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太极养生 > 再谈静以养生(正文)

再谈静以养生

2011-04-04
核心提示: 我们知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两者之间,历代养生家.特别是道家又都提倡以...
  
 
       我们知道,“静以养生”和“动以养形”,是我国养生学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理念。在这两者之间,历代养生家.特别是道家又都提倡以“静养”为主,并将养神尊为至高无上的首位,将养形则居于其后的次位,这就是在祖国医学中讲的:“养身长寿,养神为先。”这也正如道教典籍《准南子•泰族训》中所说“太上养神,其次养形,神清志平,百节皆宁,养性之本也:肥肌肤.充肠腹,供嗜欲,养性之末也。”

      “清静”一词,实际上是早期道家主要的思想观念和追求境界。老子在《道德经》中阐述其政治、哲学等见解的同时,也对“静以养生”做了细微而深刻的描述。其中“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归根曰静”等,成了后世养生家们经常引用的最经典格言,对我国养生学和传统医学的发展都产生过重大的作用。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清静”思想,他不但是我国战围时期伟大的思想家.还是著名的养生家。他在内篇的《养生主》和外篇的《刻意》、《达生》等篇中,都有如“虚静恬淡”、“抱神以静”、“必静必清”……大量有关养生内容的专论。此外,庄子还是明确论述“静以养神”观点的早期代表人物。他在《刻意》中说.“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故曰:纯粹而不杂,静而不变,恢而无为,动而以天行,此养神之道也  纯素之道,唯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为一……纯也者,谓其不亏神也。”在这里,庄子不但反复强调养神必须要达到恬淡虚无的宁静自然状态,并将保持纯朴单的守静做为养神的重要原则。

       为了更形象地表达“静”与“神”的密切关系,庄子还有一个著名的精彩比喻。他说“水静犹明,而况精神”,意思是讲,湖水在平静的时候就像面镜子,能够清晰地映照山川、人物及花鸟、走兽但只要有一点风的扰动,便什么也照不见了。而湖水如此,人的精神就更不要说了。古圣贤日“心安则静,心乱则躁”这就是说,人的心只有像水样平静,才能神情安宁,反之则心神不定,思绪杂乱。而当我们的心态一旦失去了平静,就会易怒产生烦躁伤神。而“神”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的记述。意思是说,神的存在,标志着人体的昌盛,而神的消失,则说明人体的死亡。可见,神与人体的生死、盛衰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也正如古人所说“静则寿,躁者夭。”

       那么,为什么说“静”可以养“神”?又为什么说“静”可以长寿呢?《黄帝内经》中云:“静则生化气,动则疴疾起。”《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知道气血为生命之本。气血流畅及平衡,是机体健康、长寿的最基本条件。气血失畅失调,气滞血瘀为疾病及衰老之因。金代著名医学家刘河间曾说“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悉去。”明代养生家王绮石也曾讲过“养生家当以养心为先,心不病则神不病.神不病则人自宁。”《万寿丹书》中云“心者,神之舍也。心静则神安,心动则神疲。”传统医学认为,人身体的各脏腑器官都是由“神”统帅,而“神”又喜静,故养静可藏神,心静则神安,神安则气血旺盛。而真气无伤,自然免疫力就强,有利于我们防病抗衰、延年益寿。但如果我们心神常常处于不宁的躁动状态,神就会耗损伤及精气。而神不内守、乱而不定,必然会扰乱脏腑,招致疾病,促人衰老。所以说养神之道,贵在个“静”字。这正如清代养生家曹庭栋所言“养静为摄生首务。”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8615.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