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名家讲坛 > 孙建国答读者问(正文)

孙建国答读者问

2011-07-23   孙建国
核心提示:作者拳照 中华武术之真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实是一种诱惑。“谜”一样的答案总是令人想要探究它,试图揭开它。每一篇充满睿智与...
  

 

 

 

作者拳照

 

    中华武术之真谛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其实是一种诱惑。“谜”一样的答案总是令人想要探究它,试图揭开它。每一篇充满睿智与机锋的问答,都是深值人心的永恒之作”。翻开一篇篇佳作一定会有东晋大书法家王献之的山阴道上之感。这个问答更是体现了作者真诚坦率的创论态度。这是两位武术名家对个人武术生涯心得的真实回顾,值得一读。

 

     问:孙老师您好!请您谈一下永年广府武氏太极拳这一支系的真正师承关系好吗?

 

         答:好的,我是在上世纪70年代初上小学的时候,跟永年广府西街本生产队近邻李锦藩大爷学练太极拳的,因为当时年纪小也不知道什么是师承关系,就是每天下午刚放学把书包往家里一丢就跑到李老师家中去。刚到他家的前几天,李老师根本不谈拳,只是和我聊聊我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一些家务事。我不敢多问多说话,就自愿地帮李师干家务活,比如每天扫地、挑水、和煤、种地等。当时我每天去永年二中南院挑水时,由于年纪小、个子矮,还没有扁担钩子加上水桶高,挑水的时候还得把扁担钩子绕扁担两圈,才能使水桶不落地而被挑走。就这样我在李老师家自愿干家务活一两个月后,李老师看我诚心学拳才开始教了我一两个太极拳动作。一年之后我才学完了一个太极拳的套路。几年后我们提出要拜师,师父李锦藩才介绍自己是1937年在本家跟十一祖父李逊之(李亦畲次子)学习徒手拳术,跟十祖父李石泉(李亦畲长子)学习各种器械套路。因当时李逊之擅长徒手拳术,李石泉擅长器械套路,所以恩师李锦藩全面系统地继承了李家前辈的太极拳事业。恩师在太极事业上非常用心地继承了祖辈的文化遗产,曾亲笔书写:“房产可卖、拳业不可丢,不吃拳饭、不扬拳名、拳规不可不守,此理不可不知。”并记录《永年太极拳大事记》,晚年集毕生精力著有太极拳谱一套四本,包括《诲艺精言》上下两册、《旧谱再缮》、《掘遗缀初》,小楷毛笔记录了以前其两位祖父如何授拳的经过。几乎是用永年方言土语记录的,这些记载对我们现在研究太极拳真谛者来说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是非常难得的保存完好的极具参考价值的资料。李逊之、李石泉得传于其父李亦畲和叔父李启轩。而武禹襄祖师是两位李家宗师的母舅,是永年城望族,文人大家。在清朝末年封建社会的影响下有些套路研练只能在本家门内秘传,后因我的恩师李锦藩先生终生未有儿子才传于我们永年个别人室弟子和传人。比如武氏家传太极二路炮捶、太极三路小架、武氏龙凤太极剑、武氏龙风太极刀、一路太极十三杆、反四刀对练、龙风太极刀剑对练等。这些套路在外界是见不到的。庆幸的是,在1990年夏,广西南宁《金色年华》主编严翰秀先生曾几次恳求采访我的恩师李锦藩先生,在严记者多次敬言劝说下,李师终于在里屋的古旧木箱里取出一个包着几层红布的包裹,小心翼翼地打开后,竟是集毕生精力所著的四本拳谱:《诲艺精言》上下册、《旧谱再缮》、《掘遗缀初》。记者非常兴奋地说:“能否拍几张照片?”李师想了想委婉地说:“只可拍封面不可翻开页拍。”严记者当场同意后,只拍了封面,并有录音机记录。当时只有我和师母在场亲眼目睹了全部过程。1993年出版的《永年太极拳史料集成》、《从古城走向世界》中就有关于此文章的记载。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959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

    太极热图

    太极头条

    爆料平台

    扫描二维码关注中国太极拳网
    新闻热线:0391-3820890
    爆料邮箱:9450042@qq.com
    欢迎网友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