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上期)
55、左蹬脚
由前式,右腿弓膝不变;两拳变掌收至胸前向内抱起成十字手,左手在外,掌心向里;左腿前收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右腿挺起微屈,左腿向左前用脚跟平直蹬出;两掌同时向外翻转,向左右平行分开,掌心向外,虚灵项劲,含胸拔背;眼视前方(图100、101)。
56、转身右蹬脚
由前式,以右脚掌为轴,蹬出之左脚随腰胯右转一圈,转回原位落下,与右脚相齐,重心移向左腿微屈,右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两掌收至胸前,向内抱起,成十字手,右手在外,掌心向内;右腿向右前方用脚跟平直蹬出;两掌同时向外翻转,向左右平行分开,掌心向外,虚灵顶劲,含胸拔背;眼视前方(图102、103)。
57、进步搬拦捶
由前式,右脚收回屈膝提起;右掌变拳随腰胯左转,向后搬至左胸前,拳心向里;左腿随腰胯屈膝下蹲,沉腰坐腿。右腿仆步向右前横伸一步,重心移向右腿;右拳拳心向下随腰胯右转向下拦至右腰旁。以下过渡动作与前第18节相同(图104,、105、106、107)
58、如封似闭
与前第19节相同。
59、十字手
与前第20节相同。
60、抱虎归山
与前第2l节相同。
61、左揽雀尾
与前第3节相同。
62、右揽雀尾摄、挤、按、
与前第4、5、6、7节相同。
63、斜单鞭
接按式,提起左腿向左前仆步伸出一步,面向正南方。过渡动作与前第8节相同(图108)。
64、野马分鬃右式
由前式。左腿弓膝不变;左掌掌心向下,同时左脚跟随腰胯右转,转向正西方,左掌向内收至胸前,右钩手变掌,掌心向上,向内向下收至丹田处,上下两掌成抱球状:右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左腿挺起微屈,含胸拔背(图109),左腿随腰胯屈膝下蹲,沉腰坐腿,右腿仆步向右前伸出一步,弓右膝重心移向右腿:随弓膝左右两掌同时上下分开,右掌向下向上斜抄掤起,左掌向左侧下采至左腰旁:左腿伸直,含胸拔背,松腰胯,沉肩垂肘(图110)。
65、野马分鬃左式
由前式。右腿弓膝不变;右掌下翻,掌心向下,向内收至胸前,左掌外旋向内收至丹田处,掌心向上,两掌成抱球状;左腿回收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右腿挺起微屈,含胸拔背(图111)。右腿屈膝下蹲,沉腰坐腿,左腿仆步向左前伸出一步,弓左膝重心移向左腿:随弓膝左右两掌同时上下分开,左掌向下向上斜抄拥起,右掌向右侧下采至右腰旁:右腿伸直,含胸拔背,松腰胯,沉肩垂肘(图112)。
66、右揽雀尾撮、挤、按
与前第4、5、6、7节相同。
67、单鞭
与前第8节相同。
68、玉女穿梭一
由前式,左掌外旋掌心向内,同左脚跟随腰胯右转,转向西南方,左掌收至右胸前,肘下垂:右腿向后收至左脚后侧;右钩手变掌掌心向下,向内收至丹田处,掌心向上:重心移向右腿,左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含胸拔背,右腿屈膝下蹲,沉腰坐腿,左腿仆步向左前方伸出一步;同时左臂弧形向上翻起至头上,掌心向外;弓左膝重心移向左腿;右掌上提至胸前,外旋坐腕,成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随弓膝向前按出,臂微屈;右腿伸直,含胸拔背。松腰胯,沉肩垂肘;眼前视(图l13、114)。
69、玉女穿梭二
由前式,左腿弓膝不变,左脚跟和左右两掌随腰胯右转,转向身后正东方;随右转,右掌落下收至丹田处,掌心向上,左掌向内收至左胸前,掌心向里,左肘下垂:右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左腿挺起微屈,含胸拔背:左腿再随腰胯屈膝下蹲,右腿仆步向右前方伸出一步;同时右臂弧形向上翻起至头上,掌心向外:弓右膝重心移向右腿;左掌上提至胸前,外旋坐腕,掌心向外,随弓膝向前按出,臂微屈,含胸拔背,松腰胯,沉肩垂肘;眼前视;右腿伸直(图115、116)。
70、玉女穿梭三
