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人物 > 当代精英 > 和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正文)

和式太极拳传人和有禄

2008-05-30   taiji.net.cn
核心提示:  2001年3月底,参加完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从海南三亚回归故里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和有禄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之路的...
  
 
  2001年3月底,参加完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从海南三亚回归故里河南省温县赵堡镇,和有禄就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自己人生之路的重要抉择——辞去在温县粮食局的工作,专门从事太极拳的传播事业。如今,两年多的时间已经过去,带着新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和一碟和式太极拳VCD光盘,和有禄先生来到了我们的编辑部。

  谈到这些年和式太极拳的发展兴旺,谈到自己为了继承、传播和式太极拳而四处奔波忙碌,谈到自己家传的太极拳的历史,谈到武术界的敏感话题——太极拳的源流之争……和有禄先生的话语坦率而又真诚:“能为太极拳事业贡献出我的微薄之力,能让世界上的太极拳爱好者多一点选择、多一些健身手段,能为太极拳的理论研究提供一些资料,这是我应尽的义务和义不容辞的责任。传播发展和式太极拳,是我无悔的选择。”

  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人生价值的实现,往往在于不断地取舍和慎重地选择之中。我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太极拳上。

  话题自然地从两年前的辞去工职开始。我想到了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很漫长,但紧要处往往只有几步……这是很多人都熟悉的一个著名作家的话。当我问和有禄先生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条人生之路时,他说:“我认为我的人生价值的实现,就在太极拳上。”

  1963年,和有禄出生在河南省温县赵堡镇的一个中医和太极拳世家。和有禄的祖先是大名鼎鼎的和式太极拳创始人和兆元,到和有禄这一代是第六代。

  和兆元,字育庵,自幼秉承家学,习文学医。15岁时,在其姐夫李棠阶的劝导下,和兆元开始学习武艺。李棠阶是晚清时期的进士,曾经官拜户部尚书、军机大臣、礼部尚书、工部尚书等职。当时社会动荡,风雨飘摇,清王朝处于严重的社会危机之中。李棠阶教导和兆元习文学武,报效国家。1825年冬天,和兆元拜在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门下,成为其入室弟子,全面地继承了太极拳的理法技法。道光十六年,和兆元26岁,正是风华正茂。这一年,他随李棠阶来到北京,在李棠阶的影响下,他开始研究中华武术,以易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来指导、规范拳架,同时结合中医理论,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修改完善了太极拳的手法、身法和步法,在陈清平传授的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创编了一套风格独特的太极拳套路。这套拳架,体用一致,技理相合,以自然柔和之体,养体内浩然之气,人称其为“代理架”。后来,和兆元返回到家乡赵堡镇,传拳授艺,使这套“代理架”太极拳在赵堡镇广为流传。和兆元还著有《太极拳谱》《太极拳要论》等著作流传于世。

  “自从我的先祖和兆元编创了这套风格独特的太极拳后,和润芝、和敬芝等继承了拳技。”和有禄说,“到了和庆喜、和庆文、和庆台这一代,这套太极拳不仅在家族内部传授,和庆喜还把它传授给了外姓人,著名的有郑伯英、郑悟清。郑伯英、郑悟清后来到了西安,他们被称为‘和式太极西北二郑’。他们在西安传授太极拳,使和式太极拳在陕西扎下了根。虽然在赵堡早就有‘和家拳’和‘陈家拳’的称呼,但是我们和家从来就没有人专门以传授太极拳为业,以至于到了最近这二十来年,人们只知道赵堡太极拳,却不知道赵堡太极拳就是和式太极拳。”

  说到这里,和有禄停顿了一下,然后有些调侃地说:“大概是因为我们和家没有人专门出来传拳吧,就被武术界忘了。”

  2001年3月,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和有禄作为和式太极拳传人应邀参加了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了表演。看到全世界的人们这么喜欢太极拳,看到太极拳蓬勃兴旺的发展景象,和有禄深受鼓舞。那时他正在温县粮食局工作,同时还担任着和式太极拳研究会会长之职,利用业余时间传授和式太极拳。本职工作和自己深爱着的事业发生了矛盾,他陷入了苦恼之中。他曾经把这个苦恼向中国武术院的康戈武老师倾诉,康老师只说了一句话:“有所得,必有所失。”

  在海南三亚的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上,和有禄看到太极拳在世界上的发展盛况,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国家这么重视太极拳,全世界的人这么喜爱太极拳,太极拳事业有这么好的发展前景,我还有什么顾虑呢?”于是,从三亚归来,和有禄义无返顾地走上了太极之路。

  走出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世界原来是这么的宽广。人生如此,太极拳也是如此。

  从八九岁开始,和有禄就跟父亲和士英学习家传的和式太极拳,同时还学习中医。那时他还是豫西北黄河岸边的一个小村子里的农村孩子,面朝黄土背朝天,所看到的就是那么一片小天地。但是,太极拳却给他开辟出了一个新世界。通过父亲的口授身传,他了解了太极拳的历史,那些历代太极拳先师的事迹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上。

