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资讯 > 流派采风 > 太极无招信如神(正文)

太极无招信如神

2008-09-08   taiji.net.cn
  
中国古人的一句话,叫做“大巧若拙”。这一句话很不容易理解,但却还不是最难理解的。


  中国古人还有两句话,叫做“大音稀声,大象无形”。比之“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来,这两句话要难理解得多。

  即以武功而论,“大巧若拙”总还有一个“拙”的形式,正如穆人清将武功之“大巧”运用于长拳十段锦这样平凡的套路,玄难和萧峰将其“大巧”运用于“太祖长拳”的普通招式之中。这虽然不易解透,总还有种“形”可以把握,有一种套路,一些招式——即便是平平无奇的“拙”的招式——可供运用。那“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意思便难以捉摸了。

  不过,我们在金庸的小说中,同样能找到合适的例证。

  小说《奇天屠龙记》第二十四回《太极初传柔克刚》,叙述蒙古郡主赵敏带着一批武功十分高强的人马前来武当山示威挑衅,要扫平武当。其时武当派的宋远桥、俞莲舟等高手都已被越敏设计下毒掳去,而复设计将张三丰击伤,武当山上只剩下伤了的张三丰与残废了的俞岱岩。幸而张无忌及时赶到,用新学会的太极拳将对方两大高手打败,剩下的一位化名阿大的剑术高手,原号“八臂神剑”,是丐帮前长老,剑术通神,且手中所握,正是锋利无匹的神兵倚天剑——

  ……张无忌暗暗发愁,这口倚天宝剑锋锐无匹,任何兵刃碰上即断,惟一对策,只有以乾坤大挪移法空手夺他兵刃,然而伸手到这等锋利的宝剑之旁,只要对方的剑招稍奇,变化略有不恻,自己一条手臂自指尖以至肩头,不论哪一处给剑锋一带,立即削断,如何对敌,倒是颇费踌躇。忽听张三丰道:“无忌,我创的太极拳,你已学会了,另有一套太极剑,不妨现下传了你,可以用来跟这位施主过过招。”张无忌喜道:“多谢太师父。”转头向阿大道:“这位前辈,我剑术不精,须得太师父指点一番,再来跟你过招。”

  那阿大对张无忌原本暗自忌惮,自己虽有宝剑在手,占了便宜,究属胜负难如,听说他要新学剑招,那是再好不过,心想新学的剑招尽管精妙,总是不免生疏。剑术之道,讲究轻翔灵动,至少也得练上一二十年,临敌时方能得心应手,熟极而流。他点了点头,说道:“你去学招吧,我在这里等着你,学两个时辰够了吗?”

  张三丰道:“不用到旁的地方,我在这儿教,无忌在这儿学,即炒即卖,新鲜热辣。不用半个时辰,一套太极剑法便能教完。”

  他此言一出,除了张无忌外,人人惊骇,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均想:就算武当派的太极剑法再奥妙神奇,但在这里公然教招,敌人瞧得明明白白,还有什么秘奥可言?……

  ……张三丰道:“老道这路太极剑法能得八臂神剑指点几招,荣宠无量。无忌,你有佩剑么?”小昭上前几步呈上张无忌从赵敏处取来的那柄木制假倚天剑。张三丰接在手里,笑道:“是木剑?老道这不是用来画符捏诀,作法驱邪么?”当下站起身来,左手持剑,右手捏个剑诀,双手成环,缓缓抬起,这起手式一展,跟着三环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拦扫、右拦扫……一招招地演将下来,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针”,双手同时画圆,复成第五十四式“持剑归原”。张无忌不记招式,只是细看他剑招中“神在剑先,绵绵不绝”之意。

  张三丰一路剑法使完,竟无一人喝彩,各人尽皆诧异:“这等慢吞吞、软绵绵的剑法,如何能用来对敌过招?”转念又想:“料来张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数,好让他瞧得明白。”

  只听张三丰问道:“孩儿,你看清楚了没有?”张无忌道:“看清楚了。”张三丰道:“都记得了没有?”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小半。”张三丰道:“好,那也难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吧。”张无忌低头默想。过了一会,张三丰问道:“现下怎样了?”张无忌道:“已忘记了一大半。”
周颠失声叫道:“糟糕!越来越忘记得多了。张真人,你这路剑法很是深奥,看一遍怎能记得?请你再使一遍给我们教主瞧瞧吧。”

