需的“轻灵”往往是需要“快”的。而现代许多人一味所追求的所谓“慢练”,纯粹都是肢体局部主动用力形成的,根本不存在“牵动四两”,不仅与太极拳没有关系,而且是违背太极拳锻炼宗旨的。

 

⑨“快练”不是太极拳的初学方法和主要的学练方法

 

有人以为“内劲”是太极拳的重要内容,而骤然爆发的速度又是“内劲”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又认为太极拳的根本“松”就是“抻筋拔骨”,而“抻筋拔骨”也应该“快练”, 所以认为“快练”既是太极拳的主要学练方法,又认为太极拳锻炼应该由“快练”开始。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太极拳无论是主要体现为“被动”的“沾连粘随”还是主要体现为“主动”的“发劲”,都是具有与众不同之体内运动反应的。这种特殊的运动反应要形成不假思索的条件反射,是非得从“慢练”开始锻炼不可的,不然是极难形成条件反射的;如果初学就“快练”,是练不成不用力、不主动之“沾连粘随”的,也是练不成由脚起的波浪型的极快发劲的。又太极拳的“抻筋拔骨”与外家拳的“抻筋拔骨”是两回事。外家拳的“抻筋拔骨”是体现了肌肉的用力紧张拉扯,可以快速练习;太极拳的“抻筋拔骨”是体现了肌肉不用力的松弛舒展,必需以缓慢入手、缓慢练习为主。另外,太极拳特殊的手臂局部不用力的、放松的“掤劲”是人体红肌(慢肌)的技能,而红肌的技能容易衰退,所以必需经常以“慢练”来锻炼。而“快速”主要是白肌(快肌)工作,当这种技能形成后不容易衰退。仅就这些而言,太极拳是必需以特殊的“慢练”为主的、初学是不能“快练”的。认为太极拳应该经常“快练”与初学可以“快练”的认识是错误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9928.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