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历史经典 > 六首太极拳古歌诀探释(十一)(正文)

六首太极拳古歌诀探释(十一)

2011-04-24   魏坤梁
核心提示: 【第三首第三、四句原文】 动分静合①屈伸就②,缓应急随理贯通。【注释】①动分静合——借代指“太极阴阳”。因为“动”属“阳...
  

     【第三首第三、四句原文】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

 

 【注释】

 

①动分静合——借代指“太极阴阳”。因为“动”属“阳”、“静”属“阴”,“分”为“阴阳”的分别与不能相混合,“合”为“阴阳”的相依存与不能相分离,这正是老子所说的“负阴抱阳”,也就是“太极”的状态。

 

②屈伸就——“屈伸”表示动作。“就”表示依随。如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公非不能歌,豪放不喜翦裁以就声律耳。”上文中的“就”引申为表示“贴附接触”。“屈伸就”就是《王宗岳拳论》里的“随屈就伸”,和后来《打手歌》里的“沾粘连随”。

 

【语法修辞分析】

 

“动分静合屈伸就,缓应急随理贯通”是分承句。这是因为“动分静合”指的是哲理,“屈伸就”指的是动作;虽然“屈伸就” 可以认为反映了“动分静合”,但“缓应急随”与“理贯通”是联系不起来的。然而,认为“理贯通”是对“动分静合”的说明和认为“缓应急随”是对“屈伸就”的说明,那是很合适的。因此,“理贯通”应该理解为是“动分静合”的谓语、“缓应急随”应该理解为是“屈伸就”的谓语。所以,应该认为前一句的“屈伸就”是和后一句的“缓应急随”相承接,而前一句的“动分静合”是和后一句的“理贯通”相承接,为错承。这两句应该理解为“缓应急随屈伸就,动分静合理贯通”。

 

就词语而言,“动分静合”有特殊的分承修辞,“缓应急随”则是互文句。“动分静合”与成语“左宜右有”一样是古代汉语中的特殊的修辞句,是为了文句多变,将“动静”两字和“分合”两字分开来组成了分承。“动分静合”中的“动”与“静”相承接,“分”与“合”相承接,应理解为“动静分合”。“缓应急随”应理解为是“缓应随,急应随”;这两句又省略了主语“我”,应理解为“我缓应随,我急应随”;“我缓应随”和“我急应随”又都各省略了作为条件的前面一句“他人动缓”和“他人动急”,所以,这一词语完整地应该理解为“他人动缓则我缓应随,他人动急则我急应随。

 

【今译】

 

缓应急随地屈伸就,也是太极阴阳哲理的贯通反映。

 

【讨论】

 

(一)太极拳的“屈伸就”

 

太极拳与其他许多中华武术拳种是有着共性、相通、相似内容的。如太极拳的“拿住丹田练内功”也是其他许多武术拳种都具有的,又如太极拳的拳式外形都可以在查、华、炮、洪等等拳中找到相似的,太极拳动作中有圆弧轨迹更是许多武术的共性,唯独在瞬间与别人贴附着借人之力随人而动却因而置别人于落空等背势,被后世称为的“沾粘连随”也就是“屈伸就”是所有中华武术各拳种所绝无而独有的。太极拳之所以能够以弱胜强,实体方面就是基于“沾粘连随”和特殊的力量即“劲”两个根本,而“沾粘连随”是“劲”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王宗岳拳论》还将被称为“舍己从人”的“沾粘连随”称为是古太极拳之“本”。正因为“沾粘连随”对于太极拳的如此重要,太极拳古代经典拳谱对于沾粘连随作了大量的阐述。古歌诀从第三首的“动分静合屈伸就”开始到第四首的“四两拨千运化良”这么一首半的篇幅,《王宗岳拳论》从“太极者”开始到“多误舍近就远”几乎全篇都是从多个方面对沾粘连随的阐述。

 

“屈伸就”是太极拳特征性的根本。太极拳能够“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令人终不得力、处处落空”、“牵动四两拨千斤”等都是因为有这“屈伸就”。没有了“屈伸就”,太极拳也就不存在了。然而,现代太极拳界约二千年左右开始,不断有人在杂志发表文章表示轻视鄙夷“沾粘连随”,认为“沾粘连随”是没有武术实战价值的。其中居然还有人自称是有明确师承的太极拳传人,由此可见现代太极拳界中有的所谓“太极拳传人”其实已经是与太极拳南辕北辙分道扬镳了,是属于“挂羊头买狗肉”的“太极拳传人”了。而既然学练传承太极拳,就必需坚决唾弃这种否定“沾粘连随”的认识而将“屈伸就”视为重中之重。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891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