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当代精英 > 吴文翰先生印象(正文)

吴文翰先生印象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我上初中时,正值电影《少林寺》风靡一时,便迷上了中华武术,并对自己生长在太极之乡――永年广府,而对太极知之甚少感到惭...
  

  我上初中时,正值电影《少林寺》风靡一时,便迷上了中华武术,并对自己生长在太极之乡――永年广府,而对太极知之甚少感到惭愧,于是我决定认真学习太极拳,因此接触到武派中的许多名家名师,如姚继祖、胡金山、金竞成、胡凤鸣、翟维川、钟振山、吴文翰---前几位都是本地人,经常见到,不同程度受到过他们的的指点,而结识吴文翰先生实属偶然。
  一天,我写了一篇介绍胡凤鸣老师的文章,寄给《武魂》。不久便收到经胡老师转来的吴先生写给我的回信,那天是2000年6月18日,我十分惊喜,敬阅来函,旋即回信,就拙文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解释和更正。9月16日,收到先生飞鸿,得知文章已发表于《武魂》第九期,题目为《太极秀士胡凤鸣》,并勉励我 多读老子庄子等哲学著作,了解太极拳生产和发展的历史背景,提高文化素养,还约我10月份联谊会期间可找他面谈,我受宠若惊,盼望着这一天的到来。
  终于等到中国邯郸太极拳联谊会的召开。开幕式那天(10月10日),胡凤鸣带我到主席台上,我们走到一位头发花白稀疏但神采奕奕的先生面前,他起身与凤鸣握手互致问候,和蔼地问道:“志英来了没有?”
   他就是吴先生,难得他还记着我的名字,我局促不安,连说:“久仰久仰!”急忙握住先生那温暖的手,他微笑而亲切地看着我说:“坐下吧,坐下吧!”
   落座后,虽然我们之间隔坐着胡老师,但依然感到一股暖流漫上全身,犹如沐浴阳光。也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告辞时与他握别,至今我的手掌上似乎还留有他的余温。
  当晚在赛场边见到刚接受完电视台采访的吴先生,我提出与他合影的要求,他说:“好好,你说怎么拍吧。”
  想不到他这么爽快地答应了,我难以抑制激动的心情,拍照完,我目送他迈着轻捷的脚步汇入人群中。真可惜,照相的师妹摄影技术太糟糕,竟没有留下一张影像,事后唏嘘了多日。
  次日上午比赛结束,在体育馆南门外又与将回派丽斯宾馆的吴先生相遇,他临上车时嘱咐我道:“要在理论上做些研究。”
  “是的是的,这次我写了一篇论文参赛。”
  “好,拿给我看看。”
   其实,我早准备好了一份论文,想呈送给先生指正,一直没有机会,现在却没有带在身边.我决定回旅馆后亲自送给他。
   但是--终于,终于没有能将文章面呈先生,没有与他倾心长谈,幸运就此擦肩而过,我无法表达那种无奈之情,本来是很简单的事,却变得复杂而无法去办,忽然想起一句诗:“咫尺之内,却丧失了最后的力量。”在心中就此留下一个难以言状的结。
   10月下旬,我写信并那篇习作《“懒扎衣”细解》请先生指教,他迅速给我回信,并从此不断得到先生的文字教诲。
   最近,我拜读了吴先生出版的《武派太极拳体用全书》,这是一部具有真知灼见的太极专著,本书从武派太极拳的创始发展、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社会效益,立论基础,每一拳式的技击含义,对拳论的校注都作了精辟阐述。它深入而浅出,将许多经典深奥的拳论形象生动具体化,可以说这是继武、李之后的又一部武派太极专著。深厚的文学积淀从笔端从容流出,有许多段落皆是富有太极神韵的美文。可谓文如其人,文如其拳,人、文、拳三者合一,无愧为“武林一枝笔”,武派太极之雅士也。
  先生对我这位普普通通的太极爱好者诲而不倦,有问必答,有信必复,语重心长,令我感动。他的谦谦学者与长者之风范,平易近人,温良敦厚的品质,我由哀敬佩。
  先生渊博的知识,对中国文化、对太极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令我眼界大开,他说:“没有较高的文化是很难把太极拳练好的,因为个人的素养、气质决定了拳艺的水平。"
  对此,我越来越深有体会,尤其是文人化气息甚浓的武派太极,文化底蕴深厚,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技术性武术,而是一门永无止境的文化与艺术,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如何能把握它的精髓?
  先生对太极研究之深,对我的指点,使我获益匪浅,他高屋建瓴,认为当今太极研习者不再是“把式匠”式的武夫,而是文质彬彬的博雅之士,教育我“一定要多读书,提高学识、文化素养,尽力减少江湖习气”,不盲从,不迷信,要务实,静下心来练拳,悉心体会太极文化的丰厚营养。
  我从内心深处把他当做最可敬仰、最可信赖的老师,感激之情无以言表,便作此小文,以示对先生崇敬之意。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33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