由前式,右腿弓膝不变,右脚跟和两掌随腰胯向左微转,右掌落下收至丹田处,掌心向上,左掌回收至胸前掌心向呈,肘下垂:左腿前收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右腿挺起,含胸拔背;右腿再随腰胯屈膝下蹲,左腿向左前东北方仆步伸出一步;同时左臂弧形向上翻起至头上,掌心向外:弓左膝重心移向左腿;右掌上提至胸前,外旋坐腕,掌心向外,指尖向上,随弓膝向前按出,臂微屈;右腿伸直,含胸拔背。松腰胯,沉肩垂肘(图117、118)。
71、玉女穿梭四
由前式,左腿弓膝不变。左脚跟和两掌随腰胯右转,转向身后正西方,随右转左掌落下收至丹田处,掌心向上,右掌收至左胸前,掌心向内,右肘下垂;右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左腿随腰胯挺起,含胸拔背;左腿再随腰胯屈膝下蹲,右腿仆步向右前西北方伸出步。以下过渡动作与玉女穿梭二相同(图119、120)。
72、左揽雀尾
由前式,左掌向后收至右肋旁,外旋成掌心向上,右掌向下收至右胸前,掌心向下;右脚跟和腰胯微左转,两掌掌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以下过渡动作与前第3节相同。
73、右揽雀尾捋、挤、按
与前第4、5、6、7节相同。
74、单鞭
与前第8节相同。
75、云手
与前第43节相同。
76、单鞭下势
由单鞭式,两手随腰胯后坐下蹲,重心寄于右腿,左腿伸直:右臂仍照前式不动,左掌掌缘向下,由前往后,自上至下弧形撤至腹前,复向下往前伸出;松腰落胯,眼神视手(图121)。
77、金鸡独立右式
由单鞭下势,左脚尖向左微转,身体向前,重心移向左腿,左腿随腰胯挺起;同时右脚向前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右掌由后随右腿向前,随身体挺起势向上举起,手指朝上,右肘与右膝上下相齐,左掌掌心朝下,收至左胯旁;同时右脚尖向前平直踢出,复收回原位,左腿略屈,虚灵顶劲,含胸拔背,肘与膝相合;右手指与眼同高,眼前视(图122)。
78、金鸡独立左式
由前式,右脚落地,屈膝下蹲;右掌同时下落。收至右胯旁,指尖前伸掌心朝下;重心移向右腿,右腿随腰胯挺起,左腿屈膝提起,脚尖下垂:左掌由下随左腿向前,随身体挺起势,向上举起,指尖朝上,左肘与左膝上下相齐:随即左脚尖向前平直踢出,复收回原位,左腿略屈,虚灵顶劲,含胸拔背,肘与膝相合(图123)。
79、倒撵猴右式
由前式,右腿随腰胯屈膝下蹲,左掌外旋掌心向上,前伸;左腿向左后仆步伸出后退一步,重心坐回左腿。以下过渡动作与前第26节相同。
80、倒撵猴左式
与前式第27节相同。
81、斜飞式
与前第28节相同。
82、提手上势
与前第9节相同。
83、白鹤凉翅
与前第lO节相同。
84、左搂膝拗步
与前第十一节相同。
85、海底针
由前式,左腿弓膝不变,右腿前收屈膝向前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左腿随腰胯挺起,再屈膝下蹲,含胸拔背,沉腰坐腿,右腿仆步向后伸出后退一步,重心移向右腿:右掌心向左,掌缘后钩指尖下垂,左手附于右肘内侧。两掌随躬身折腰下沉,屈膝坐实:同时左脚收回半步,脚尖点地,成虚步,松腰胯,气沉丹田,眼前视。与图54相同。
86、扇通背
与前第35节相同。
87、转身白蛇吐信
由扇通背式,左腿弓膝不变,左脚跟随腰胯右转:左掌向下收至左胯旁,右掌向下收至左肋下变拳。拳背向上,同时左掌向上翻起至额前,掌心向外,右拳向上经胸前向外翻转,左掌和右拳随腰胯翻转至身后正西方;右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左腿随腰胯挺起,含胸拔背,再随腰胯屈膝下蹲,右腿向右前伸出一步,脚尖着地成虚步:右拳翻转成拳心向上,收至右腰旁,变掌指尖向前掌心向上,随腰胯向前伸出;弓右膝重心移向右腿;左掌落下前仆置于右肘内侧上面:沉肩垂肘,松腰胯,眼前视(图124、125)
88、进步搬拦捶
由前式,重心坐于左腿。右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同时右掌变拳,随腰胯左转向后搬至左胸前,拳心向里。以下过渡动作与前第18节相同。
