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太极拳网
中国太极拳网 > 太极养生 > 太极养生 > 太极拳---延年益寿的保障(正文)

太极拳---延年益寿的保障

2013-11-27
核心提示: 中国人历来重视运动,重视生命,注重养生之道。陈王廷在造拳的过程中自然也早已考虑,他将武术和中国养生,导引之术相互融合、相...
  
    中国人历来重视运动,重视生命,注重养生之道。陈王廷在造拳的过程中自然也早已考虑,他将武术和中国养生,导引之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增强了太极拳的健身价值。所以,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轻柔缓慢的运动方式受到海内外人士的青睐。它松静自然、气沉丹田,中等强度的运动,不仅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良好的影响,而且有利于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性情,缓解压力,在任何时代对社会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太极拳几百年来经久不衰,尤其是在近年普及得很快,绝非偶然现象,而是时代的必然,社会的需要。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人们越来越感到健康的重要,认识到健康是今天社会上价格最高的需要。而太极拳的特点是:轻松柔和、平稳舒展、先后贯穿、密切衔接、连贯均匀、绵绵不断、以腰为轴、圆活自然、上下相连、协调完整,练后自觉全身轻松,精神愉快,有着很强的强身祛病功能。
                           
    太极拳内容丰富,不仅有套路练习形式,还有对抗练习形式;套路练习中不仅有拳术,还有多种器械;不仅有单人练习,还有对练,并且还有多种衍生流派。这些不同的练习形式和内容各有其运动特点,所以对人体健康有多方面的影响,并相互补充,可以全面促进人的身体素质的发展。太极拳锻炼对人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各种根据个人不同的爱好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太极拳内容进行锻炼,以达到更好的增强体质的目的。
                           
    从医学角度来看,人体一般分八大系统(也有说十大系统),即运动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等。而练太极拳,对这些系统都有调节作用,有病祛病,无病健体。这已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
                           
    首先,练太极拳可以提高人体动动系统的活动能力。人体的一切活动都是以骨骼为杠杆,关节为支点,依靠肌肉收缩为动力,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完成的。中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活动减少,肌肉力量减弱,骨中有机成分减少,骨细胞生长缓慢,骨蛋白基质减少,骨质变得疏松,容易造成骨折、骨裂,关节软骨多发生纤维样变或钙化,关节凝结不活,从而易发生各种骨关节病变。尤其是知识分子、学生等常年伏案,颈项韧带及周围软组织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造成慢性劳损,颈椎病发病率很高演练太极拳对骨骼肌肉的作用,就在于太极拳是一种内外结合,一动无有不动的运动,要求动作连贯圆滑协调。因此,可使全身各部肌肉,关节都能得到锻炼。太极拳属于有氧代谢运动,运动量通过架势的高低可以调整,属中运动量,不至于对人体造成损伤,不至于造成缺氧,却又能达到人体所需。俗话说:人老先从腿上老。中国道家的养生观,特别强调练下丹田,就是腰及小腹部位。我国有些专家提出,现代人运动量降低,远远不能满足关节的要求,尤其中医强调膝关节,把它称作“筋之府”,大脑称“神之府”,下丹田称“精之府”。练低架太极拳能够使腿部肌肉发达,腿部的肌肉和血管丰满,就增强了血液输送与回流的泵力。通过练拳,大腿肌肉增厚,肌肉群的伸展收缩本身起了一种对心脏血液收缩放泵水作用的辅助功能,就像在下肢增加好多个加力泵。从运动系统来讲,就是重视走低架对身体的优势。因此这套拳对运动系统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脊柱是人体整个躯体的支柱,是人的中枢所在。打太极拳要求上身中正,身法中正,强调脊骨对拉拔长的作用,从会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要尽量正、直、并强调用意,使之对拉拔长。脊柱以及它的两侧,按中医讲的督脉、阳经,以及西医讲的中枢神经系统,都通过脊柱的两侧伸展到全身的各个部位。现在很多人患腰椎肩盘突出和颈椎、腰椎骨质增生,都是平时立不正、坐不正,弯腰弓背造成的,而经常练太极拳的人,腰椎都会很有力量,脊柱一般不出问题。因为经常虚领顶劲、裆部下沉、气沉丹田,要求命门往下撑,所以从会阴到百会穴,整个脊柱对拉拔长,对整个运动系统就会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其次,练太极拳可以对循环系统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太极拳注重顺逆缠丝这个缠劲,四肢顺缠逆缠丝,腰左右旋转,若发力往左发,则先往左转,往右发,则先往左转,胸腰的开合,旋转,手脚的顺逆缠丝,加上运动中的松活弹性都充分体现。另外太极拳是将锻练意识放在首位,整个套路没有特别发劲和过猛、过急的动作,因此能松驰紧张的神经,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使内分泌失调与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衡得到调整,降低交感神经张力,并使痉挛的小血管以松驰,从而使血压自然下降。太极拳运动量不大,所需的能量可由有氧代谢提供,不存在氧债问题,不会加重心肌缺氧。久练太极拳,可以锻练心血管系统,使心肌纤维强壮、有力、心跳次数减少,增大心脏每搏输出量,增加心肌储备力。一个人全身的毛细血管平时只有20%左右开放,而久练太极拳,能促使毛细血管开放,并反射性地引起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增加。练太极拳还能通过骨骼肌的收缩,舒张使静脉血流加速,并通过膈肌的活动对腹压的改变,使血液尽快经下腔静脉流进心脏,同时还可以减少肝、胃、肠的淤血水肿。
                               
