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流派 > 陈式太极 > 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浅解(正文)

陈氏太极拳练习概要浅解

2012-02-17   陈伯先
核心提示:  (一) 概 要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
  
 
  (一)  概  要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颚齿间,
  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
  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身忌上蹿胡乱摆,宁低不高行平线。
  双手相合勿翻动,微贯一气指肚间。
  上行不过眉,下行似松开,
  内转拇指界中线,外运勿探沉肘尖,
  莫贪莫夹,束肋毛肤相挨。
  腰如车轮左右转,虚实分明互相连。
  脚踏忌“八”、“丁”,切记合脚尖,
  内掌踏地偏重,大二足趾领先。
  宁进不退,下在上先。
  注阴不注阳,注后不注前。
  无处不太极,缠丝劲当粘。
  心意、气力、筋骨,手足、肘膝、胯肩,
  内外六合分明,上下周身关联。
  腋腿四窝名“四?”,左与左对右亦然。
  运行结合呼吸,不丢不顶徐延。
  静如山岳动如电,蓄若开弓发若箭。
  捕鼠猫形搏兔鹘,聚精会神莫稍偏。
  刚而不僵轻非浮,五阴五阳虚灵现。
  着熟懂劲循序进,黏粘神明自通玄,
  谦虚谨慎重武德,急躁狂妄误指点。
 
    (二)浅   解

  无思无虑静下来,平心下气沉丹田:

  练拳时要排除一切杂念,脑子里什么也不牵挂,思想沉静下来。脐以上不准有气,气下沉至丹田(丹田在脐下二、三寸之间,个人的中指中节叫寸)。初学时知道把气沉下就行,不能斤斤拘泥,否则,易于顾此失彼,挂一漏千。
 
  立身当中正,头颅不宜偏:

  身躯当笔直,不得佝偻、凸胸、左倾右斜,头应端正,不得俯、仰、摇、扭。
 
  前后顶劲碰起,二目平视直前:

  前后顶是指头部的前囟和后囱。思想上体会这两处微微碰起就行,不能僵颈硬往上顶,颏须稍收敛,两眼直向前方平视,前后顶也就不易丢失。低头便失前顶,容易精神不振,晕头转向;仰头便失后顶,容易呼吸紧张,横气填胸。
 
  神送前手头忌动,呼吸深沉自丹田:

  神,指眼神。就是说手向左右内外上下运行时,须以眼神瞟送前边或上边的手,不得摆头晃脑或抬头去看手。眼神也是全部精神所贯注,须知收敛、收视之功。呼吸深沉,也正是古人所说的“吐纳术”。丹田:也叫气海。呼吸皆须深沉,发自和还原于丹田。小腹应很自然的保持鼓荡(不能受压秕塌),呼吸就会随之自然了。
 
  耳向后听心贴背,舌尖轻挑鄂齿间:

  儒教讲“执中”,释教讲“虚中”、道教讲“守中”,练习太极拳也都很讲究和重视“中”字。由于两只眼睛看着前面,眼神也顾盼着左右,后面就好像没法觉察,所以耳向后听,也叫反听,心意贴背来维护中立和防范后面的空虚,同时也达到了“动中有静”、“周身相随”的体用要求。
  口宜合拢,用鼻孔呼吸,舌尖轻挑上牙根和上鄂之间,这样,舌尖下很容易流出津液(唾液——中医称为华池,玉液琼浆)必须咽下,既保元气,又免在练拳中发现口干枯渴和急喘难支的毛病。
 
  胸微含,肩里卷,屈臂泛臀裆开圆。裆莫扭,亦莫涮,背丝扣形循环缠:

  胸含,肩自里卷,背也自拔,就达到了“含胸拔背”的要求,但含胸不要误解为弯腰。练太极拳不论内劲外形,都是从从容容,绝不准放荡不羁。内劲是心意指使,外形是内劲所摧,手、足、臂、腿都不准僵硬直滞。运行中臂、腿皆不离弧形、园形、半园形。顺逆缠绕,须有一定的曲度存在,做到“曲中求直”。

  臀,绝不能垂,也不能收敛,必须泛。泛臀也绝不是蹶屁股,泛臀裆才便于开圆,也才符合陈鑫老人家《陈氏太极拳图说》所谈到的“裆贵开圆”。

  裆不开是“人”形,开了裆是“⌒”形。

  裆在运动中,不准扭,也不准涮。扭是别扭,涮是摆晃。一有扭涮,身便散乱。也正是“其病必于腰腿求之”的实证。其所以然,裆乃腰腿之枢纽也。

  裆撑负着中下两盘,对蓄发转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它如同磅板,运行平线,不准有侧、斜、挑、躺的迹象,坐骨尖犹如磅卵。

  背丝扣“∞”形,是指下盘的内劲围绕着两腿根循环缠绕的形象。初练时,是去而复来,久之,是一直向内缠的。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school/11103.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