89、上步右揽雀尾捋、挤、按
与前式第4、5、6、7节相同。
90、单鞭
与前第8节相同。
91、云手
与前第43节相同。
92、单鞭
与前第8节相同。
93、高探马带穿掌
由高探马式,左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右腿随腰胯挺起,含胸拔背,右腿再随腰胯屈膝下蹲,左腿仆步向左前伸出一步,弓左膝重心移向左腿:左掌掌心向上,从右手臂腕背处穿过,向前伸出,臂微屈。右掌随势回收至胸前,腕背置于左臂下:右腿伸直,松腰胯,眼前视(图126、127)。
94、转身十字腿
由前式,左脚跟和左掌随腰胯右转,转向身后正西方:同时左掌收至胸前变十字手,右掌在外:左腿随腰胯挺起,右腿屈膝提起,绷平脚面向前上踢起:两掌向左右平行分开。右掌向前迎击右脚面,眼前视(图128)。
95、进步指裆捶
由前式。右脚向前落地,左腿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含胸拔背,右腿随腰胯下蹲,沉腰坐腿,左腿向前仆步伸出一步:右掌变拳向下收至右腰旁,拳心向上,左掌随腰胯右转,向右收至右胸前,掌心向里;同时弓左膝,重心移向左腿,左掌随腰胯左转,向下弧形搂过左膝盖,置于左腿旁,右拳外旋,成虎口向上,向前斜击,拳面向前;身略前俯,右腿伸直松腰胯;眼前视(图129、130)。
96、上步右揽雀尾捋、挤、按
由前式,左腿随腰胯挺起:左掌自左胯旁向上翻起至左胸前,掌心向下,右拳变掌,向里收至左肋旁。掌心向上,与肋同高,与左掌相对,成抱球状。以下全部过渡动作与4、5、6、7节相同。
97、单鞭
与前第8节相同。
98、单鞭下势
与前第78节相同。
99、上步七星
由前式,左脚尖向左横移,身体随腰胯向前,重心坐向左腿:左掌变拳,收至胸前,虎口向上,拳心向里,右掌变拳,从后向下向上向前击出,拳心向上,拳面向前,置于左腕下;右脚同时前收,向前仆步伸出,脚尖着地成虚步,含胸拔背,松腰胯;眼前视(图131)。
100、退步跨虎
由前式,右腿回收屈膝提起,膝与肋同高,脚尖下垂,左腿随腰胯挺起。含胸拔背。左腿随腰胯屈膝下蹲,沉腰坐腿,右腿向右后仆步伸出后退一步,重心后移坐向右腿:两拳变掌,同时上下分开,如白鹤凉翅式:右脚伸直,脚尖着地成虚步,松腰胯,含胸拔背;眼前视(图132、133)。
101、转身摆莲
由前式,右掌向下收至胸前,左掌向上提至胸前,两掌掌心向外:左腿提起,以右脚掌为轴,左腿和两手掌随腰胯向右360度转一圈,回到原位,左腿落下,重心移向左腿:两掌向上向右弧形转至右额旁:右脚提起向上往右摆踢,以右脚背扫拍两手掌,虚灵顶劲,上身中正(图134、135)。
102、弯弓射虎
由前式,右脚向右前方落地踏实:两掌同时随腰胯右转变拳,左拳转至胸前,右拳转至右耳旁,两拳同时向左前伸出,两拳虎口左右相对,松腰胯,虚灵顶劲,左臂微屈,右臂呈弧形(图136)。
103、进步搬拦捶
由前式,重心移向左腿,右腿屈膝提起,左腿随腰胯挺起:右拳随腰胯左转,向里搬至左胸前拳心向里,左拳变掌收至左胸旁。以下过渡动作与前第18节相同。
104、如封似闭
与前第19节相同(图137、138、139)。
105、合太极式
由前式,左腿弓膝不变,左脚跟和两掌随腰胯右转,转至面向正南,右脚收至左脚外侧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掌随两肘下沉收至胸前,向下按至两胯旁:右腿向右横跨一步成马步:两手自两胯旁平行分开,掌心向上,臂伸直上举至头,两掌心相对,两掌心向里向下经面前交叉,右掌在上,掌心向上,随马步下沉至丹田处,向左右平行分开上举至头顶,掌心相对,两掌变掌心向下;两腿随腰胯挺起,右脚收至左脚外侧与肩同宽:两掌向下经面前向下按至两胯旁,掌心向下指尖前伸,与起势相同;虚灵顶劲,含胸拔背,气归丹田,敛气凝神:停立片刻,使气血行走归原状而止(图140、141、142)。(演练者:贾安树)
(编后说明:原稿从“预备式”开始至“和太极”结束,动作序号标明共107式,但其中缺第28式、第77式,故实为105式。刊发时对动作序号做了相应调整,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