  “我小的时候,镇上的许多喜好太极拳的人经常到我家来向父亲请教,太极拳那种神奇的技艺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后来,‘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不能够公开传授太极拳,就在家里教我们几个兄弟练习,他最渴望的就是我们能继承家传的中医和太极拳。他要求我们非常严,记得有一次学习金鸡独立这个式子时,我总是掌握不了要领,父亲就让我反复地练习,大概做了有好几百次,腿疼得我直掉眼泪。”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和有禄从小就打下了扎实的太极拳基础。

  1983年,和有禄应征入伍,来到了湖北黄石。“那时人们都说,解放军是一所大学校。在解放军这所大学校里,磨练了我的意志品质,开阔了我的眼界。”部队领导了解到和有禄出身于中医世家,掌握祖传的医术,同时又会太极拳,就把他分配到一所部队医院工作。在部队医院工作期间,工作之余,和有禄还参加地方上的医学专业大专班的函授学习,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现代医学知识和传统的中医理论的融合,使和有禄武医相通,丰富的医学知识,也加深了他对太极拳理论的理解,从部队复员后,和有禄到温县粮食局工作。“五年的军旅生涯,我收获最大的就是开阔了眼界,让我的胸怀更加博大、宽广。”

  正是由于胸襟的宽广,所以在新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一书中,和有禄不仅收录了家传的老拳谱,还收录了赵堡镇西新庄人刘世鹏收藏的陈家沟陈季甡和陈鑫手写的拳谱(后来此谱由和学俭收藏)。和有禄说:“许多人出版自己门派的拳谱,都很忌讳收录其他门派的东西。我不这样。我这样做,主要是为了给太极拳的研究者提供一些真实的原始资料,以期对太极拳的研究发挥作用。”

  说到这里,我就问他对目前的太极拳源流之争是什么看法,和有禄坦率地说:“这种争论早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就开始了,到现在仍然在争论。其实,对我们现代的太极拳的继承者来说,继承发展是主要的工作,太极拳界的团结是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把这些一时间很难搞清楚的历史问题放下,致力于发展太极拳,使每一门派的太极拳都能蓬勃兴旺地发展。每一家的太极拳也应该走出自己的小天地,天下太极是一家。”

  和有禄还讲到,在他的书中,他毫不隐晦地写到赵堡镇的任长春曾经在陈家沟的陈季?家中做工,并向他学习太极拳,后来才向陈清平学拳这样一段历史。任长春后来成为赵堡镇上的太极拳名家,并教有弟子杜元化。杜元化著有《太极拳正宗》一书,在当时引起了太极拳源流的争论。

  “说句老实话,要搞清楚这些纷繁的历史问题,是很困难的。我所要做的是提供一些真实的史料,为太极拳的研究做点贡献。”

  根植于黄河滩这片沃土,发展太极拳事业,为人类的健康、和平,贡献出我的绵薄之力,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

  和有禄说,他是和家第一个出来专门传授太极拳、以太极拳为业的,他深感自己责任的重大。目前,和式太极拳虽然有了比较大的发展,但与其他流派相比,在传播的范围上还比较小,还需要做许多努力。

  199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和有禄会同和学俭、和定乾等人成立了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和有禄任研究会的秘书长,并于2001年担任会长。和式太极拳研究会的成立,为和式太极拳的普及发展,作出了贡献。近十年来,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多次组队参加了河北永年国际太极拳联谊会、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首届三亚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以及河南省举行的各种武术比赛。在这些活动中,和式太极拳研究会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国内外扩大了影响。同时,和有禄还走出去,到全国各地传播和式太极拳,并帮助各地成立和式太极拳组织。现在,已经在重庆、焦作、江苏金坛、郑州、漯河等地成立了和式太极拳研究会、和式太极拳推广中心。他们还建立了和式太极拳网站,通过网络这个现代化信息传播交流手段,传播和式太极拳。

  和有禄介绍说:“和式太极拳研究会的工作,就是普及传播和式太极拳,同时还进行学术研讨和挖掘整理。”为了普及和式太极拳,和有禄在传统和式太极拳套路的基础上,删繁就简,创编出了和式太极拳精要十八式。这个套路在《中华武术》杂志上刊出后,受到读者的好评。真正体现和式太极拳研究成果的著作是和有禄今年出版的《和式太极拳谱》,这部书凝结了和有禄的心血,是和式太极拳第一部专著。

  “这部书,我写了两年,数易其稿,广泛收集历史资料,整理了我家传承的拳艺,从和式太极拳的产生,到拳架套路,再到推手用法,我都力求准确详实,达到史料性、学术性、可读性。为了写这部书,我耗费了许多精力,我的爱人也给了我巨大的支持。”和有禄谈到他的爱人——温县人民医院的一位医务工作者,为了支持他写这部著作,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劳动,还亲自为他抄写稿件。“在她的建议下,后来我们买了一台电脑,用电脑写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她真是我的贤内助!”和有禄感慨地说。

  问到和式太极拳将来的发展,和有禄说:“和式太极拳需要的是规范化。我们现在正在准备编写和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以适应现代太极拳的比赛要求。”最后,和有禄再一次强调说,我今年刚满40岁,在武术界是年轻一代。我的家乡赵堡镇地处黄河滩,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家祖辈有着悠久的太极拳传承历史,这些都是我发展太极拳事业得天独厚的条件,我同时也感到传承太极拳是我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masters/1230.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