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名家讲坛 > 吴文翰:“引化拿发”是推手的程序(正文)

吴文翰:“引化拿发”是推手的程序

2011-07-25
核心提示:吴文翰 太极拳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十三势拳架,另一个就是推手(打手)。李亦畲说,太极拳“走架就是打手,打手就是走架”。...
  

吴文翰

 
       太极拳的构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十三势拳架,另一个就是推手(打手)。李亦畲说,太极拳“走架就是打手,打手就是走架”。说明太极拳的拳架和推手是相辅相成的,是一体的。武禹襄的《打手要言》中讲,太极拳“不外起承转合”。这里的起承转合,不仅是讲拳架练习,也是讲打手的。武禹襄说,推手时双方手臂接触,随即松开,不是两人的手臂松开,然后就按照“起承转合”来进行推手。后来,李亦畲等人在此基础上,按“起承转合”这个程序,提出“擎引松放”“敷盖对吞”等方法;再后来,就出现了“引化拿发”这四个字。也有人在前面加了一个“听”字,就是“听引化拿发”

    “听”,就是听劲。要”听”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要做到”彼有力,我亦有力:彼无力,我亦无力”,要“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最重要的是我“意在先”。

    “引”,就是“引进落空”的意思。在“听劲”的基础上.要顺势借力,把对方的劲力往自己空处引。李亦畲讲:“力由人借,劲由己发。”讲的就是借对方的力,然后把对方发出去。在推手时,”手不往空处去,手不往空处落“。也就是双方手臂缠绕时,手要时刻找对方的中心线.同时.也要防守自己的中心线,把对方劲力往空处 “化”,是消化的意思。对方的来力都是有一定的力度和速度的,这时,我一定要消化、化解,不能抵抗。如果抵抗,就成顶牛了。这是和太极拳的用力原则相违背的。这里,“引“和“化”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引进来,才能化解;没有引进,也就没有化解。所以,推手时,“听劲”是第一步.“引进”是第二步.“化劲”是第三步。

    “拿“,是把对方控制住的意思。也就是王宗岳说的“我顺人背谓之粘”。在推手过程中.把对方控制住.使对方不能走化,就是拿。这里的拿,不是反关节控制,而是拿住对方的劲力,使其不能走化。

    “发”,就是在控制住对方后,把对方发放出去。发出的劲力则是太极拳八法中的各种劲力。

    太极拳在技法上是八门五步.而推手的程序则是“听引化拿发”。这是从武禹襄到李亦畲、郝月如等太极拳前辈总结出来的,形成了一套推手的系统程序。这五个字,好像是五个步骤,实际上在推手过程中不完全如此,并不是先听后引.再化、拿、发,高手在推手时往往是一气呵成.好像是一个动作。比如.我跟崔毅士老师学推手,还有跟我的师兄弟推手.他们往往是一化.接着就发劲了。但是,从理论上讲,人们提出了“引化拿发”这样一个程序。我们在学习推手的过程中,也不是完全按照这个程序来学习的.要因人而异。但是,总体上来说.学习推手,还要按照这样一个程序。比如.在引化对方后.如果没有”拿”的过程,也就是没有控制住对方.那么接下来的发劲就是盲目的。所以,一定要控制住对方,对方不能走化了,这时再发劲.才能成功。

    太极拳各个流派虽然风格不同.技术手法不同,但是.在推手的程序上.都是离不开这个”听引化拿发”的。现在,我看到一些练习太极拳推手的人,为了强调柔化,在对方的推挤下身体后仰斜了.还在化解对方的力量.说是为了练习自己的柔化功夫。我认为.这是不符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的拳论的。太极拳的推手是技击性的,你身体都失了中了.还谈什么柔化?对方早把你打出了。

    太极拳打手(或推手)不外乎“起承转合”或者是”听引化拿发“,其练法是有一定的程序的。这个程序就是走架和打手,也就是李亦畲说的:“走架就是打手,打手就是走架。”

    走架,就是练习太极拳套路.这是基础。必须认真练习拳架套路,要做到身法正确,动作规范。在走架的基础上,再练习推手。太极拳的动作包括”棚捋挤按、采捌肘靠,进退顾盼定“这十三势.它和推手是一套整体工程。走架是一个人练习.而推手是双人练习。走架和推手是太极拳的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二者不可偏废。在拳架的练习过程中,拳式动作就有“听引化拿发”的练习要领,要知道动作的用法,还要知道动作劲力的变化。要知道哪个动作是引,哪个动作是化,哪个动作是拿.哪个动作是发。在拳架练习中.要表现出这些劲力变化,要有这个意念。除了整套拳架的练习外,还要进行单式动作的练习和推手练习。推手有定步推手、活步推手。单式动作是练习各种技击手法的,比如:如何拥?如何捋?如何采?如何捌?也就是把太极拳“八法”进行单独练习,或者几个手法配合练习。在双人推手时.也可以进行太极拳“八法”的练习,要互相配合,互相”喂劲”。这种八法的练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条件,专门进行某些手法的强化练习.比如有善于用靠的,也有善于用肘的。也就是说.不仅要练习套路和推手,还要进行单式动作的练习。

    不过,在这些练习中,最主要的还是单人练习拳架。过去的老前辈并不是天天和人推手.也不可能天天和人推手.但是.他们天天要练习拳架,每天都要练习七八趟,多的要练习十几遍。比如李香远老师.他除了母亲去世后那几天没练拳,是天天练拳。还有李圣端老师,每天要练拳架十几遍。这些老前辈的经验是:练习拳架是第一位的。我小的时候,李香远老师对我说:练好拳架是最重要的.不会推手没关系,只要你练好拳架.推手的要领一说你就会了;拳架练不好,教你推手你也练不好。崔毅士老师也是这个主张。他腿摔坏后,开始是坐着练拳,后来能站起来了.是站着练拳,他还经常双手练习棚捋化发的单式动作.他跟你说话时.或者是自己单独坐着时,手也在不停地比划动作,像车轮一样转换画圈。我问过他.您这是在干什么?他说是在练功夫。过去的老前辈练拳都成了生活化了。这些老前辈.不一定天天和人推手.但是一定是天天练拳架和单式动作。

    走架是知己的功夫.推手是知人的功夫。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拳架和推手相辅相成地练习是最好的.但是,如果你不具备和人练习推手的条件,也要天天练习拳架。如果不练拳,只练习推手,是很难达到好的效果的。另外,“懂劲”并不完全是在推手中练出来的.而是在练习拳架和推手的同时产生的。王宗岳虽然说“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但是.你在练习过程中.懂劲和着熟是混在一起的,或者是同时产生的。你不断理解了拳式动作的技击含义,其实也就在不断地懂劲。
    当然.“引化拿发”是老前辈们总结出来的练习太极拳推手的一个程序.但是我们现在练习太极拳时,也不要把它看作金科玉律,而是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练习方法.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960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