    第三、太极拳对人们的呼吸系统也具备调节功能。经常练太极拳可以增强体质,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结核及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经过户外冷空气和日光的照射及练太极拳时,经过户外空气和日光的照身及严寒的磨练,身体的免疫机能增强,对外界环境的改变有了较强的适应力,在受到严寒威胁时,机体毛和表层血管迅速收缩,增强新陈代谢等防御反射的能力,体温调节功能随之增强,因此感冒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人到中年后,胁软骨钙化,胸廓活动受限,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常练太极拳可以改善肺呼吸机能,使肋间肌等呼吸肌纤维变粗,肌肉强壮有力,肺廓活动度好,肋软骨骨化率低,肺活量变大,从而使肺更好地进行气体交换。太极拳强调丹田内转,其实丹田内转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质是锻炼运用腹式呼吸时肺活量小,使部分肺组织利用率低,即肺叶中下部分的肺泡组织活动度小,还使部分肺组织因长期用而易退化、纤维化,以及为细菌生长创造条件。太极拳运动可以逐步改变人的呼吸方式由胸式肺呼吸变为腹式呼吸。腹式呼吸的生理意义是:横膈肌较大幅度的升降运动,对于胸腹腔的脏器,如肺、心、脾、肝、肾以及胃、小肠、大肠等,都可起到良好的按摩作用,使这些脏腑循环旺盛,生机活跃。另外,腹式呼吸,随横膈肌的一升一降,也使胸腹腔的压力一张一弛,腹部压力随之有规律的升降,这种运动极有利天椎动胸腹腔静脉回流。因为静脉压比动脉压要低得多,腰以下的静脉回流又受着地心引力的影响,所以静脉血回流不仅要靠血管内压力的推动、静脉瓣的调节,而且也依靠血管外的肌肉一张一弛的腹部压力的一升一降来促进。腹式呼吸所形成的腹压升降,大大有利于血液的循环,这样就使躯体和内脏获得更充足的血液营养。
返回中国太极拳网首页>>
    掌上阅读

    扫描二维码 用手机阅读

    转载请注明:转载自中国太极拳网 http://www.cntjq.net/
    本文链接http://www.cntjq.net/life/14562.html
    版权声明: · 凡注明来源中国太极拳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 非中国太极拳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版权问题需要处理,请与我们联络。电话:0391-3820890 邮箱:9450042@qq.com 新闻投稿新闻投稿