  张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剑出招,演起来。众人只看了数招,心下大奇,原来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没有一招相同。周颠叫道“糟糕,糟糕!这可更加叫人糊涂啦。”张三丰画剑成圈,问道:“孩儿怎样啦?”张无忌道:“还有三招没有忘记。”张三丰点点头,收剑归座。

  张无忌在殿上缓缓踱了一个圈子,沉思半晌,又缓缓踱了半个圈子,抬起头来,满脸喜色,叫道:“这我可全忘了,忘得干干净净的了。”张三丰道:“不坏,不坏!忘得真快,你这就请八臂神剑指教吧!”说着将手中木剑递给了他。张无忌躬身接过,转身向方东白道:“方前辈请。”周颠抓耳搔头,满心担忧。

  看到这里,书中的情势已铺排到了极点,也紧张到了极点。读者的担心到了极点,不解也差不多到了极点。——有许多原因和理由使我们担心,同时也使我们不解。

  其一,张无忌的剑法本来就平常。他所学的功夫,包括七伤拳,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的功夫都非剑术功夫,再则在小说的前面也交待了张无忌与灭绝师太的倚天剑相斗时的窘态。最后虽然侥幸得胜,但并不是以剑术取胜而是以轻功和抢攻取胜的。

  其二,剑术一道,没有多少年苦练谈何容易!俗话说“百日刀,千日剑”,其实要将剑术练得可与八臂神剑方东白这样的高手对敌,没有几十年的功夫则多半是休想取胜的。如若张无忌以己之长(诸如乾坤大挪移)攻敌之短,或许还有几分得胜的把握,虽倚天剑锋锐无匹,碰上就有断手断臂之灾,但紧急关头却也说不得只有如此了。谁料书中张三丰居然要突兀地教张无忌一路新创出来的、尚未使用过的太极剑。这不能不说是冒了天大的风险。

  其三,张无忌现学现卖,势不能熟极而流已是冒了极大的风险。谁知张三丰竟又要将此紧张的情势又向前推进一步,方东白明明要回避,以便他们教剑学剑,张三丰居然要“当面指教”。这样一来,又使读者的最后一种希望也破灭了;原本以为这“太极剑”或有什么奇绝的怪招,乘敌不备之际,以奇巧取胜,像陈家洛的“百花错拳”那样。谁料张三丰要当着所有的人教剑,这还有什么秘密可言!一切奇巧均谈不上了。实习已谈不上,熟练谈不上,奇巧的路子又被自己堵死了。这不能不令人更紧张、也更加不解。再则,方东白开出价来,慷慨地给了他们两个时辰的时间——这方东白成竹在胸,也就乐得故做大方慷慨,两个时辰又能将一路剑法教学得怎样呢——可张三丰又偏偏说只须用半个时辰的时间。这不是自己与自己过不去么?

  其四,教剑也好,学剑也好,斗剑也好,手里总应该有一把剑才是道理,谁料小说在这里也要拿捏一把,偏偏让小昭递上一柄木头剑来。试想木剑如何与铁剑对敌?假倚天剑碰到真倚天剑,如之奈何?!这不能不让人头上冷汗一层又加一层。

  其五,大凡剑法,总是以轻翔灵动、锋利快捷为特点,谁料张三丰使出来的太极剑,不仅慢吞吞、而又软绵绵,与剑术之道,完全是背道而驰。这已不能不叫人担心;这叫什么剑法呀!以此剑法,如何取胜?

