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理论 > 历史经典 > 太极内功心法之——安舒中正(正文)

太极内功心法之——安舒中正

2017-01-14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核心提示:站直是对的,是否安舒中正待研究。中正是外形,内求安舒,安舒指心神意气,中正和安舒是相辅关联的内外双修的方法。尾闽巾正,还不是安舒中正,安舒中正应以心神意气的安 静,精神放松,影响外形的体净。体净表现在练拳盘架的行功 中的中正安舒,静中的中正不一定在动中能做到安舒。在太极拳的训练中对身法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人极起势的无极状态 中,要求练家站立中正,从脚到顶,踝、膝、胯、腰、肩、 肘、腕、手等九大关节要放松,且虚灵,称为“九松”。身上的随意肌和不随意肌群都一一松开,这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自我 调整,有时还需在师长...
  

凡是练家均明白“中正安舒”之拳理,但有的练家不重视修炼,以为身体站立正直、双目平视便做到中正安舒了。


      站直是对的,是否安舒中正待研究。中正是外形,内求安舒,安舒指心神意气,中正和安舒是相辅关联的内外双修的方法。尾闽巾正,还不是安舒中正,安舒中正应以心神意气的安 静,精神放松,影响外形的体净。体净表现在练拳盘架的行功 中的中正安舒,静中的中正不一定在动中能做到安舒。在太极拳的训练中对身法的要求是极严格的。人极起势的无极状态 中,要求练家站立中正,从脚到顶,踝、膝、胯、腰、肩、  肘、腕、手等九大关节要放松,且虚灵,称为“九松”。身上的随意肌和不随意肌群都一一松开,这要花一定的时间去自我 调整,有时还需在师长纠正下去完成。

      拳论要求,“立身须中正安舒,支撑八面”。静立比较容易,动中就比较困难。盘拳行功在拳势的阴阳变化中,重心变 转不到位,往往出现身形左右歪斜,有前俯、后仰、凸凹、断 续、缺陷之病。这是因为心神意气僵紧之过,要调整心态,顺畅呼吸,恢复心神的安静。练拳是周身放松重要的训练法,练家一定要重视练拳。练一套拳、一段拳或练习单势都可以,注意势与势之间的阴阳变转,又称为阴阳接头。重心脚与顶上下成为一条线,以保持立身中正。正,可以按照“九松”“十要”之要求站无极桩。站桩,心神意气易于放松。站桩、练拳、双人对练推手,顶上虚灵有神,绝不能忘,绝不能丢。

      身形的中正是心神意气安舒的反映,巾正和安舒是互相依存的,要随时调整心态,安舒心神,在静中、动中均保持中正 安舒才能练好太极拳。身形的中正,由心、神、意、气的安静为基础,体内心、神不静,外形的中正难以寻觅。对身形称为“安舒中正”合理准确,因为先有体内的安舒后反映到体表的中正。安舒中止和  “立柱式身形”结合在一起修炼,发展身形中正的理论,才提出身形内外的“三不动”原则。

       在武术圈子里有句俗语“低头猫腰,功夫不高”。为什么行功时低头猫腰,因为没有注意身形的训练。吴式太极拳承传 下来的身形保持中正,取名“立柱式身形”。

       “立柱式身形”是吴式太极拳特有的拳法,经过杨禹廷大师八十多年的实践运用,证明是符合拳理拳法。顾名思义,立 柱式,是身形像一根柱子立于地上,“立柱顶千斤”,取其稳 固、抗重压之意。操作很简单,讲了易懂,听了易学,自己易操作。

      太极拳十分讲究重心,反对双重。太极宗师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 双重之病未悟耳。”双重是病,太极拳运动中的病态。陈式太极拳大师、著名太极拳家陈照奎先生,总结出太极拳习练“五十病”.第四十四即为双重之病。

