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西北棍小议(正文)

西北棍小议

2008-09-08   taiji.net.cn
  
                 

  人言“南拳北腿东枪西棍” 这说明棍术在西北地区发展的最好,棍法精良!

  自南宋以来,西北地区中原文化发展落后,不断有少数民族政权统治和人民起义、战乱。因而民间禁止私藏铁制兵器,有些地区曾出现“男折指”现象,也就是防止人民造反 起义,男孩在未到成年前把大拇指的指跟关节折断,让其不能用力拿握兵器。

  因此习武的人们慢慢把铁制兵器的技法转移到木制武器上,比如棍法里保留了枪法等技法,鞭杆里有剑法、刀法。西北地区山路多,人们运物大多以扁担肩挑,人们出门肩挑物品, 另一只手拿上短棍或鞭杆,又能当拐杖用,又能当防身兵器,也不会犯禁,力大者则拿扁担当棍子使来防身,再有放羊、牛人、赶牲畜的人都随手拿着短棍即当工具又来防身。

  西北气候干旱,土地贫瘠,人民朴实、老实、随遇而安,长期来人们只能对棍、鞭术的研究丰富一些。90年代前,在农村乡下,男子汉、男孩几乎都会舞几下棍棒,玩打仗游戏都以棍和鞭杆当武器。农闲时,早晚在麦场场地上大人、小孩纷纷下场练习拨棍(对打)、对鞭,自娱自乐,大人带动着小孩积极参与。一 般用小柳树或杨树做棍子,有条件的则从河南省运来的白蜡杆或藤条做棍、鞭,玩耍一年时间则棍身上出现一层蜡质,光滑顺手。有爱惜棍者则在棍两头包个铜套,使其不易损坏。 小朋友中间那位有白蜡杆棍,大伙羡慕不已!

  每年春节各村都有舞狮、踩高翘等民俗表演闹社火,其中有一部分节目是表演武术,鼓 手打着鼓点,场上两人对散手、对棍、对枪等,这也是相互学习棍术的好机会,有些没有系统学习棍术的孩子,大多看了记忆下来,之后和伙伴们一起对棍。有好多人不会表演套路棍术, 但对棍则当仁不让。有些高手与人对棍,手中拿一根拇指粗细的四尺短棍或竹杆,在交手瞬间点到对方身体要害。

  在棍术的教授传播中,大多以家族内部人员相互口传身授,一少部分则是拜师学艺,有一些是相互交换的方式来学习棍术。由于保守思想,有一种是各自只给对方表演三次,全凭各自的记忆力和悟性来学习。还有一种是自己学他人的棍术,要发誓不能把棍法给自己的下一代 儿子、弟子传! 现在由于时代的发展,90年代后各类娱乐活动的增加,在乡下年轻人几乎没有练习棍术,只有少部分人能坚持继承下来!

  在甘肃省以兰州、河州(临夏)、秦州(天水)为三个区域来分棍术技法。

  因我是天水人,说一下我了解的,在秦州(天水陇西、南地区)有一百多种棍术套路,有黑虎棍、四门棍、白眉棍、八仙棍、昆阳棍、二十八宿硬棍、五虎牧羊棍、白猿棍、镇江棍 、鹞子搜林棍、进山棍、醉棍、梅花棍、七星棍、白口条子、六合条子、天水排子、五郎条子、回手串子棍、白蛇探江棍、乱劈柴棍和独门的壳子棍等等。

挑撅棍


  在天水市有李森林、李德德、回民吴**(80岁),精通白眉棍、黑虎棍、白口条子、八仙棍等。 北道区新阳镇颉占海老先生(82岁)、北道区潘邵(绍)祖(80岁),精通二十八宿棍等,精单头棍打法。秦安县的壳子棍传人高世定,外姓传人王永福(82岁) 、刘马娃(70岁)等。三国姜维故里----甘谷县是全国评定的武术之乡,现有好多年轻人还能坚持练习枪、棍术和鞭杆。

  特别一提的是李森林先生,出身武术世家,是飞将军李广的后代70世孙,天水市武术馆馆长, 现年五十岁,曾在武汉体院、西安体院深造。今年人民体育音像出版社和广州俏佳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为其发行《西棍大全系列》光盘,其中有白眉棍法、六合条子、天水排子、缠海鞭杆等,如有想了解西北棍术的朋友可以购买欣赏。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507.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