  其六,更绝的是,凡剑法总应该是一招一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这招式练得越准确无误,对敌时的胜机就越多。可是张三丰当众重施第二遍太极剑时,居然与第一遍的招式大不一样,几乎无一招一式相同。这就不仅让人担心,紧张而已,实在是叫人如入五里雾中,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难怪武艺不低的周颠要大呼“糟糕”,无论如何也不能明白。

  其七,软绵绵、慢吞吞已是叫人担心,第二遍的招式与第一遍完全不一样更加一层担心。最担心的是,张三丰不问张无忌将剑招记住了多少,却问“忘掉了多少”。而张无忌居然答道“已忘了一半”“已忘了一大半”“只有三招没有忘记”“这可全部忘记了”!……如此,又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与常理常情背道而驰。大凡使剑总要将剑法记得清清楚楚,使得熟极而流,这才有克敌制胜之机会,怎么可以连记都记不得呢?——而张三丰偏偏正是在张无忌将剑招全部忘记的时候叫他与八臂神剑动手过招!——这一下将周颠以及读者的最后一点点指望都全部摧毁了将最后一点信心都弄没了,剩下的只能是彻头彻尾的糊涂,彻里彻外的不解。紧张担心,无以复加。

  以上七点,分明都是败势,毫无取胜之理,试看张无忌如何对付、又如何取胜?——须知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武当山众人性命全系于此,武当一派的根基声誉也全系于此,张无忌及张三丰自己的性命交关更不必说,——除非神仙前来救驾!

  若是一般的武侠传奇之书,或者不会如此铺排,将人逼上死路;或者既如此铺排,则只能出现神仙救驾的奇迹。除此两途,也实在叫人想池同还有什么妙法来。

  可是金庸却偏偏又一次出人意料。既没有任何神仙救驾的奇迹出现,张无忌居然还是取得了胜利。请往下看:

  张无忌左手剑诀斜引,木剑横过画个半圆,平搭在倚天剑的剑脊之上,劲力传出,倚天剑登时一沉。……

  这两把兵刃一是宝剑,一是木剑,但平面相交,宝剑和木剑实无分别,张无忌这一招乃是以己之钝,挡敌之锋,实已得了太极剑法的精奥。要知张三丰传给他的乃是“剑意”,而非“剑招”,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神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两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拘囿,剑法便不能钝。这意思杨逍、殷天正等高手已隐约懂得,周颠却终于逊了一筹,这才空自忧急了半天。

  这时只听得殿中哧哧之声大盛,方东白剑招凌厉狠辣,以极浑厚内力,使极锋锐利剑,出极精妙招术,青光荡漾,剑气弥漫,殿上众人便觉有一个大雪团在身前转动,发出蚀骨寒气。张无忌的一柄木剑在之团寒光中画着一个个圆圈,每一招均是以弧形刺出,以弧形收回,他心中竟无半点渣滓,以意远剑,木剑每发一招,便似放出一条细丝,要去缠在倚天宝剑上,这些细丝越积越多,似是积成了一团团丝绵,将倚天剑裹了起来。两人拆到二百余招之后,东方白的剑招渐见涩滞,手中宝剑倒似不断地在增加重量,五斤、六斤、七斤……十斤、二十斤……偶尔一剑刺出,真力运得不足,便被木剑带着转运几个圈子。

  方东白越斗越是害怕,激斗三百余招而双方居然剑锋不交,那是他生平使剑以来从所未遇之事。对方便如撒出了一张大网,逐步向中央收贤。东方白连换六七套剑术,纵横变化,奇幻无方,旁观众人只瞧得眼都花了。张无忌却始终持剑画圆,旁人除了张三丰外,没一个瞧得出他每一招到底是攻是守。这路太极剑法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种种样的圆圈,要说招数,可说只有一招,然而这一招却永是应付不穷。猛听得方东白朗声大啸,须眉皆竖,倚天剑中宫疾进,那是竭尽全身之力的孤注一掷,乾坤一掷……!张无忌一惊,左手翻转,本来捏着剑诀的食中两指一张,已挟住倚天剑的剑身,右手半截剑向他右臂斫落。剑虽木制,但在他九阳神功运使之下无殊钢刃。方东白右手运力回夺,倚天剑被对方两根手指挟住了,犹如铁铸,竟是不动分毫,当此情景之下,他除了撒手松剑,向后跃开,再无他途可循。……这一仗竟是张无忌大获全胜。原本是张无忌担心倚天剑锋利无匹,怕方东白将自己的手臂砍下,谁料结果恰恰相反,竟是张无忌用手中的木剑将方东白提着倚天宝剑的右手臂斫了下来。

