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太极养生 > 太极—问诊白领身心健康(正文)

太极—问诊白领身心健康

2014-11-11
核心提示:​​​ 太极,问诊白领身心健康​​ “吸气,左脚打开,与肩同宽,起势……”当太极教练念出一个个口诀...
  

 
​​      太极,问诊白领身心健康​​

    “吸气,左脚打开,与肩同宽,起势……”当太极教练念出一个个口诀时,身后众多太极拳友都比比划划,有招有势。练习队伍多了一些新面孔,他们是年轻的公司白领,尽管“依葫芦画瓢”,打的是简化的二十四式太极,不过马步不稳,招式未免僵硬。
​​​​      问及为什么来练习太极拳,他们说,因为常常伏案工作,各种亚健康状况,比如睡眠不足、颈椎疼痛、视力下降问题都屡屡出现,听说太极温和有益,所以才来学习。虽然短期没有显著效果,不过每次练习结束,身体微微发汗,又不像其他剧烈运动那样气喘吁吁,总觉得新陈代谢更快了,心情的毒素也排除一空,一整天倍儿精神。
​​
​​      太极拳能够练身,练气,更练意。通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法,对内脏有温和的按摩作用。加之太极步法多是慢速走圆弧形,屈腿半蹲,加上重心交替变换,更好地改善了身体柔韧度和肌耐力。除了强身健体,太极拳更有助于排解心理疾病。太极里所贯通的“中正安舒,心静体松”就是集中意念,舒展精神。血气循环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太极更讲求内在修身养性和立身处世之道,用一种平和而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各种纷扰,抛开生活压力,凡事淡然处之。

​​​​      谁知“老年运动”,枯木也能逢春

​​      ​​前些年,印度人的瑜伽,德国人的普拉提都日渐受到年轻人的追捧,反倒是中国的“老宝贝”——太极拳却一直不温不火,只在中老年群体中流行着。这么一项温和又毫无伤害的运动究竟是为什么被多数国人遗忘了呢?究其原因,还得归结到都市人群的一种认识误区——“等我上了年纪了再去练太极”。也许,我们白发苍苍,一身飘逸太极服的样子的确比想象中还要神采奕奕,可是,为什么,不从现在开始就真正走近这项运动呢?也许,你还不知道,在外国,太极拳的火热程度并不亚于国内,反而受众面更广,也更受到研究人员的青睐。

​​​​      有国外相关科研机构进行的临床试验样本统计分析表面,目前已经可以确定坚持练习太极对于骨关节炎、二型糖尿病、帕金森病、癌症存活者、慢性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认知障碍、冠心病和老年抑郁症等一系列疾病都有一定的疗效。而实际上,国内众多太极宗师也常常应邀去各国进行太极运动的讲学,除了一项运动,更重要的是把中华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带向世界。

​​      ​​事实证明,恰恰是这样“老年运动”,真正适合任何年龄、性别和体形。如今,中国也正大力推广太极拳,太极拳运动走进高校的体育选修课,走进机关单位的工余活动,也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所接受喜爱,这项看似行之将木的“老龄化”运动,正在展开盛放的春天。

​​​​      大美太极,行云流水​​

​​      英国和美国老年协会在2010年制定的《预防老年人跌倒指引》中,将太极拳运动推荐为预防老年人摔倒的一种健身方法。美国老年协会会员威廉·豪斯,同样也是普林斯顿大学富庶医院的诊断医学部主任,他就向笔者表示:“中国的太极拳运动运动强度中等,是所有运动项目中对人体造成运动损伤最小的一项,很适合中老年人。加上练太极的过程中身体重心在不断地转移,可以比较好地锻炼平衡力,起到预防老年人容易失衡摔倒的作用。”目前,他也学了二十来招的太极拳。

​​      太极更像一门艺术。柔中带刚的招式,配合高山流水的音乐韵律,打太极拳就像行云流水一般,轻盈翩跹。每一个招式无不透露着太极蕴含的圆融文化精髓,浑然一体的融合以及优美的姿势,都是让人深深着迷的魅力所在。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16074.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