      陈式太极拳宗师陈长兴先生素有“牌位先生”之雅号。从他的雅号,我们可以想象到,人师盘拳、推手、技击身形始终 保持巾正,否则不可能是“牌位”。立柱式身形优丁双重身形,取重心脚的单腿重心,即左脚或右脚重心,脚、腹股沟、顶.上下一条线。市柱式身形可以直观检查,足看得清楚的。立柱式身形,是足尖、膝尖、鼻尖的“三尖相对”功夫,可以经常习练坐步和弓步,或习练“搂膝拗步”和“倒撵猴”。注意在虚实腿的把握中,虚脚要虚净,所谓“虚净”,是虚脚一点力也不挂,通常说的“一羽不能加”,脚后跟虚轻轻落地,脚趾上扬。实腿实足,将全身的重量由实腿支撑,成坐步或弓步,三尖相对,脚绝对不能踩地,应平松落地,取“双轻”功法为佳。

      弓步变坐步,实脚松虚到顶,虚脚被动虚起,在实脚内侧虚靠后过渡到向前变坐步。此时虚脚隅位斜出30度,脚后跟虚着地,脚趾上扬。坐步变弓步亦然。立柱式身形在太极拳整体拳法中占据重要地位,前进、后退、左顾、右盼,是很灵活的。但一定要注意,在虚实腿减加法的变动中,胯保持松空状 态,不可加入虚实腿的变动,有胯便添乱,使腰腿僵紧。

       中正是万法宗,没有中正就不是太极拳。

       我们修炼太极拳,拳诀拳论要天天讲,要溶入到拳架之中。练拳应注意身上三大病:缺陷、凹凸、断续,手上四大 病:顶、偏、丢、抗。身上有“病”.不中不正不安不舒。安舒是指内的心、神、意、气静,外的肢体肌肤净。心意松静, 肢体干净。这是小道理,但小道理起着大作用。 体松是指太极拳练习者在运动时感到舒适,而旁观者则因其动作舒松自然、舒展大方,而感受到美的一种姿势。练习者造诣较深时,走架将进入一种“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的外形舒展、内则紧凑的状态。它一方面可调节心神,自娱自乐,一方面也给他人一种艺术感受,对健身自然有益。
    
       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太极拳的练习中,举手投足顺其自然,进退往来如行云流水,进入一种空灵、宁静的最佳状态,忘掉烦恼、抛弃浮躁,与大自然暂时的融合,浑然一体,会是一种非常美妙舒畅的感觉。有实验证明,打太极拳能使大脑活动进入一种高度宁静的“觉醒”状态,一套拳练下来,清新怡人,司以提高工作效率。当你与三五拳友一起习拳时,微微出汗且不气喘吁吁,小息之间切磋拳技,从容交谈,真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情感活动。
    
        太极拳要求的体松在推手中好处也很多,它口以使精神集中,可达到身手轻灵自如,搭手时,不宜被对方掌握劲力所在。太极拳是练意识为主,意到气到劲就到。只要身体上任何一部分与对方接触,都可以化劲、发劲。太极拳的攻防方法,主要在于全身的松柔与软弹力,这种软弹力一般人没有,它不是由局部产生的,而是全身完整一气、协调动作产生的。又因为这种力常为爆发力,如炸弹一般,所以威力也特别大,常能将对方打出很远。这就是太极拳精妙之所在。
 
         太极推手中的进退应属于步法,顾盼应属于眼法,而定应属于身法。
    
         步法的进退必须走弧线,这是由脚尖内扣或外摆而形成的,绝不能走直线进退。进退是步法的统称。步法其实不只进退两种,还有上步、盖步、插步、击步、跳步、跨步、撤步、绕步、垫步等。步法要轻灵沉稳,迈步如猫行,落地生根,手到脚到,发人才妙。
    
        眼是传达信号的器官,又是指挥全身动作的先行。因此,眼应该注意目标的所在,然后身步手法随之运动。如果要变换身步手法的方向,应首先以眼所注视的方向为准。眼应平视目标,不可偏高或偏低,如果向某一方向转身进步,眼光应转向某方,眼注视的目标为点,点的内外为面。面的界限约为150度,《太极拳论》所说的“左顾右盼”,顾的就是点,为实;盼的就是面,为虚。因此,左顾的同时,也要又有右盼。顾盼不但是为了指挥自己的技术动作,而且是为了观察对方的动向,以便于因对方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应观察到自己所处的地形和周围环境的情况。
    
       定,中定。它是身法,一是指身体在运动中旋转换劲,来维持重心的平衡;二是指在静态时的身法中正安舒,不偏不倚,呼吸自然,以便于调节气血,使之畅通。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theory/1944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