  以上结局可以说完全在意料之外,细思之下却仍然是在情理之中。作者竟将这“不可能”的情势转为了“可能”,竟尔又为成实事,且居然天衣无缝,使人不得不信服。

  张无忌的取胜之道,有几条明显的理由,是我们所能理解的。一是张无忌乃是张翠山之子,对武当一派的武学精髓,从小就浸淫其中,最初学武便是以武当武功扎下根基。所以以后学起武当派的功夫来自是比他人容易百倍。其二,张无忌经历奇遇,已学会了几种当世奇功,诸如九阳直经、乾坤大挪移等等,这不仅使他的功力远远超地他人,同时也使他的武学修养与见识非一般人可比。从而使他学起新的武功来,自然而然地就会事半功倍。看起来在这场斗剑中,张无忌没有使出九阳真经、乾坤大挪移等奇功,然而有了这些奇学作为基础,身手自然不凡,这是毫无疑问的。其三,正在斗剑之前,张无忌刚刚学会了太极拳,不仅拳理明白,而且经过两番搏斗,可以说已将太极拳的精髓掌握在心,而且能得心应手。——在他用太极拳与人相斗之际,张三丰更进一步教他以“用意不用力,太极圆转,无使断绝。当得机得势,令对手其根自断。一招一式,务须节节贯穿,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的精妙拳理,这才使他关键处一点便透,登时便已领悟、明白了太极图圆转不断,阴阳变化之意。——而太极拳、太极剑同为太极功夫,招式有别,其理相通,其意相同。张无忌既已学会了太极拳的拳理与精义,对太极剑自然也就触类旁通了。
以上是几点我们能够在事先推想出来的原因。这几种原因可以说是要当明显的,用不着多费心思就能明白。除此之外,张无忌的取胜当还有更深刻、更重要的原因。这些原因恐怕就不是那么容易理解,尤其不是一看便知的原因了。然惟其如此,这才见出金氏武学思想的深刻精髓,才见出金氏学武之“道”来。

  其一,张无忌虽武功高强,但剑术不精,这是事实。而学剑之难,没有数十年的勤学苦练不能熟极而流,成为此中高手,这也是事实。然而,关键在于这太极剑与前此我们所知道的一切剑法都是完全不同的,甚至是反其道而行之。一般剑法都讲究轻翔灵动,而太极拳则讲究圆转不断;一般剑法都讲究锋锐刚猛,而太极剑则是以柔克刚,浑然一体;一般剑法都讲究招式精妙繁复,机巧变化,而太极剑则“只是大大小小、正反斜直各种各样的圆圈,要说招术,可说只有一招,然而这一招却永是应付不穷。”……——如此奇异的剑法,自必有其奇异的功能。张无忌即便是原先的剑术不高,也并不大碍,相反倒正是歪打正着了。在使太极拳时,张无忌在一开始虽已颇得太极三昧,只因他原来的武功太强,拳招中棱角分明,反而有伤于太极拳那“圆转不断”之意。如今学这太极剑,倒恰因为原先剑术不强而学得更加迅速而无障碍了。

  其二,张三丰之所以敢于当众教剑,当着敌人要张无忌学剑,根本原因即在于他们要传的并非“剑招”,而乃“剑意”。——周颠等人以及大部分读者朋友,始终都是从“剑招”上去想,当然不可能懂得张三丰及太极剑的武学的高深之处,从而白白的担了半天心事。——太极剑法的奥妙之处也正在此,它不以剑招取胜,而以其“圆转不断、节节贯穿”的剑意取胜。要他将所见到的剑招忘得半点不剩,才能得其精髓,临敌时以意驭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倘若尚有一二招剑法忘不干净,心有所囿,剑法便不能犯。……——这道理看似玄奥,却并非不通。古人有“得意忘形”之说:此之谓也,即如学习小说创作,真正“得道”之人,决不会仅从“技巧”(招式)着手。除了刚学作文的中小学生,写作之时总要想以如何开篇如何结局。真正文章高手则只需立意深刻,则无招无式亦能使文章自成。一心拘泥于文章技巧,只能反会使文章落入下乘。过去的“八股文”最是讲究章法、招式,“起、承、转、合”一股一式,都要有所规范,结果只能是使文章有形无神,陈腐不堪,害人不浅。如今这太极剑,正如高手文章,不思技巧,仅立意鲜明,感情充沛,便能如行云流水、任意所之、又能像长江大河、节节串贯,不断不绝,滔滔滚滚,其势恢宏,人莫能挡。

  其三,张无忌拿着一柄假倚天剑,一柄木剑,而他的对手方东白则拿着一柄真正的锋锐无匹的椅天宝剑,看起来优劣已判,“金可克木”。然而,世界万物,变化无穷,运用得妙,未始不能以钝挡锋、以柔克刚。木剑与铁剑固是不能硬碰硬削,但“平面相交”则了无分别。甚而木剑之柔,可以避其锋锐,更可以发挥出太极剑的无比威力来。如此,小昭递上一柄木剑,非但不是“不巧”,相反正是“巧”之极矣!

  如此,张无忌的“取胜之道”就再也没有多少可以怀疑的了。早知如此,也就不会为此多担心事,也不会产生不必要的胡思乱想。

  以上所言,正是“大音稀声,大象无形”的道理。这是中国道家的学术思想,其中也包含了极深的“道 ”。

  了解“太极拳”“太极剑”的朋友看到上面的文字,大约更会产生共鸣。
中国古代哲学中,常有以“太极一八卦”来象征和涵盖天下万事万物,包括天地自然、社会人生、文武百业、生老病死、吉凶祝福……等等。有道是:

  太极生两仪,
  两仪生四像,
  四象生八卦。

  这太极、两仪、四象、八填卦乃是中国古人用来表明天下万物的根本道理的四个层次的概念。以“八卦”取象于天下万物——真正象征天下万物的其实是“八八六十四卦”(如《易经》)——而四象比八卦更概括,两仪又比四象涵盖面更大,太极则是在上一切之上,涵盖一切,象征一切,混沌如一,为大道之源。……
其它道理,我们不必在此多说。这里我们还是来谈“武学”。我们既知太极为大道之源,而且又是混沌如一的,正如太极图(太极双鱼图)中双鱼实是一而二,二而一,阴阳和合变异,不断旋转,以涵盖天地。所以太极的功夫,可以说正是一种“根本”的功夫,同时又是一种“无招无式”的功夫。——根本的功夫正是无招无式,如阴阳变异,天地混同,以应万物。——由此可见,金庸的这一段文章,并不是胡编乱造,而是有根有据的。只是其中所含道理之深,一般作者与读者望而却步,不容易往这上面去想,不容易往这方面去写,也不容易往这一方面去看罢了。

  “无招”的武功,以及传剑时只传“剑意”不专“剑招”之说,看似神奇,实则正是高明所在。武功方面的招式,有点像诗词的格律与文章的章法,有格律规定,写诗者注意平仄对仗,填词者注意音韵节奏,作文者注意起承转合,这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必需的。也有不少精妙的格律诗,也有不少千古不朽的古词曲。然而正因其“招式”严谨,限制和拘束了诗人的才思情感,所以亦有不少的诗人为其所限,为其所伤。贾岛孟郊之流,咬文嚼字,“推敲”数日,固然有佳话传世。然而“郊寒岛瘦”又怎及得上太白飘逸,有如诗仙!——相较于孟郊贾岛诸人的“推敲”,李白之诗可以说是“无招”之诗。亦是更高明的诗,不可学的诗,真正的诗。所以近代以来,诗歌自由式的发展,代替了格律诗的兴盛,正是减少了不少拘束,正是向“无招”方面进了一大步。再如作文,前面已说到“八股”之弊,以及中小学生的章法虽是必需,却不可与“创造”“创作”同日而语。一旦进入了创作的层次,这些章法往往就成了一种障碍。正如现代小说艺术大师鲁迅先生在谈其创作经验时说到重要的一条,乃是“不看谈小说技法之类的书”。这也是“无招”或“不为招式所囿”的意思吧。

  由此看来,张三丰果不愧为一代武术宗师,才能一反常规、因材施教,只传剑意,而不传剑招,这不但是高明的“武学”,也是极高明的“教育方法”。——如今的大学教师、研究生导师们若能如此,则天下幸甚矣!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上一篇: 太极求真录
    下一篇: 西北棍小议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news/3506.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